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入息平衡基金的搜尋結果,共130筆
聯準會(Fed)如市場預期6月暫停升息一次,7月可能再升息,預估殖利率將持續受貨幣政策干擾因素,短期出現區間波動機率較高,市場風險偏好的轉換會更加頻繁,投資難度提高,若採用股債平衡策略,不僅能突破資產配置盲點,更能分散利率變化所帶來的風險,提高投資效率。
聯準會(Fed)升息近尾聲,投信法人分析,一旦Fed停止升息,將有利下半年的投資氣氛,為降低不可預知的波動風險,可藉由多元資產布局因應。
近期股市投資人觀望美國聯準會(Fed)升息政策,加上企業財報多空參半,美國區域銀行風暴似有再起趨勢,投資氣氛趨向審慎,股市震盪回檔。投信法人建議,投資組合應增加平衡基金的比重,藉由專業投資團隊即時應對市場變化進行調整,截至4月底,近一個月美元平衡型基金平均漲幅在3%以上,表現相當穩健,可做為攻守皆宜的好選擇。
市場關注美國聯準會(Fed)貨幣政策何時轉向,預期今年底前可望降息。投信法人指出,觀察1984年至2018年六次的降息前後股債市表現,在貨幣政策臆測期,在經濟衰退與預期降息帶來資金效應,降息前行情震盪之際,反倒是布局股債資產關鍵期。
聯準會如預期升息3碼,同時語氣仍偏鷹派,使美股等主要市場再度向下修正。投信法人表示,預期積極升息步調將加大股市波動度,投資組合建議可納入高評等債券,或透過多元資產配置以因應市場不確定性。
全球金融環境緊縮的預期短期恐難有改善,預期金融市場將持續震盪,建議採多元資產配置方式,降低波動度,並分散市場風險。
中國大規模的清零政策,使其股市進入了六年來最糟糕的一個月,市場普遍預期,由擔心中國政府可能首次無法實現其經濟增長目標,股市未來可能出現更大跌幅。 中國今年的GDP目標是實現5.5%左右的成長率,但是由於官員們正在努力控制多地爆發的新一波疫情,導致經濟學家們陸續被迫下調預測。
當前,關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績效的企業評價標準已經成為全球投資領域,特別是進行標準化產品投資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全球金融領域最重要的發展之一,便是中國債券市場的國際化進程。過去幾年,中國債務市場經歷了一場戲劇性的轉變,是從一種國際投資者較無法獲得的資產類別,轉變為一個對於國際投資界而言是主流資產的市場。特別是2020年以來,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邁出了全新的步伐。
在實現經濟增長及達到脫貧目標後,中國政府政策已轉為關注提升增長的質量及包容性,即「共同富裕」,旨在幫助中產階級而擴大一系列監管變革。
全球資產市場最近異常波動,不少投資者因而飽受困擾,加上新型變種病毒Delta繼續肆虐,導致不少地區的新冠病毒感染數字回升,為復甦前景構成壓力。7月份中國零售銷售同比增長8.5%,漲幅低於預期,反映Delta變種病毒爆發造成影響。多檔類股亦呈現跌幅,其中非必需品的跌幅尤其顯著。
2021年已過了2/3,就回報的表現來看,中國政府債券市場的正回報表現,顯然優於主要已發展政府債券市場的表現。隨著各地疫苗的出現,市場開始注視經濟復甦後的通貨膨脹,影響上半年新舊經濟及其他商品的資金輪動,而中國債券在全球殖利率上升的預期情況下,展現出良好的適應力及穩定性。
全球三大債券指數供應機構之一的富時羅素,日前確認將中國國債納入其旗艦指數世界政府債券指數(WGBI),納入指數的流程,將在2021年10月29日起的36個月內,分階段進行,這意味著中國債券已獲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指數以及富時羅素世界國債指數認可,全球三大投資者主要跟隨的債券指數悉數納入。
由於深受全球投資人的追捧,中國債券市場近年來迅速崛起,規模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事實上,境外資金對於人民幣債券市場的追捧熱潮貫穿了整個2020年,截至2020年末,外資淨增持中國債券規模已達到1,861億美元。中國經濟基本面穩健,貨幣政策穩健、債券收益率相對佳以及人民幣資產表現出一定的避險屬性,皆是吸引外資進入中國債券市場的主要因素。
2020年第三季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持續修復,除了製造業投資增速加快,消費增長也逐步回升。疫情期間,中國出口增長持續擴大超乎市場預期。一方面,在全球疫情衝擊之下,居家辦公與醫療物資出口相對較好,醫療相關佔全球比率亦達到23%;另一方面,得益於穩定的供應鏈,中國出口占全球份額上升,受益全球逐步復甦,短期內中國出口仍有成長後勁。
過去兩個月,中國內部經濟持續復甦,製造業陸續從疫情中恢復,整體需求有轉強的跡象,8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3.1,為2011年1月份以來最高。住宿、旅行、餐飲和休閒業提升也令服務活動增加,在勞動力市場方面,製造業和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的就業部份均輕微上升,表明勞動力市場正在逐步改善。
2020年上半年結束,全球投資市場猶如經歷過雲霄飛車,風險性資產在年初受到疫情影響而大幅波動,之後卻出現顯著反彈;因疫情而停擺的經濟活動,亦在過去一季逐漸恢復過來。各國政府紛紛推出規模龐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這些均有助於投資者情緒回穩。
隨全球貨幣環境寬鬆,中國債券資產配置價值也開始突顯。截至2018年末,中國債券市場的存量規模達人民幣(下同)86兆元,其中國際投資者持債規模接近人民幣1.8兆元。這一規模使中國穩居世界第三大、亞洲第二大債券市場。
回顧2019年以來資金流向,吸金王由印度拿下。法人統計,印度股市2019年至12月30日吸金143.7億美元,上周吸金3.3億美元,連續三周吸金。其次為台灣,今年以來吸金98.3億美元,上周吸金3.2億美元,資金由流出轉為流入。
2020年即將來到,台股2019年最後兩個交易日就在本周。回顧今年以來資金流向,根據彭博統計,吸金王由印度拿下,2019年至今吸金143.7億美元,上周吸金3.3億美元,連續三周吸金。其次為台灣,今年以來吸金98.3億美元,上周吸金3.2億美元,資金由流出轉為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