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免疫的搜尋結果,共2,159筆
南瓜口感綿密、味道甘甜深受許多人喜愛,不論單吃或是搭配各種食材都很適合。對此,台大生物產業學系老師洪泰雄盤點南瓜6大好處,包括富含膳食纖維、助視力和皮膚健康、提高免疫力及促進組織修復、抗氧化力高、維持神經系統與心臟正常功能、低熱量等。不過他也提醒,南瓜可能對某些人存在過敏或不耐受性,特別是接觸花粉會過敏的人,建議諮詢營養師或專業醫療人員後再攝取。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一開始症狀不明顯,不容易診斷,但進展快速,相當致命!」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江明洲表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主要是由腦膜炎雙球菌所造成,腦膜炎雙球菌可透過飛沫傳染,如果鼻咽腔帶有腦膜炎雙球菌,即便沒有發病,還是有傳染的風險,在一般族群中大概有10%的人屬於無症狀的帶菌者,而在青少年可能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帶原率。
本土第四波新冠疫情處上升階段,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解封後新冠疫情反撲,尤其新主流病毒株XBB免疫逃脫及傳染力更強,導致確診病患擠爆診所,建議未打滿3劑者,要接種疫苗防確診轉重症,高風險族群減少出入公共場域,必要時配戴口罩,有發燒症狀要快篩。
維生素B群可說是最受國人歡迎的保健食品,除了有提振精神效果外,晚上補充還能幫助睡眠。但如果把B群加上其它元素,是否會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對此,毒理學專家招名威表示,只要加鐵就行,因為鐵有助促進紅血球的生成,增加血液中氧氣供應,剛好給了B群在免疫功能、細胞修復和成長上,有很大的幫助。
香港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床教授孔繁毅表示,因混合免疫屏障會隨時間下跌,香港可能每半年出現一次新冠感染高峰期,他也建議港府納入XBB單價疫苗接種計劃。
肝癌是長年佔據死亡率第2高的癌症,且有年輕化趨勢,是國人不可忽視的健康議題。肝臟因無痛覺神經,常被稱作「沉默器官」,當患者出現黃疸與急性腹痛症狀就診時,疾病多已進展至晚期。根據統計,我國有多達100萬人有過度飲酒的「暴飲」情形,酗酒習慣者引發肝病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高出2成,而肝病帶原者若長期過量飲酒,死於肝癌的危險性更較常人高出數十倍。
金曲台語歌后秀蘭瑪雅出道多年,唱紅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至今仍活躍在演藝圈,沒想到常在社群平台分享工作行程的她,健康出了狀況,表示:「常拍的左臉要暫時休息了」,引來大批粉絲湧入留言區關心。
現在環境和過去有很大的差異,也間接影響了寶寶的體質,因此寶寶的免疫力是爸爸媽媽最關心的課題之一。尤其開始上托嬰、幼兒園之後,更是病毒細菌的大染缸,照顧寶寶的爸爸媽咪們也很容易一起跟著「中獎」。宜果國際的營養師Vicky表示,若無法餵母奶,配方奶選擇含雙益(益生菌+益菌生)、維生素D成分,可大大加強寶寶保護力。
疾病管制署昨(16)日公布本土流感新增2死,其中一人為5歲男童,發病到死亡只有3天,也是近3年來首例兒童流感死亡個案;對此,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疾呼,「強烈建議兒童接種流感疫苗」。
許多人吃海鮮後,因皮膚紅腫而自認對海鮮過敏,醫師表示,其實未必是對海鮮過敏,有時是因海鮮本身不新鮮所致,是一種「假過敏」,是從外部攝取過多的組織胺的過敏現象,又稱為「組織胺中毒」,若情況嚴重,必須儘速就醫治療。
腸病毒進入流行季,特別是71型的重症率更是惡名昭彰。陽明交大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副教授徐嘉琳攜手台大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教授張淑媛共組團隊展開研究發現,本來是協助運輸細胞所需營養的代謝物轉運蛋白,卻在轉運過程中在細胞上開了一條通道,成為腸病毒71型等病毒入侵的缺口。研究成果已刊登在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雜誌《EMBO Reports》。
薄荷具有刺激性的物質會激發我們的涼感神經,使我們感到一種奇特的辣涼感,也因此經常作為提神藥劑。一項新的研究則證明它的「醒腦」效果對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失智症)也有效。在小鼠實驗中,失智症小鼠吸入薄荷醇時,它們的認知能力會提高。
副總統賴清德曾稱自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兩岸論述成為他2024參選總統最受關注的議題;民進黨前主席卓榮泰昨天接受專訪表示,賴清德的兩岸論述很清楚,不要再講台獨,重點在務實。「務實的台獨」就是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務實」也是如何保護主權獨立的國家,「務實」兩字不應被省略。
口乾舌燥是一種常見的困擾,但也恐是疾病的徵兆。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除了自體免疫性疾病外,也可能是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疾病的症狀,生活上可多喝水、少喝咖啡或茶、戒菸等方式改善,若仍無效,為了避免疾病惡化,最好儘速就醫檢查治療。
陽明交大最近在頭頸癌研究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楊慕華研究團隊發現,誘導頭頸癌細胞「鐵凋亡」(ferroptosis)可提升腫瘤免疫治療效果。這項重要發現今年4月刊登於國際期刊《Advanced Science》。
美國總統拜登昨(9)日正式撤銷外國旅客入境需繳交的新冠疫苗證明,新措施將於美東時間12日凌晨零時1分起實施。
過去疫情3年,民眾累積免疫負債,口罩脫掉後,迎接的是各種病毒,營養師張語希建議民眾多吃6種營養素,幫助增強免疫力,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優質蛋白質、含硫有機化合物及鋅;其中含硫有機化合物有天然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以從大蒜、洋蔥、青蔥等辛香料中獲取。
婦產科醫師蘇怡寧分享,門診最近治療到很多上呼吸道感染的媽咪,讓他有點不太習慣,只能說免疫負債,欠債都是要還的,引起大批家長爆共鳴,不少人哀嚎說,一家人輪流感冒,大的結束換小的,媽媽忙前忙後的照顧,最後也跟著生病。
一位61歲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確診新冠後不幸白血病又復發,且新冠病毒竟長達6個月才轉陰,預計要進行的骨髓移植手術也因此推遲2個月。醫師提醒,儘管國內新冠疫情解封,免疫低下病友仍應謹慎防疫,除了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接種疫苗追加劑,建議使用單株抗體直接產生保護力,可降低83%感染風險。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免疫疾病,由於患者體內時常處於高度發炎的情況,只要一到季節交替,全身關節就會腫脹、疼痛。對此,醫師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好發在中年族群,又以女性居多,尤其長期抽菸或暴露在二手菸的環境中,如果出現關節僵硬、無法使力等情況就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