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兒科的搜尋結果,共372筆
秋冬是呼吸道疾病高峰期,其中流感疫情狂燒,許多大人、小孩感染,但流感跟一般感冒要如何分辨?小兒科醫師巫漢盟指出,流感跟感冒兩大差別在流感來得又急又快,以及流感症狀是全身性,會發燒、肌肉痠痛,感冒以呼吸道症狀為主不一定發燒。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大爆發,診所病患暴增、醫院兒科病房塞爆。南投1名7月大男嬰,上周確診為呼吸道融合病毒,緊急收治住院治療,期間媽媽不分日夜照顧奶娃也被感染;台中市甚至傳出月子中心爆發群聚感染,嬰兒室7、8個小寶寶陸續中鏢。
原本有點小胖的14歲小聖,近來雖然瘦了下來,但胸部卻有點「凸」,讓小聖很在意且失去了自信,在向新竹國泰醫院小兒科醫師王亭皓求診檢查後,醫師評估並不嚴重,且是正常的階段性生理現象,只要注意飲食、保持規律運動習慣,過幾個月症狀自然會緩解。
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分享,20多年前搶救成功的女寶寶,如今不僅健康順利的長大,還準備要結婚了,近日給他送來了喜餅,讓他看了很感動,引起網友討論,1.1萬人看哭,直呼是一個很美好的故事。
近來小兒科急診激增,兒科醫師紛紛提出警告,不少病毒正在流行,尤其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恐導致兒童出現嚴重症狀,甚至呼吸暫停、猝死,呼籲家長、第一線醫護一定要提高警覺!
林口長庚醫院於今(14)日與廣達公司及國際扶輪基金會,假林口長庚研究大樓共同舉辦「5G救護車啟用典禮」,典禮由長庚決策委員會程文俊主任委員、林口長庚醫院陳建宗院長、廣達公司林百里董事長及國際扶輪基金會吳淑華總監共同主持,桃園市衛生局劉宜廉局長亦蒞臨指導,感謝各方對兒科醫療品質提升的努力。
多種病毒在社區流行,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表示,昨兒科急診有64名病童,當中有7人感染A群鏈球菌口咽炎,他說這種新病毒導致各醫院兒科急診病患增多,感染後會高燒不退及喉嚨痛,提醒父母若孩童出現口咽部明顯發紅,甚至出血、化膿等現象,就要高度懷疑是A群鏈球菌感染。
總統大選前夕,各政黨狂拋醫療政見,包括65歲以上老人排富免健策、公費打肺炎鍵球菌疫苗、巴氏量表等都受到社會關注。但台大兒科醫師直言,選舉期間都會有新的承諾,可是大家拼命討好「有選票的」,對兒童關注都太少,例如兒童輪狀疫苗到現在都還是自費,兒科未來正在沒落中,兒童需求常常被忽略。
台中市一名林姓男子(3日)晚8時30分許突闖成功派出所,神色焦急地向員警哭訴,稱其3歲兒子突發高燒,眼睛上吊且已口吐白沫,他原打算自行送醫,但顧慮路上紅綠燈多、車速慢,恐耽誤小孩送醫,因此情急之下到派出所向警方求救。員警見狀,一刻不耽擱,即讓男童與母親搭乘警車並開啟警示燈,一路鳴笛直奔醫院急診,全程僅用時4分鐘。林男事後對員警說,兒子感染A流多日,當晚症狀忽然加重,所幸男童及時送醫治療,現已無大礙。
開學季流感肆虐,台中市1名10歲女童罹A型流感全身酸痛、倦怠無力,竟跟爸爸道別說「我這次可能撐不過去了!」爸爸急的趕快帶她就醫。大里區3歲林姓男童罹A流後反覆發燒,颱風夜突高燒、口吐白沫還眼睛上吊,急得父母奔派出所求助。
小兒夏季熱究竟是撞邪還是?臨床醫師指出,夏季4歲以下幼童好發找不到原因的發燒:感染科醫師指出,只要排除肺炎、腸胃炎等病毒感染,給予退燒藥通常就能緩解;巧合是夏季熱好發在農曆鬼月,難免父母親會尋求收驚等民俗治療;小兒科醫師則解釋,「夏季非特異性發燒」推測與小孩中樞神經調節能力差有關。
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分享,整體兒童急診來診人次下滑,但高燒流感的兒童人數卻沒有明顯減少,且孩子染流感以後有注射點滴需求的比新冠肺炎多,導致塞床狀況出現,引起網友討論,不少家長哀號流感超可怕,家裡一人染流感,全家輪流中獎高燒,症狀比確診新冠肺炎還慘。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表示,兒科急診仍有不少因流感高燒的病患,當中多數為8月初初次進幼兒園的新生,讓兒科急診室看診人數暴增,提醒感染流感發燒天數可達5至7天,若體溫大於等於 41 度、使用藥物退燒後孩子的活力食慾依然很差和呼吸急促等,必須馬上帶孩子到兒童急診,以釐清是否演變成流感重症。
擔任小兒科醫師助理、婦產科衛教師多年的黃筱筠,有感於許多新手媽媽不懂得如何照顧新生兒,且在照顧孩子過程中常落下病症,為幫助這群媽媽們,她結合護理師、月嫂的服務項目,利用勞動部推動的微型鳳凰創業計畫協助,成立居家坐月子服務,已頗具知名度。
疾管署最新資訊統計,上周流感併發重症新增25例,另增8例死亡個案,流感併發重症通報數仍未下降。對此,一名兒科醫師納悶,「都夏天了,怎麼還會有流感?」表示今年很多不應該在這時候出現的病毒都莫名出現,「真的很詭異」,同時,他也分享了流感症狀,和3個流感重症的前兆,提醒民眾不要忽視自身健康。
奇美醫院南科診所在地深耕逾20年,因應周邊居住及就業人口快速增加,今年新增心臟血管內科、胃腸肝膽科、精神醫學科改為紓壓門診、復健科及兒科等5大門診科別,另外在南科診所斜對面、3000多坪的土地,奇美醫院正籌畫設立「南科醫院」,今年底相關審核通過的話,可望2年後落成營運。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21年台東縣兒少受虐人數中,6歲以下兒童佔21.4%,台東馬偕醫院去年首次爭取「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計畫,強化跨領域兒少保護工作,計畫主持人、小兒科暨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洪華希今榮獲「第9屆紫絲帶獎」,是保護服務工作最高榮譽獎項。
路透社報導,韓國正出現小兒科醫師不足的現象,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在這個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國家,因醫師擔心未來沒病患可看,不是提早轉行,不然就是轉科。因此,即使醫院有空缺也沒醫師可遞補,惡性循環下,已經損及韓國兒童就診的權益,還有父母生小孩的意願。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醫師宋世璽在門診中,發現常有家長擔憂地問說「小孩兩天前感冒,今天變成黃色鼻涕,是變嚴重了嗎?」、「黃鼻涕是不是該吃抗生素」、「變成鼻竇炎了嗎?」宋世璽指出,黃鼻涕不一定代表疾病變嚴重,也不一定表示併發鼻竇炎,自然也無須吃抗生素。
知名兒科醫師日前在臉書發文,自爆曾動手打小孩,用腳底板推倒對方,卻被前妻爆出孩子被踹,甚至各打2名兒子各50幾個巴掌,引發軒然大波。兒科醫學會對此表示不贊同,過去從未有會員涉嫌兒虐,也沒想過醫師會做這樣的事,今天下午學會將發表正式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