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全球氣溫的搜尋結果,共1,653筆
新聞提要■東南亞在5月稍早遭遇熱浪侵襲,越南、寮國和泰國有多個城市氣溫飆破攝氏40度。
金寶(2312)董事長許勝雄30日表示,台灣景氣今年「外冷內溫」,全球經濟沒辦法快速成長,造成出口壓力,台灣在疫情之後,幸有政府政策支撐內需市場,但還是要面對全世界很嚴苛的考驗;金寶去年營收大幅成長3成,是相當不容易的成績,展望今年挑戰很大,希望能維持成長發展目標。
金寶董事長許勝雄今(30)日表示,台灣景氣今年外冷內溫,全球經濟沒辦法快速成長,造成出口壓力。台灣因為疫情後政府政策支撐內需市場,但是全世界還是有很嚴苛的考驗。
根據統計,近5年來,全球平均氣溫高於0.8~1度左右,氣溫升高將會影響到農作物的選擇與生態多樣化。為因應氣侯變遷對地球衝擊,聯合國制定SDGs 17項永續行動,以達到全球淨零排放。
通膨讓消費疲弱,景氣低迷品牌廠庫存去化不如預期,國際政經局勢詭譎多變對全球經濟埋隱憂,儒鴻(1476)董事長洪鎮海、聚陽(1477)董事長周理平、宏遠(1460)總經理葉清來、廣越(4438)總經理吳朝筆、新纖(1409)集團經營決策委員會副主委羅時銓等紡纖業界大老,都預期今年產業景氣還在恢復期,真正回溫要等明年。
5月分聯準會升息後,美銀美林全球經理人最新調查顯示,55%的受訪者認為這次利率調整循環已經結束,從過往經驗,歷次升息循環結束後1年,投資級債券可望迎來多頭行情,市場對於後續貨幣政策寬鬆預期,經濟走緩,帶來避險投資需求等,有機會推動美國高評級債券順風上揚。
電池模組廠新普(6121)25日宣布,為因應氣候變遷風險,進行氣候調適設定的減碳路徑,已通過國際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SBTi)審查,成為全球第一家通過的電池模組製造業者,積極展現協助全球控制升溫在1.5℃以內的決心。這也是新普繼2022年取得CDP氣候問卷B級肯定後,再次領先業界,為未來淨零目標建立重要里程碑。
面對產業景氣低迷,國內唯一產項涵蓋紡纖原料、紗線、布及成衣上中下游紡纖產品的一條龍廠遠東新指出,紡纖產品中的紗線訂單可望在第二季末開始回溫。布品接單量可望從第三季增加,成衣代工是最後在第四季熱絡。至於整體產業景氣則要待明年第一季才可全面恢復。
中美晶片大戰使科技產業地緣政治風險升溫,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指出,全球景氣「不好過的季度還會有幾季」,但下半年有返校潮及聖誕節傳統旺季,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一些。他強調,在地緣政治方面,全球需要一個均衡且具有韌性的供應鏈,從他上任以來,他一直強調這個論點,並與各國政府一起合作,推動新的全球科技供應鏈成型。
副總統賴清德今出席「2023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他表示,淨零轉型不僅攸關地球的永續發展,也是各國產業升級轉型的機會。政府將在2030年前投入9000億元預算,藉由跨部會的協調合作,帶動個人、企業及非政府組織,共同投入淨零轉型的工作。
日盛投信18日表示,全球晶片短缺,加上相關供應鏈和庫存挑戰,去年美國平均車齡上升至歷史新高。今年換車潮可望隨供應鏈緩解,動能持續釋出,有助支撐消費者購車需求。根據IEA預估今年銷量將再增長35%,達到1,400萬輛。疫後換車潮起,加上銷售去碳化車款是全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大重點,汽車電動化趨勢明確,相關供應鏈表現有看頭。
電機產品包括電動機(馬達)、發電機、變壓器、靜電式變流器(電源供應器、不斷電系統等)、電池、車燈、電線及配線器材等,應用遍及基礎建設、工業製造、居家生活各領域,通常被視為發展較成熟的產業,近年隨淨零排放、再生能源趨勢,國內業者積極投入智慧車輛、儲能、充電裝置等創新研發,加上數位轉型、自動化生產持續推動,皆帶來新一波成長動能。
「2023精緻農業論壇」5月19(五)13:30~17:00於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部二樓會議廳以直播方式舉行,本活動由工商時報、台茂奈米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台灣新經濟發展學會協辦。活動全程以線上直播進行,完全免費,歡迎對精緻農業趨勢發展有興趣的民眾準時上網收看,直播網址https://reurl.cc/9VM7dv。
熱呼呼的地球,降溫實在太困難。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週三(17日)宣布, 5年內有66%的機率全球氣溫會增加超過攝氏1.5度,這將是歷來評估機率首度高於5成;未來5年出現史上最熱年份機率高達98%。
台新金控16日舉行今年第一季法說會,對於目前避險成本較高,總經理林維俊認為,放長以20年宏觀角度來看,目前避險成本約3.8%偏離長期趨勢,預估是短期現象,後續應會回歸正常水準,台新人壽將持續往外幣調整的腳步不會停下來。
中國大陸一些主要城市近日都發佈了高溫警報,首都北京市15日陷入令人難忍的攝氏36度高溫,預計今天也將是個高溫日,氣象台已發佈高溫藍色預警。據美國之音引述路透報導,在中國大陸應對創紀錄的高溫天氣之際,電力供應、農作物以及正在恢復中的脆弱的經濟都可能受到威脅。
工商時報主辦之「2023精緻農業論壇」, 5月19(五)13:30-17:00於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部二樓會議廳以直播方式舉行。活動全程以線上直播進行,歡迎上網收看https://ssur.cc/EbbJz6o。
工商時報主辦之「2023精緻農業論壇-企業造林篇」,5月19(五)13:30~17:00於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部二樓會議廳以直播方式舉行。活動全程以線上直播進行,敬請期待。
全球通膨導致肥料採購量跟著萎縮,壓抑今年硫酸鉀需求能量,加上航運市況趨緩,東鹼(1708)首季營運轉盈為虧;第一季營收16.05億元,年減16%,營業利益虧損1.19億元,稅前虧損1.7億元,淨損1.36億元,每股虧損0.55元。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於今年10月正式上路,歐盟官員強調,推動CBAM的目的在於促進國際合作採取氣候行動,國發會、環保署則回應,政府相關部門已經持續整合資源,協助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期待政府民間共同努力,共同實踐2050淨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