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全科醫生的搜尋結果,共11

  • 陸六一兒童節 醫界憂:出生率連年下滑 產科寒冬近在眼前

    陸六一兒童節 醫界憂:出生率連年下滑 產科寒冬近在眼前

    今天是大陸六一兒童節。據界面新聞報導,中國大陸出生人口數量正在逐年快速下滑,一些基層產科機構業務量已然驟減或是直接關停,而更多頭部的、民營的、高端的婦產機構在「寒冬」之下也在想方設法提供更多服務。同時,分娩群體中二胎、三胎比例增大,高齡孕產婦出現,複雜妊娠情況增多,對產科的發展實則提出了更高要求。

  • 身體不適連送2醫院…醫師沒揪出「致命關鍵」 23歲女9天後身亡

    身體不適連送2醫院…醫師沒揪出「致命關鍵」 23歲女9天後身亡

    醫生畢竟也是人,難免也會發生誤診的情況。蘇格蘭一名23歲女子身體感到不適,看了2家醫院,但醫生都沒發現她的腿上有血栓,僅開了止痛藥,沒想到過了9天竟不幸去世,讓雙親悲痛不已,因此持續進行活動呼籲,希望提高民眾對血栓的認識。

  • 陸推逐步建立家庭醫生制度 拚2035年基本實現全覆蓋

    陸推逐步建立家庭醫生制度 拚2035年基本實現全覆蓋

    大陸國家衛健委等6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將逐步建立家庭醫生制度,到2035年基本實現家庭全覆蓋。

  • 帶頭投入抗疫行列 這國總理重披白袍

    帶頭投入抗疫行列 這國總理重披白袍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發燒,第一線醫護人員人力吃緊,當局緊急號召退休醫護人員重返工作崗位,就連還沒畢業的醫學院學生也加入抗疫行列。當過醫生的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Leo Varadkar)不落人後,投入醫護行列。他5日宣布,已重新註冊他的醫生資格,每週將花一天替病患看診,帶頭為防疫盡一份力,不像其他元首只會出嘴甚至扯後腿。他也是歐盟首位親赴前線抗疫的國家領導人。

  • 雲醫療崛起 助陸民抗疫

    雲醫療崛起 助陸民抗疫

     為防止新冠病毒疫情擴散,人們減少外出,連看病也不容易,催化「雲醫療」呈現爆發式增長,多個醫療平台成立吸引了大量用戶,「線上問診」模式更受資本青睞,阿里、騰訊等企業競相佈局。《文匯報》記者近日實地探訪大陸「雲醫院」所見,從預約就診到開藥送藥,全流程服務均可「線上」完成,讓患者免去等候與路途辛苦,僅僅上海「新冠工作室」平台啟動滿月後瀏覽量已達到13.43萬人次。未來,「互聯網+醫療」或更成趨勢,與線下結合提供更便捷醫療服務。

  • 眼科醫師高空救心臟病人 稱兩人都命大

    中國大陸一名眼科女醫師日前在飛機上成功救回一名心臟病突發的乘客。她說,醫生的訓練是全科的,但當下她也慌了15秒。事後回想可能的風險,她說自己和病人都「命大」。

  • 年薪800萬!休假三個月!沒半個人應徵老闆快哭了

    據澳大利亞新聞網2月24日報導,紐西蘭一家診所拿出至少40萬紐西蘭元(約合860萬元台幣)的年薪外加每年3個月假期的待遇招聘醫生,4個月過去了,卻沒有一個人前來應聘。

  • 醫生左右不分 恐釀嚴重醫療事故

    醫生左右不分 恐釀嚴重醫療事故

    研究發現,有五分之一的人對於辨認「左右」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這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而對於醫生這種專業人士來說,混淆左右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醫療事故。

  • 大陸首個國際家庭醫生診所 落戶上海

    中新社報導,中國首個國際家庭醫生診所17日正式落戶上海仁濟醫院,為推行中的以家庭醫生為基礎分級診療制度做示範性診療模式。

  • 移民澳洲行醫 得先到偏鄉執業

     健康部花錢提高誘因、教育體系則著手培養在地醫師,加上移民政策將海外移民醫生留在偏鄉,澳洲政府以多管齊下的方式,試圖讓更多醫生走入偏鄉,縮小城鄉的醫療差距。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