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搜尋結果,共62筆
證交所海外引資乘勝出擊,近日攜手國泰證券與馬來西亞Maybank,帶領瑞昱(2379)等七家上市公司,赴星馬兩國與機構投資人會談,證交所表示,此行除彰顯台灣資本市場ESG亮點,提升國際形象外,並有助於鼓勵更多外資來台投資。
近期多個全球性排名香港都跑輸新加坡,在金融中心地位、全球競爭力、營商環境等指標都被比下去,國際關注香港優勢是否逐步削弱。不過其實仍有不少排名仍由香港領先,在生活成本、出差津貼等勝出,即使百萬富豪人數有所落後,但頂級的億萬富翁仍略勝一籌。
沒有比較沒有傷害?有網友曾聽聞「首爾就是講韓文的台北」,直到自己實際造訪後,才發現兩者有明顯差距,也釣出內行人分享10項數據,足見首爾狠甩台北,引起眾人熱議,還有人感慨台北只有房價能與之競爭。
伴隨大陸對於疫情採取清零政策,導致經濟增速放緩,不少大陸市場的內資外溢至亞洲其他國家投資,如新加坡、日本等地區,加上今年第三季英國智庫Z/Yen集團發佈的最新國際金融中心指數顯示,新加坡超越香港成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三,世界排名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為新加坡房地產吸納不少外資目光,推助房市走俏,也有益於REITs的收益空間增長。
英國女王伊利莎白二世於2022年9月8日駕崩,在隆重的國葬典禮中,宮務大臣折斷白杖,象徵伊利莎白二世的時代結束。全球各國約百位元首,500位政要,在最高規格的維安保護下,見證了這統治英國長達70年的女王之告別式。媒體報導著女王家族軼事、珠寶遺產、儀態服飾的炫麗鏡頭,世人聚焦談論這世紀話題。吾人且把視焦從皇室風華轉到經濟金融角度,回首大不列顛帝國的經濟版圖盛衰,國際金融的大旗揮灑,再展望未來的英國方向與面臨的經貿金融之挑戰。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22日公布最新一期報告,紐約、倫敦持續蟬聯全球金融中心前2名,新加坡則超越香港,搶下第3,深圳第9名,首爾第11名。全球119個金融中心,台北排名雖進步11名次來到第55,屬於中段班,但仍輸給排名第36的青島一大截。本次大陸有12個金融中心城市入榜。
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顯示,紐約與倫敦蟬聯全球最受青睞金融中心的前兩名,但新加坡擠下香港搶進第三,香港落居第四。台北的評分較上次提高,排名比半年前進步11名升至第55名。
加拿大知名智庫組織佛瑞塞研究機構(Fraser Institute)上周發布《世界經濟自由度2022年度報告》,評比了全球165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自由度排名。結果香港評分雖低於去年,但仍以8.59分蟬聯榜首,領先排名第2至第7位的新加坡、瑞士、紐西蘭、丹麥、澳洲及美國等已開發經濟體。而台灣則以7.68分名列第24位,較前一年倒退10名。當然比起中國大陸的6.27分排名116位,也算在優等生之列。
今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台北掉漆排至第66名,淪為亞太地區廿個城市中倒數第二名;而7月初,經濟學人雜誌刊出一篇A tale of three cities(三城記),討論亞太金融中心的爭奪戰,國際媒體論及亞太金融中心,已完全不見台北字眼。針對此一現象,前行政院長現任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沖)不禁感慨「台北何其憔悴!」也呼籲,智慧政府,宜加速形塑下一波金融攻勢的環境。
澎湃新聞1日報導,中國絲路智庫研究院院長梁海明指出,在「一國兩制」的優勢支撐下,香港未來作為國際資本進入大陸、國內資本走向世界的橋梁作用將更加凸出。香港未來發展的趨勢,是要緊緊依靠大陸。因此,未來香港要打造新的「前店後廠」模式,把自己當成「廠」,將粵港澳大灣區的其他城市當作「店」,通過這種角色互換,形成新型的「前店後廠」模式,共同開拓規模巨大的大陸市場。
由中國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英國智庫Z/Yen集團共同編制的《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於今日發表。其中全球頭三大金融中心繼續依次為紐約、倫敦和香港。
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公布的最新排名,紐約毫無意外維持龍頭地位,其次是英國倫敦,於此同時,中國境內各城市的排名都退步。
英國智庫公布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報告,美國仍穩居全球最主要金融中心,中國則憑藉龐大的國內金融業市場體量,名列第三位。亞洲國家與地區在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占有四位,顯示亞洲的金融中心正在迅速追趕歐美國家。
正如哲學家尼采所說,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香港歷經反送中、港版國安法爭議及西方國家的制裁,加上新冠疫情衝擊,可謂風雨飄搖,但隨著整體政經情勢逐漸步上正軌,生機盎然的景象似已逐漸恢復,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亦未出現式微的苗頭。
正如哲學家尼采所說,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香港歷經反送中、港版國安法爭議及西方國家的制裁,加上新冠疫情衝擊,可謂風雨飄搖,但隨著整體政經情勢逐漸步上正軌,生機盎然的景象似已逐漸恢復,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亦未出現式微的苗頭。
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IC)」排行榜17日公布,紐約、倫敦、上海仍穩坐前三甲寶座,不過香港、北京、深圳的排名都有所提升,顯示亞洲金融中心的競爭力正逐步提升。
陷於歹戲拖棚的脫歐劇碼,如今又面臨變種新冠病毒夾擊,情勢愈發詭譎難料。值此前景混沌未明之際,可確定的是此波疫情勢必再度重挫已經疲軟不堪的英國投資消費,若再加上無協議脫歐拖累英歐雙邊經貿,其慘狀恐非雪上加霜足以形容。特別是倫敦長期扮演全球金融中心的角色,各方關心是否會因為脫歐而被歐盟其他城市所取代?擔當英國經濟成長主力的金融服務業,是否自此一蹶不振?
中國REITs論壇2020年會9月27日在上交所舉行。出席的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表示,上海去年的金融交易規模是1934兆元(人民幣,下同),今年疫情期間逆勢增長,統計前8月對比去年實現了兩位數的成長,預計今年全年交易規模或超越2000兆元。
根據周五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調查,紐約仍然穩居榜首,而在距離英國完全脫離歐盟僅剩下3個多月之際,倫敦鞏固了其第二名的地位,而上海則首次晉升前三名。
繼香港跌落神壇,從「紐倫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陣容脫隊後,最新的排名又有變化,上海超越頂替香港的東京,首次進入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