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億度電的搜尋結果,共168筆
台積電(2330)宣布今年第三度發行公司債總計200億元,加計今年前兩次合計發行600億元;雖然利息高漲,衝擊企業發債成本,但統計今年前四個月,普通公司債及可轉換公司債累計發行金額仍破千億元,達1,838.1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9.57%。
疫情後的首座完工離岸風場海能風場,16日舉行完工典禮,總統蔡英文致詞時表示,海能完工後每年可發15億度電,可供38萬家庭用戶一整年的用電量,並展現台灣離岸風電產業正在穩健發展,未來供電調度更有彈性。
台電4日舉行節電記者會,根據資料顯示,去年全年節電約18億度,台電指出,今年隨時間電價的時間帶挪移,預估節電效果可以再擴大,節電目標上看20億度。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帶頭,媒合有再生能源購置意向的供應商與子公司,由誠新電力協助盤點用電需求,擘劃再生能源採用藍圖,簽訂200億度再生能源聯合採購合約。3月起,台積電聯合供應商與子公司,陸續簽訂再生能源聯合採購備忘錄(MOU),預計將有十餘家企業共襄盛舉,促動在地半導體供應鏈以實際行動共同減碳。
核二廠2號機今年3月14日期滿除役,將減少年發電量75億度電,苗栗縣政府工商發展處指出,苗縣第2階段離岸風電今年3月完成全數機組併聯試運轉,挹注核二廠2號機除役後的電力缺口,第2階段離岸風電裝置容量為37萬6000瓩,年發電量可達13.7億度電,約可供給38萬戶家庭1年用電量,並減少68.7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占核二廠2號機年發電量18%,有助舒緩供電壓力,期盼鄉親持續支持再生能源發展,共同建構潔淨能源永續家園。
國內電價即將於4月1日調漲,由於行動基地台耗電量龐大,一向是國內企業用電大戶,勢必對各家電信公司告成沈重成本壓力。中華電信董事長謝繼茂強調,電價調漲,中華電信還在可控的範圍內。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直言,每年增加的電費支出是一筆龐大費用。
日前台電拍板,電價4月喊漲,企業用電大戶之一中華電(2412)董事長謝繼茂今談到此問題,他表示,電價喊漲成本自然會提高,但中華電多方面導入節電措施,故目前「衝擊還在可控範圍」。
中國是全球風電裝機容量最大、也是風電成長最快的國家,其中大部份風力發電機都裝設於西部與北部高原地區。目前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三峽西藏措美哲古風電場,管理該風電場的三峽集團宣布,這座風電場到3月15日為止,累計發電量已突破1億千瓦小時,比原先預訂的「億度電目標」提前2個月完成。
核二廠2號機停機除役,立委16日關切75億發電缺口如何遞補,台電坦言,除靠綠電發電量增加外,燃氣發電也會多發30億度,可彌補核二缺口。如此無疑是核電退場後,「火力燒滿」支援,光增加燃氣發電量,1年二氧化碳就多排120萬噸,另外氮氧化物(NOX)等空汙排放也增加。
台電大虧,今年4月電價將漲,外界怪罪缺口是再生能源躉購制度導致,台電昨強力否認,表示實在是2022年燃料成本較前一年翻倍漲的關係。檢視台電燃料成本,去年核能發電機組僅全盛期一半,相較當時少發176億度電,全用綠電與燃氣取代,換算燃料成本要多超過550億,絕對是造成虧損擴大原因之一。
調漲電價與缺電是大家關注的民生議題,不過這也是挖掘投資機會的好方向,從相關士電、中興電、華城等個股大漲下,可以說是確立了電力相關概念股會是今年多頭族群不能錯過的重要指標!
台中市政府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發展,去年底再生能源累計裝置容量達182萬瓩,年發電量推估高達35億度,其中太陽光電年發電量約7億度,居六都第三,預估年產出綠電,可供給19萬戶一般家庭的1年用電量。
據新華社報導,位於惠州惠東縣黃埠鎮、作為大陸首個生態核電示範專案廣東太平嶺核電站預計在2025年投產發電,透過地圖測量,惠東縣黃埠鎮與香港的直線距離不足80公里。由於粵港澳大灣區是大陸經濟活躍地區之一,作為電力負荷密集地區,太平嶺核電項目投產後,新增供電約占大灣區目前用電量7%,能有效支撐未來經濟成長。
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去年7月起調漲1,001度以上用戶電價9%,俗稱「豪宅用電」,根據統計用戶數有47.4萬戶,占整體戶數的3.6%;但因電價上漲,去年8至12月間「豪宅用電」反而減少1.6億度,但占同期間整體減少用電度數6.3億度的25%,顯見以價制量產生效果。
台電統計,2022年再生能源總共發出215億度電力,佔整體發電占比8.6%,預估2023年發電量上看300億度,發電占比可以提升到10%以上。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11月30日出席三三會例會時,公開呼籲政府必須關心五年後電夠不夠用;12月1日經濟部長王美花就此事接受立委質詢時,逕自解讀劉的發言是提醒政府未來五年用電,現在就要準備好。王美花接著重申台灣不缺電,並強調台電目前有很多電力設施正在興建,就是為了用電提早做準備,未來五年電都夠用。
台積電(2330)不斷推動綠色製造,積極以創新思維提升能資源使用效率,持續透過機器學習方法優化冰水系統節能模型,進一步開發「單機能耗異常偵測」、「多機運轉負載精準預測」、「系統壓力控制最佳化」三大功能,在2022年1月成功導入晶圓十五A廠,截至11月總計節電200萬度、減碳1,000公噸,預計明年將陸續導入台灣所有十二吋晶圓廠區並列為新建廠標準設計,預計再創年節電量1億度、減碳5萬公噸。
國巨(2327)與德國賀利氏集團控股公司(Heraeus Holding GmbH)今日共同宣布,國巨將以現金收購賀利氏工業集團高階溫度感測器事業部(Heraeus Nexensos GmbH),預計總交易金額約為7940萬歐元(約當新台幣24.8億元),預計將於2023年上半年間完成,國巨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陳泰銘表示,賀利氏溫度感測器事業部擁有一系列與國巨集團高度互補的產品和客戶,尤其是在汽車和工業領域,將是未來高度成長的關鍵驅動力。
因應2050年淨零轉型,經濟部昨首度公布政府2030年「節能戰略」目標,促使五大領域節能。民生方面,2025年要淘汰省電燈泡,全部銷售LED燈。冷氣機、電冰箱能耗基準從第5級提升到第3級,淘汰定頻冷氣。工商業方面,大戶節電目標從現行每年1%,按行業別要提升到1.2%至2%,力拚2030年,政府與民間合計省下351億度電。
台灣大哥大截至2021年已取得12.46MW(百萬瓦)綠電容量並發電,規畫今年底前將再完成3.5MW太陽能光電系統的轉供,預計使用再生能源將達2,495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