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搜尋結果,共28

  • 名家觀點》陸學者孟月明:新起點上的RCEP還需更多拓展

    名家觀點》陸學者孟月明:新起點上的RCEP還需更多拓展

    隨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2日對菲律賓生效,15個成員國全部完成生效程序,標誌著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進入全面實施新階段,東亞區域一體化進程取得實質性進展,並將邁入更高水平。遼寧社會科學院東北亞所研究員孟月明6日在《環球時報》撰文稱,新起點上的RCEP還需更多拓展。

  • 陸Q1進出口年增4.8% 表現逐月提升、穩中向好

    陸Q1進出口年增4.8% 表現逐月提升、穩中向好

    大陸國新辦13日召開新聞發佈會,由大陸海關總署介紹今年第1季外貿表現,統計前3月進出口總值為9.89兆元(人民幣,下同)、年增率4.8%,其中出口5.65兆元、年增8.4%;進口4.24兆元、年增0.2%。

  • 產業分析-車用MCU高速增長 陸企加快布局

    產業分析-車用MCU高速增長 陸企加快布局

     2022年由於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以智慧型手機和PC為代表的消費性電子增長乏力;此外,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大力推動下,新能源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成為拉動半導體增長的重要動力。從中國市場來看,過去二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急速增長,2021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2020年6.5%快速提升至14.3%,2022年此數字則繼續上升至25.6%。

  • 美媒:中國經濟放緩原材料需求下降 反而有助抑制全球通脹

    美媒:中國經濟放緩原材料需求下降 反而有助抑制全球通脹

    在全世面臨高通貨膨脹威脅之際,美國與西方國家都期望中國能盡快恢復生產以解決商品短缺所造成的物價上漲問題。不過美媒《華爾街日報》卻提出另一套理論,聲稱對全球其他國家來說,中國經濟減速可能可能反而會使通貨膨脹回落。

  • 回擊法媒唱衰抹黑 陸駐法使館斥:懷疑說的是火星上的中國

    回擊法媒唱衰抹黑 陸駐法使館斥:懷疑說的是火星上的中國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周一(24日)發新聞稿痛批法國主流媒體涉華報導黑白顛倒,與中國實際情況不符,懷疑法國主流媒體談論的是火星上的中國。

  • 貿戰重傷全球經濟 世銀、IMF看衰

    貿戰重傷全球經濟 世銀、IMF看衰

     世界銀行9日公布最新世界經濟預測報告稱,面對全球貿易和投資放緩,其將2019年世界經濟增長率預測從2.6%調低至2.5%。世銀也預測,2019年大陸GDP將增長6.1%,這比6月的預測下調了0.1個百分點。

  • 陸13省份經濟半年報:海南GDP增長5.3%墊底

    截至7月17日,全大陸已有四川、湖北、湖南、福建、安徽、北京、陝西、江西、內蒙古、雲南、貴州、海南、寧夏13省份交出上半年經濟成績單。澎湃新聞報導,從經濟總量上看,與往年半年報相比,四川今年首次突破2兆元(人民幣,以下同)大關,以經濟總量2.05兆元在13省份中居冠。湖北以1.99兆元的成績暫列第二。寧夏上半年GDP為0.17兆元,同比增長6.5%,總量暫時墊底。

  • 中時專欄:巴曙松》大陸經濟呈現新的波動形式

    進入2017年以來,大陸經濟資料轉好,不僅經濟增長總量連續上升,消費、出口貿易等也連續改善。基於經濟資料的短期轉好,關於大陸經濟是否即將開啟一輪「新周期」的討論也在持續進行。

  • 陸GDP穩增6.5% 硬著陸論可休矣

    陸GDP穩增6.5% 硬著陸論可休矣

     大陸第12屆全國人大5次會議15日閉幕,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依慣例召開記者會,談及本屆政府收官年,過去4年多最大成績,他認為,是中國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以中高速增長,中國經濟「硬著陸」論可以休矣。

  • GDP下調6.5% 李克強:陸經濟中高速發展是對世界貢獻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5日依照慣例在人大閉幕日,於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採訪12屆全國人大5次會議的中外記者。被問及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下調6.5%,是否能繼續扮演世界經濟推動角色,李克強認為,中國經濟維持中高速穩定發展,就是對世界的貢獻。

  • 外資投資中國 去年逆勢創新高

    外資投資中國 去年逆勢創新高

     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1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大陸接受外國直接投資(FDI)總額在全球表現低迷下逆勢成長,以139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位居世界第3。且加上大陸國務院農曆春節前發布的放寬外資新規逐漸上路,有學者就預測,2017年大陸的外資流入量還會持續成長。

  • 中國新視野-中國明年如何防止經濟發展滑出底線

     挖掘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培育新動力,需要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短期來看,面對經濟成長放緩的壓力,還需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措施,繼續堅持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的組合,防止經濟增長滑出底線。

  • 兩岸新視界-全球經濟治理遭遇5大挑戰

    當前全球經濟正處於增長乏力、分化、動盪和規則的碎片化時期,川普日前當選新一屆美國總統,引發了部分學者對世界經濟形勢的擔憂。鑑於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加劇,石油和大宗商品價格處於低位,全球貿易增速連續第5年放緩,地緣政治風險凸顯,全球經濟治理正遭遇5項重大挑戰。

  • 兩岸新視界:田慧芳》全球經濟治理遭遇5大挑戰

    當前全球經濟正處於增長乏力、分化、動盪和規則的碎片化時期,川普日前當選新一屆美國總統,引發了部分學者對世界經濟形勢的擔憂。鑑於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加劇,石油和大宗商品價格處於低位,全球貿易增速連續第5年放緩,地緣政治風險凸顯,全球經濟治理正遭遇5項重大挑戰。

  • 專家:陸調控房市 明年將見影響

    專家:陸調控房市 明年將見影響

     大陸公布10月分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出現回升,方正證券宏觀分析師任澤平指出,由於短期內物價仍有上行壓力,未來大陸的貨幣政策「上有頂、下有底」,不僅將更為注重抑制資產泡沫,亦將持續防範經濟風險,在此情況下,這一輪房市的小周期回升估計已基本結束,人行貨幣政策有關地產調控對經濟影響力預估將在2017年初顯現。

  • 周小川:中國銀行體系不良但風險可控

    中新網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年會系列會議當地時間8日在美國華盛頓閉幕,系列會議歷時3天。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會上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繼續處於合理區間,經濟增長的結構和品質不斷改善,新的增長動力不斷湧現。他認為,儘管中國的銀行體系不良貸款有所上升,但資本充足,整體風險可控。

  • 中國新視野-經濟全球化 蘊含新動力

     近來,關於經濟全球化已經終結的論調在歐美又開始升溫。從政界到投資界,到企業界,到媒體輿論,對經濟全球化的質疑之聲不絕於耳。筆者認為,經濟全球化進程並未畫上句號,但遭遇波折,對各國而言需要抓住機遇,讓全球化邁入新的階段。

  • 陸商務部:冀印度審慎克制貿易救濟措施

    香港信報報導,近日,印度商工部發布公告,對自中國和歐盟進口的彩塗板發起反傾銷調查。大陸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負責人表示,希望印方審慎、克制使用貿易救濟措施,並嚴格按照世貿規則進行公正透明的調查。

  • 香港首季GDP 4年來最糟

    香港首季GDP 4年來最糟

     受到零售銷售和房地產市場下滑拖累,香港剛公布第1季GDP增幅僅0.8%,不僅遠遜預期更創下4年新低。尤其是香港房地產更是出現「自由落體」下滑,分析師警告,房市情況比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更加嚴峻。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