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入侵種的搜尋結果,共84筆
第一份全面性整合入侵種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全球報告《外來入侵種評估報告》,台灣時間9月4日晚間發布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因為生物入侵問題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超過4,230億美元,經濟損失的趨勢從1970年以來每十年增加四倍。
近年全球因外來物種導致環境大亂的事件頻傳,舉凡漁塭布滿布袋蓮、鳴鳥的蛋被老鼠吃下肚、斑馬貽貝塞爆發電廠管路等。科學家們今天表示,這些災情都只是冰山一角。
許多民眾、團體到公共自然生態環境棄養、放生,危害當地生態。澄清湖、高雄美術館都深受其害,高美館與民間團體攜手,利用假餌方式釣取掠食性外來魚種,減少外來種保護原生物種生態;澄清湖則出現綠鬣蜥、魚虎等外來物種,管理澄清湖的自來水公司第7區管理處指出,會持續觀察因應。
夏威夷毛伊島剛發生導致逾百人喪生的災難性野火,人們目光轉向一個意想不到的罪魁禍首,那就是幾十年來被當作完美的燃料、如今卻在整個夏威夷大規模蔓延生長的入侵草種。
秦漢時期,北方驍勇善戰的匈奴一直是中原的心頭大患,只因為匈奴騎兵仗著機動性高的優勢,經常南下掠奪必需品。歷代帝王為了抵禦入侵,在邊境修建萬里長城之餘,也大量種植榆樹,除了因為榆樹能適應北方的惡劣環境,更重要的是一望無際的榆樹林能阻擋匈奴騎兵的行軍速度;另一方面,榆樹的樹葉可以食用,必要時可以充當邊疆士兵的口糧。
漫威第五階段首部影集《秘密入侵》終於將在21日正式在Disney+ 隆重上線,對漫威粉絲們來說,《秘密入侵》絕對是他們期待已久的最新漫威力作,因為在經歷《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之後,世界秩序重新洗牌,就連退任的神盾局前局長尼克福瑞也消失多年,此次則重磅回歸與夥伴一起阻止一觸即發的叛亂與浩劫。對漫威宇宙不熟悉的觀眾,若你看完《秘密入侵》的預告對其黑暗且諜報氣息濃厚的作品風格吸引,不用擔心,主演艾蜜莉亞克拉克曾在日前受訪時親自現身說法,「這絕對是為了粉絲們而製作的作品,但也是我媽媽可以看得懂的影集,她從沒有看過漫威!」而導演阿里薩利姆、以及漫威影業執行長凱文費吉也曾分享希望透過《秘密入侵》將漫威宇宙的故事帶回地面,「我們的風格比較像是《美國隊長:酷寒戰士》,更像一部間諜動作片,在敵我不明的狀況下,該如何才能完成任務」。
外來種斑腿樹蛙2006年入侵台灣,會排擠甚至吃掉原生蛙類蝌蚪,嚴重影響生態,4至9月是該蛙種繁殖期高峰,近期桃園市楊梅區傳出不少民眾發現疑似斑腿樹蛙卵泡,市府農業局指出,每年編列經費移除計畫目標1000隻,今年擴大在大溪、楊梅、龍潭等6處熱點執行移除工作,截至目前已移除510隻、卵泡141窩。
「嘰嘰喳喳」,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聽見八哥鳴叫,但多數是白尾八哥、家八哥等外來種,排擠台灣本土八哥生活空間,數量銳減,甚至瀕臨滅絕。台東池上鄉1名鳥友,日前在當地記錄到1對本土八哥忙著育雛,新生代已順利離巢,本土八哥生存露出曙光。
脫逃多日的東非狒狒於昨日圍捕成功,但隨即傳出因獵槍射擊而致死,今日遺體已送往台北市立動物園檢驗,後續再由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進行解剖。生態單位指出,這次事件反映目前政策對管制特定寵物的疏失與不足,也應針對未來外來入侵種逃逸時訂定一套專責SOP,達到責任的釐清與歸屬。
台灣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每兩個開花植物,就有一個是台灣特有種。不過立委陳椒華今天與多位學者召開記者會指出,因為工程及遊憩等因素,目前台灣高山面臨外來種入侵,已嚴重威脅本土原生植物,將導致高山生態危機。
