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內需型產業的搜尋結果,共90筆
印度股市指數漲多拉回,進入修正階段,投信法人表示,儘管印股直奔新高,但零售、運輸、汽車、媒體、銀行及能源等六大產業股價本益比,仍低於十年歷史平均線,具吸引力產業標的還是值得投資,預估在類股輪動下,低本益比產業也將受惠,有利進場逢低加碼。
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將於8月28日登場,生技業更是政府5+2產業創新計畫重點,BTC題材發酵,21日藥華藥(6446)領軍上攻,新藥族群股價表現不俗,投信季底作帳行情開始暖身,法人買盤開始進駐。
金融業、AI伺服器周邊供應鏈等營運成長,激勵上市櫃公司6月合併營收達3.25兆元,連續兩個月維持在3兆元以上,比5月3.13兆元成長3.7%,年減15.48%,第二季合併營收季增0.81%,終止連兩季衰退。法人表示,今年2月上市櫃公司合併營收2.82兆元為本波段的谷底。
從本周六(1日)開始進入清明連假五天,預料掀起一波餐飲、零售、百貨、觀光、旅遊等消費熱潮,貢獻內需產業營運走揚。
為協助產業疫後振興發展,經濟部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預算中,共編列了317.5億元,推動產業及中小企業各種升級轉型補助與協助。但民眾黨立委邱臣遠認為,經濟部所推計畫太過分散,沒有單一受理窗口,應加強宣傳,並建立單一網頁入口,讓業者清楚了解,否則恐讓政策美意大打折扣。
後疫情時代,原本受創最深的內需服務業,近1年薪資風水輪流轉;因為根據主計總處去年1至11月統計顯示,美容美髮、洗衣等「其他服務業」薪資成長最強勁,平均每人經常性薪資為3萬4074元、成長幅度達6.42%,疫情受創最嚴重的住宿及餐飲業,薪資成長也有5.08%的水準,打趴過去給人高薪、薪資成長顯著的金融、不動產等產業,這兩大產業薪資成長幅度還不到1%。
玉兔迎春、內閣再造,新任閣揆在接任致詞中表示,面對頗嚴峻複雜的環境挑戰之下,將打造台灣下個十年更加具有「溫暖韌性」格局,讓經濟競爭持續領先、讓社會照顧體系周延,進而在國家前進步伐上共同攜手同行、並肩合作。不過,工商企業則是認為,在全球景氣下滑和國際通膨未緩情勢下,並非僅有「溫暖」的話語,而是期待要以「智慧、膽量、創新」之思維,提出讓台灣具有「韌性」的經濟策略。
回顧今年11月份陸股表現,在月初時一度盤旋於今年來低檔位置,主要反映當時短線上市場對中共二十大人事布局失望的結果,但二十大原本即主要專注於中國共產黨領導層的人事變動,而非以推出詳細經濟政策為主,在後續總體數據如社融規模改善、中長期貸款增加、中國人民銀行宣布12月降準等利多訊息出現下,A股出現谷底反彈,過去一個月的表現更優於日、韓等市場,在亞股中表現居前。
勞動部1日公布最新無薪假統計,全台目前有2,620家事業單位、17,215人正在實施無薪假,與前一周相比增加963人。勞動部表示,這一期主要還是有一些支援服務業(旅行社)延續申報,內需型產業維持穩定下降,另外在製造業中小型金屬機電業者因受國外訂單影響而實施無薪假,整體來看製造業近幾期確實有明顯緩步增加的趨勢。
今年以來股債表現不盡理想,尤其在通膨、升息及地緣政治所帶來的諸多變數,市場波動仍大,反應市場情緒的波動率指數年初迄今升幅超過八成。但從此時點往後看,反而是時候要去思考開始增加債券部位,最主要理由就是現階段利率已經來到相對高點,升息因素對債市影響也來到相對高的位置;再就明年景氣角度來看,疲軟情勢對債券市場也相對有利。
暌違四年,電價確定要漲!經濟部27日將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據悉,台電提出平均漲幅5%、8%、8%以上三種腹案供審議委員會討論,最大原則是兼顧穩定物價照顧民生,住宅擬1,000度以下凍漲,約97%住宅用戶不受影響。
陸股近二年表現不佳,但大陸內需產業營運持續轉佳,使得台資租賃獲利持續成長,據統計,24家台資租賃業2021年稅後盈餘近新台幣165億元,較2020年全年的107億元成長逾五成。
投信法人表示,一旦俄烏戰爭影響退去,金融市場重回經濟基本面,具有較低外部風險衝擊、內需營運優勢、面對供應鏈短缺更具彈性的全球中小型類股,在獲利與營收兩大成長動能激勵下,有望領銜重返多頭軌道,且漲幅可望超越大型股。
外資及投信法人周三(3/30)同步偏多,外資與陸資買超221.29億元,投信法人買超22.01億元。PGIM保德信全球中小基金經理人王翔慧分析,根據歷史統計,在升息、通膨、成長等因素共伴的時期,中小型股往往能創造優於大型股的報酬表現,目前市場預估2022年中小型股不論在獲利與銷售成長幅度,都能跑贏大型股,其中,小型股今年的獲利成長預期高達16.2%,中型股也有望繳出10.9%的雙位數表現,相較之下,大型股雖然也有成長,但幅度僅8.8%。
全球成長動能不墜,替股市多頭持續添薪柴,投信法人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估今年全球GDP能達4.9%水準,配合薪資與需求面雙雙提升,有利股市續揚,且根據歷史數據,歷年開啟升息循環後,中小型股的漲勢往往能超越大型股,且漲幅有望較大型股高出一倍之多。
2022年新春開市,全球股市如洗三溫暖,先漲後跌呈現震盪走勢;不過,「投資人別怕」,保德信投信表示,全球經濟動能持續、服務業回溫、企業加速投資,加上一波波資金行情的推升,全球股市仍朝正向發展;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研究部副總羅尤美表示,今年投資市場「股優於債」,「股七債三」為穩健的黃金組合。
國內疫情雖舒緩,餐飲業恢復生機,但大型婚宴餐廳因新人取消或延遲,元氣難以恢復。經濟部決定再出手對婚宴業紓困,業者在今年8月到10月期間,凡有新人取消婚宴場次,每場最高補助6萬元,如延期舉辦,則每場補助3萬元。經濟部表示,除非疫情再轉劣,這應該是個餐飲業中最後的紓困行業。
上班族「薪」情差;104人力銀行昨公布「2021企業年終及2022景氣調薪大調查」,雖高達9成企業表態會發年終獎金,但平均卻僅有1.1個月,創近8年新低,金融業、半導體以及外銷型為主產業發放狀況佳,但內需型產業就慘不忍睹,像住宿、餐飲近4分之1的比例沒有年終,這兩個產業堪稱「雙慘」,拖累今年歲末年終整體的發放狀況。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赴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提出我國加入CPTPP的產業影響報告。曾文生指出,加入CPTPP,對我國汽車、加工食品等產業,可能面臨較大的開放壓力,台灣汽車零組件產業雖有外銷競爭力,但是整車製造仍不具經濟規模,國內整車製造需與美日歐品牌合作。
2022年基本工資調幅上看6%,國發會主委龔明鑫29日首度表示,2021年經濟成長率非常可能超過6%,因此「2022年基本工資調漲幅度可以大一點」,帶動公民營企業加薪風氣;針對受疫情衝擊內需型產業,政府會有配套措施,增加的額外負擔,將由政府來負擔、來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