以下是含有儀器科技研究中心的搜尋結果,共31筆
儀器技術與人才是科研的根基,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國研院儀科中心)今(20)日與美國穆爾集團納米技術公司、台灣大昌華嘉公司簽訂跨國合作備忘錄,將藉由技術互通與共享,為國內產業培育國際等級之超精密光學加工人才。
國科會轄下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與義大醫院合作,使用本土醫材包含聯合骨科、台灣微創、鐿鈦、瑞鈦等公司的產品。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說:「台灣醫療絕對真材實料,我們要做有利病患的事,只要國產品夠好,沒有不用的道理。」
國立中山大學「毒藥物暨生醫快篩科技研究中心」10日與日本最大科儀製造商—台灣島津(Shimadzu)科學儀器公司締約,將在中山成立台灣第一間「衛星實驗室」,配置各式先進化學分析儀器,應用在急診室,可進行精準且快速的毒物鑑定,以加快急性中毒者的急救時效。
手掌大小的人面蜘蛛(Nephila pilipes)外表總是更是令人畏懼,不過陽明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劉承揚及碩士生鄂暄蓓,成功利用人面蜘蛛吐出的蜘蛛絲,開發出一款光纖糖度感測器,能夠在萬分之一秒內有效量測果糖、蔗糖與葡萄糖濃度,且量測範圍已包含人體血液中所有可能的糖濃度,將可做為下一世代的血糖偵測利器。
國立成功大學產學創新總中心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10日舉行「合作備忘錄簽署暨國研院儀科中心成大辦公室揭牌儀式」,雙方聚焦產學合作資源共享、學術及技術合作、團隊雛型品試製與驗證合作,將共同推動學界研發技術加值及加速新創事業成立。
成功大學產學創新總中心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今天簽署合作備忘錄,國研院儀科中心於成大成立辦公室,深化產業、學界連結,將扶植更多新創團隊,加速學界研發成果商品化,將台灣品牌推向世界舞台。
新藥研發與新型醫療器材都要通過動物試驗,但動物無法傳達在治療過程的身體狀況,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整合人類醫用等級造影設備,開發動物專用醫學影像造影系統,協助研究團隊替實驗動物進行身體檢查,精準解讀動物「肢體語言」,追蹤觀察牠們打針、吃藥或手術後健康變化。
本土疫情居高不下,國研院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儀科中心)透過生醫科技服務平台,積極輔導廠商投入防疫行列,其中像是泓佑生技開發的抗體快篩產品,已銷售數萬劑至第一線檢測站、各級醫院及醫檢中心。
國研院今日指出,2017年國研盃i-ONE儀器科技創新獎獲獎團隊張量科技的球型馬達預計在6月搭Space X火箭上太空驗證。而2021年第13屆國研盃i-ONE儀器科技創新獎已正式起跑,徵件至8月2日止。
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英文簡稱UCLA)教授曾憲榮,今(23)日向新竹地檢署提出詐欺告訴,提告交通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黃忠諤剽竊他的研究數據與技術,更利用造假數據取得20億元生技訂單,國家實驗研究院特別對此發表聲明回應,對此專利爭議不發表評論。
為整合學研團隊研發技術並積極與產業接地氣,「科技部智慧機械創新館」於今(8/21)日「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TAIROS)盛大展出,並且在專館舉辦「智慧機械感測器」與「AQI 氣體感測器」場域測試驗證合作啟動儀式,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分別與兩大專案計畫終端應用與場域整合測試廠商「東台精機股份有限公司」及「巨晶實業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打造「智慧機械感測器與AQI氣體感測器服務平台」,期能開創台灣感測器聚落,落實自主研發與場域測試應用發展契機。
提升研究產能,北科大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國研院儀科中心)聯手合作,共同建置北科大技術研究院核心實驗室,加強研究人才、共享資源與運用。北科大研究大樓將於今年落成啟用,目前籌備中的技術研究院屆時將入主這棟最先進的大樓,進行各類特色研究。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研究大樓即將於今年落成,籌備中的技術研究院屆時將入主;台北科大13日發出新聞稿表示,將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國研院儀科中心)合作,共同推動台北科大技術研究院核心實驗室,加強研究人才、資源共享與運用。
檢測農藥殘留、搶救莫名中毒病患,再添利器。國立中山大學與世界第二大的日本科學儀器商合作,推出超高效率毒物檢測系統,不用5分鐘便能測出毒物種類,造福急診室第一線醫護人員及病患。
「2018新竹縣國際健康智慧城市高峰會」,開幕式28日在新竹縣文化局舉辦,會中中國醫藥大學新竹分院,與芝加哥前列腺癌症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將有助於雙方在癌症治療的交流,座談會也互相分享醫療技術。
國研院與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共同研發先進影像與光學應用技術。國研院長王永和表示,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是世界知名的研究中心,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則長期深耕光學、真空與光機電系統整合等核心技術。
科技部為建構台灣新世代AI智慧生活,補助學術界及國家實驗研究院推動「物聯網感測器服務平台」與「前瞻智慧型機器人模組開發與系統整合」專案計畫,今(5/9)日舉辦專案計畫聯合成果展,邀請30多家國內外技轉廠商與創投公司,一同見證以產品化為目標所研發的物聯網感測器元件,以及智慧機器人關鍵模組與整合的研發成果,以達成科技部所揭橥「小國大戰略」之科研目標。
文化部和科技部跨域合作再出擊!為拉近科學家和藝術家的距離,11月9日由文化部李連權次長帶領專業策展人、新媒體、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影像創作等20餘位藝術家,參訪科技部國研院國網中心及儀科中心實驗室,並由李次長與國網中心主任謝錫堃及藝術家進行座談交流,為未來合作進駐計畫邁出第一步,期待推動藝術與科學領域碰撞,擦出創意融合火花,激發科技藝術全新的創意與感受,推動台灣文化科技產業新價值。
為提升海洋科學與海洋科技研究,以及落實台灣朝向海洋國家願景的發展,海洋大學與國家實驗研究院簽署MOU,未來將共享人才、科學研究儀器,並合聘教授。
台灣發展成熟的智慧醫療系統鎖定6億人口的東協市場,今天在曼谷舉行說明會吸引泰國各大醫療體系代表人參加,透過科技將醫療數據傳輸整合,以減少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