被列為世界百大危害生態的入侵種銀合歡,在台灣各角落攻城掠地,其中在台東知本溪出海口洪氾區更是嚴重,林業試驗所太麻里研究中心在該處進行銀合歡移除,栽植12種生長較快速的本土樹種進行造林復育,預計4年後可以就見到初步成果。
新華社11月30日報導,大陸不少外來物種影響入侵地的生態環境,損害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近日,大陸外來入侵物種防控部際協調機制辦公室已依據危害程度重、擴散蔓延快、防控治理難、危害形式多樣等4方面考慮,遴選59種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列入名錄。
澎湃新聞報導,大陸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在各地陸續啟動後,已有部分地區公布了階段性進展。其中,據雲南文山市融媒體中心11日消息,今年9月以來,文山市全面啟動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已排查出外來入侵植物42種、病蟲害8種、水生物1種。
澎湃新聞報導,近日,河南平頂山汝州市城市中央公園抽乾湖水圍捕「怪魚」一事引發關注。經過近一個月的抽水作業,該公園雲禪湖出現的「怪魚」——兩條外來物種鰐雀鱔已於8月27日零時許被捕獲。相關直播畫面顯示,其間一度有超過3000萬網友在線圍觀「捕魚現場」。
許多國家對於外來種的入侵相當頭痛,該怎麼有效率的移除也是一門學問,近日在美國新罕布夏州(New Hampshire)就有座酒廠,因為遭到外來種螃蟹大軍的入侵,加上數量之多,一時也處理不完,竟突發奇想將牠們通通拿來釀成威士忌!
台中綠空廊道潭子段,近期出現外來種植物銀膠菊!市議員周永鴻21日指出,潭子合作街至潭子車站沿線近百公尺範圍特別茂密,因其繁殖力強且花粉易造成過敏反應,對生態環境、居民健康都構成威脅,相關單位應儘速清除。建設局強調,已發函至台鐵局要求盡速清除銀膠菊。
為防範外來野生動物入侵影響本土生態環境,農委會於評估盤查後,委請經濟部5月19日公告修正「限制輸入貨品表」,將分屬53項貨品的8,478種外來野生動物增列輸入規定代號「111」(管制輸入),自6月1日起生效。未來非經經濟部專案同意,均不得再輸入至國內,以從源頭阻絕外來種入侵。詳細名單可至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經貿資訊網站查詢(網址:https://www.trade.gov.tw/ )。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9日在汶水遊客中心,與摩斯漢堡公司合作,號召近百位人員,攜手移除小花蔓澤蘭、大口黑鱸等外來種動植物,希望藉此友善環境、護衛原生種生態。
海蟾蜍(學名:Rhinella marina)為世界百大入侵種,2021年11月在南投草屯發現野外族群,農委會林務局立即會同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等單位全力移除,農委會並於2022年4月7日將其公告列入「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1條第1項所定有害生態環境、人畜安全之虞之原非我國原生種陸域野生動物種類」,為防止民眾飼養、繁殖之海蟾蜍個體不慎逸出野外,引發本土生態浩劫,在4月15日公告生效後,已飼養之個體應於指定期限2022年6月14日前向所在地縣市政府完成登記,且不得再私下繁殖或買賣,違者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
繼2019年公告「美洲綠鬣蜥」為有害入侵種後,外來種「海蟾蜍」由於壽命長、適應力及繁殖力、毒性強,農委會今(7)日公告「海蟾解」列入有害入侵種行列,在4月15日公告生效後,已飼養之個體應於指定期限2022年6月14日前向所在地縣市政府完成登記,且不得再私下繁殖或買賣,違者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