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全球貨櫃的搜尋結果,共1,037筆
上海集裝箱出口指數(SCFI)自4月出現單周上漲8%至1,033.65點,創兩年來單周最大漲幅後,貨櫃航運報價指數後續仍尚未見拐點。航商於4月聯合減班推升美國線合約談判期間議價能力,美西線(每40呎櫃)現貨運價從約1,100美元上漲至約1,600美元,惟4月中旬的第二波漲價失敗,美西線現貨運價回跌,減班推升運價效應稍縱即逝。
長榮(2603)30日召開股東會,通過去年獲利、盈餘分配及改選董事等議案。
海運市場供需失衡拉警報,全球航商剉咧等。主要貨櫃航商今年首季獲利年減6成起跳,亞系航商長榮(2603)、陽明(2609)年減更逾9成,萬海、以星甚至虧損。歐系航商馬士基、達飛已釋出展望悲觀憂慮,陽明準備長期抗戰,長榮、萬海(2615)將在30日召開股東會,營運展望、運價走勢、應對挑戰、未來股利政策等受關注。 長
近期大西洋航運需求急降,過剩的航運力移轉至太平洋航線,反而造成太平洋航線供給增多,使得航運報價持續走弱,截至23日止,波羅的海指數(BDI)已連九個交易日收黑,來到近三個月低點後未見反轉;上海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最新一期報價972.45點,連續四周處在千點之下。
台股22日陷平盤震盪,不過,在中國恢復台灣團客旅遊消息持續發酵下,航運類股指數居上市類股漲幅之冠,其中,華航(2610)股價上漲2.75%、以20.55元收復年線20.38元;貨櫃三雄之一的長榮(2603)成交量日增4成、破2.1萬張,股價收漲1.99%、在153.5元,兩檔相關權證沾光,行情升溫。
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連續四周下跌,今(19)日報價下跌10.96點至972.45點,跌幅1.11%,仍受到美國線新增訂單有限,難以支撐運價影響,本周每40呎櫃續跌50美元上下;歐洲與地中海線運價則相對守穩。
儘管各航線貨櫃航運的現貨價格已來到疫情前水準,不過長榮(2603)今年第一季獲利扛得住景氣下行的壓力,繳出每股稅後純益(EPS)達2.38元,不但比疫情前還高,更居貨櫃三雄之冠,每股淨值增至261.66元,以12日收盤價152.5元計算,股價淨值比為0.58倍。
陽明海運(2609)今(12)日董事會通過今年首季財報及LNG動力雙燃料全貨櫃輪採購執行。陽明第一季合併營收369.53億元,季減38.34%、年減65.37%,稅後純益34.01億元,季減74.5%、年減94.38%,每股淨利0.97元,雖繳出獲利成績單,卻寫下近十季低點。
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於5月正式啟用,共有5席國內最大貨櫃碼頭,更是國內首座全自動化貨櫃基地。台灣港務公司李賢義董事長親赴現場關心櫃場作業情形,視導長榮海運「遠端自動化車機」作業,並至管制區內確認自動化作業進行,確保第七貨櫃中心順利營運。
台灣港務公司與長榮海運共同出資409億元建設的高雄港第7貨櫃中心,為全台首座自動化貨櫃場,可同時停泊4艘2.4萬TEU超級貨櫃輪,全區採用無人車機、遠東遙控及AI系統,提升作業效率,5月1日正式啟用。
丹麥航運巨擘馬士基(Maersk)第一季淨利縮水逾6成,主因西方經濟體修正庫存,疫情時期暴衝的航運需求回復正常,造成貨運量與費率雙雙下滑。
丹麥航運巨擘馬士基(Maersk)第一季淨利縮水逾6成,主因西方經濟體修正庫存,疫情時期暴衝的航運需求回復正常,造成貨運量與費率雙雙下滑。
長行程、高動態、長運行時間—這些是創新igus驅動拖鏈的特點。世界上第一款自帶驅動的拖鏈確保在極長的行程中顯著延長運行時間,因為它幾乎不承受任何推/拉力作用。在全球範圍內,港口中的自動化軌道式門型貨櫃起重機(ASC)將會是受益的應用之一。
統一集團零售通路資源整合不斷精進,台灣7-ELEVEN第6,711店千塘門市將於28日開幕,集團美麗事業董事長高秀玲大顯身手,不僅率團隊設計「綠芽」門市外觀,並首度結合夢時代百貨等多元商品導入超商服務,高秀玲一手為百貨設計的雪玲兔波波、雪兒亦首度加入OPEN!家族周慶行列。
市場傳出部分船公司美國線運價15日漲價成功,這是今年以來船公司頭一遭順利推動漲價計畫!貨代業者透露,最近許多貨櫃船船期不穩定,造成艙位供需緊張,許多客戶只要確保艙位,多能接受漲價,市場更傳出遠東到北美每40呎櫃漲幅600美元上下。
大陸海運業巨頭中遠海控10日公布,預計2023年第一季淨利年減74.91%至人民幣(下同)69.33億元。主要是2022年同期業績基數較高,期內貨櫃航運業務收入下降,使業績與2022年同期相比減少所致。
《中國證券報》報導,中國船舶集團7日透露,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6日已與法國達飛海運集團在北京簽訂合作協定,協定包括建造2型16艘超大型貨櫃船,金額達21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924億多元),創下了中國造船業一次性簽約貨櫃船最大金額的新紀錄。
東哥遊艇22日展示將在4月交貨給美國買家的120呎豪華遊艇,東哥董事長闕慶承指出,全球中小型遊艇雖然處於供需均衡的狀態,但80呎以上的豪華遊艇仍需求大於供給,東哥今年將再調高售價5%到15%,營收可望再比去年成長20%。
東哥遊艇(8478)22日展示將在4月運至美國,交貨給買家的120呎豪華遊艇,東哥董事長闕慶承指出,全球中小型遊艇雖然處於供需均衡的狀態,但,80呎以上的豪華遊艇仍然需求大於供給,東哥今年將再調高售價5%到15%,營收可望再比去年成長20%。
外媒報導,隨著全球物流需求持續降溫,2月底閒置的貨櫃船比率較疫情爆發前提高2倍,且在看好中國製造業的復甦前景下,目前大量的閒置貨輪正聚集在中國附近,形成了特殊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