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全球經濟疲弱的搜尋結果,共201筆
國發會1日公布景氣報告指出,由於出口、生產持續走弱,1月景氣綜合判斷分數降至11分,創近14年新低,亮出連續第三個月「藍燈」,反映國內經濟持續低迷,全球經濟下行風險仍高。惟領先指標回溯修正後,止跌回升,景氣落底的訊號隱約浮現。
國發會今(1)日公布1月景氣報告指出,在出口、生產持續走弱下,景氣綜合判斷分數再減1分,亮出連續第三個月「藍燈」,惟領先指標微幅回升,景氣悲觀情緒有減緩的跡象。
儘管新冠疫情漸告一段落,但俄烏戰事延燒持續衝擊貿易,通膨顯現趨緩跡象但依然維持在高檔,加上美國聯準會(Fed)為首的各國央行貨幣政策,預估仍維持緊縮,2023年全球經濟前景恐怕不容樂觀。
大家總喜歡說「簡單就是美」,但當情況並不簡單時又會如何呢?
KPMG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13日發表《2022台灣CEO前瞻大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影響台灣企業的五大風險有:監管法規風險、環境氣候變遷、新興/顛覆性科技風險、數位網路安全、屬地主義風險,而其中「監管法規風險」由去年第六名躍升為今年台灣CEO第一大風險。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日發表《2022台灣CEO前瞻大調查》根據調查結果,超過8成(82%)台灣CEO面對未來三年國家景氣發展具有信心。
國際金融協會(IIF)24日發布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經濟恐怕大幅放緩,疲弱程度堪比2009年金融危機後慘狀。原因在於俄烏戰事延燒、可能演變成一場「打不完的戰爭」,恐拖累全球經濟跟著陪葬。
國際金融協會(IIF)警告,2023年全球經濟將大幅放緩,可能重現2009年金融海嘯過後的慘狀,尤其是歐元區,明年經濟恐萎縮2%,因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的軍事衝突可能演變成一場「永遠的戰爭」。
針對中華電信工會21日發動抗議活動,中華電信做出回應,董事長謝繼茂強調,對於工會之訴求及關心的議題,中華電信將會與工會持續進行理性溝通,期盼勞資攜手共創企業永續發展榮景,謝繼茂並承諾,在符合公司治理下,不排除以各種獎勵方式與員工共享經營成果,用以激勵員工並感謝員工辛勤付出與努力。除了為個人及企業創造更高價值外,在善盡企業對勞工的照顧義務下,更能同步實踐企業的社會責任。
工業電腦龍頭研華(2395)28日召開董事會,通過第三季財務報表,受惠歐美客戶拉貨動能強勁,以及遞延訂單加速去化,單季稅後淨利衝上31.84億元,年增4成,季增3成,EPS首度突破4元大關,達4.1元,改寫單季新高。
國發會27日公布9月景氣報告指出,受全球景氣趨緩影響,9月我國景氣終止連續六個月綠燈(穩定),亮出兩年多來首顆黃藍燈(恐轉向),且差一分就落到「藍燈」(低迷),另外景氣領先指標連11個月下跌,累計跌幅擴大至7.59%,景氣轉趨疲弱,未來的經濟情勢嚴峻,挑戰很大。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12日發表報告,調降今明兩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測,其中今年需求預測更是4月來第四度調降,理由是經濟放緩、中國加強防疫限制和高通膨等影響需求。這是OPEC+宣布每天減產200萬桶後首份發表的月報,以證明其減產有理。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12日發表報告,調降今明兩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測,其中今年需求預測更是4月來第四度調降,理由是經濟放緩、中國加強防疫限制和高通膨等影響需求。這是OPEC+宣布每天減產200萬桶後首份發表的月報。
大陸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近日公布6月進行的第二季中國百名經濟學家信心調查結果顯示,71%的經濟學家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差」,較上一季高42個百分點。展望未來6個月,經濟學家普遍預期全球經濟將持續疲弱,中國就業壓力仍大,各線城市房價走勢仍將分化。
大陸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近日公布6月進行的二季度中國百名經濟學家信心調查結果顯示,71%的經濟學家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差」,較上季度高42個百分點。展望未來6個月,經濟學家普遍預期全球經濟將持續疲弱,中國就業壓力仍然較大,各線城市房價走勢仍將分化。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TI)11日公布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4.4%,略低於前估的4.8%。此外,由於俄烏戰爭與物價壓力導致全球經濟前景惡化,星國還下修2022年GDP成長預估。
滙豐銀行(HSBC)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近日表示,隨著美國、歐洲與中國大陸等主要市場未來幾個月需求放緩,亞洲出口商恐怕面臨重大挑戰。
牛津經濟研究院11日指出,全球經濟增長正在放緩,引發經濟衰退風險的擔憂,從經濟周期來看,氛圍上已迅速成熟,只是觸發因素或脆弱性尚未被掀起,目前在經濟預測模型中,被視為最可能觸發的三大因素包括美國聯準會激進緊縮政策、大陸封控和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這三項尚未有一項達到預設極端點,但也不排除三個觸發因素同時爆發,全球經濟真正的最大威脅應是2023年經濟衰退將成事實。
東南亞第三大經濟體馬來西亞,其央行11日意外升息1碼至2%,為逾四年來首次升息,因為內需與出口持續強勁,讓經濟穩步成長。
中國高強度的封控管理衝擊供應鏈,友達總經理柯富仁21日表示,所有產業供應鏈、運籌都受到影響,不只4月份、整個第二季都會受到影響。除了追料痛苦、追物流司機更困難,要滿足每日執行PCR的規定都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