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兩岸人才的搜尋結果,共76筆
晶圓代工廠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14日出席台灣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開幕典禮時表示,美國擴大半導體設備出口中國限制,台灣立場很簡單,應該要保護台灣半導體產業,不過針對某些敏感東西也應配合美國政策。至於生產鏈庫存去化何時結束,黃崇仁預期壓力到年底應可獲得紓解。
中新網報導,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今天(14)日公布,日前,該廳印發了《關於面向台灣同胞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助力兩岸技能人才交流。《通知》指出,面向台灣同胞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繼續採認20種台灣地區職業技能資格,並鼓勵多元化評價方式。
「很多政治人物最喜歡說,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但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這話正好相反,原因在於兩岸關係和好時,台灣人才、資金外流大陸,2012年馬英九總統執政時期,大陸不斷來台招商,台灣經濟卻陷入困窘,台股徘徊在7000點上下,這兩年兩岸關係不好,但國人對台灣經濟信心度卻逐漸上升,國際大廠來台設廠,台灣成了全球新生產基地,這是台灣經濟再起的新動能。
福建省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將於11月18-24日在漳州花博園舉辦。本屆農博會·花博會以花開兩岸、合作雙贏的宗旨,強調專業化、特色化、市場化。並期望以農業現代化助力脫貸攻堅,突出綠色生態高品質發展。
福建省西南五市聯合宣告,將製作對台人才政策集結版,加強各地市國家級、省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就業基地合作,「組團」吸引台灣青年來閩創新創業發展,打造台灣人才登陸第一家園。
17日,以“融合發展、互利共贏”為主題的第八屆共同家園論壇在大陸福建平潭盛大舉行。現場冠蓋雲集共900多位兩岸嘉賓出席。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書記陳善光在論壇中提到:
「攜手新時代、築夢新福建」,兩岸青年人才融合發展論壇屬於海峽青年論壇系列論壇之一,主軸圍繞兩岸青年人才探索,並致力打造共同第一家園,對於兩岸青年人才交流上具有實質意義。
陸委會針對海峽論壇又發出威脅言論,這不僅激起了台灣輿論的不滿,大陸媒體也同樣表達關切,事實上,在此之前蔡政府多次採取限縮兩岸交流的政策,對此大陸國台辦也在記者會上表達批判立場,而這些也已經為大陸媒體所注意,不少媒體紛紛就此發表評論。
前桃園縣長吳志揚率文教交流團訪問北京,17日下午拜會國台辦主任劉結一。他表示,民進黨政府執政後,對兩岸青年交流多所阻撓,他希望促進兩岸青年交流,尤其是在暑假實習這方面,協助台生找到適合、正規的企業。他說,台灣的文化精緻度和年輕人的創意仍是強項,兩岸人才應共同合作、共同成長。
東京奧運正名公投終於成案,而且連署總數還超過法定門檻近20萬份,眼下可謂「氣勢如虹」。接下來最為擔憂的莫過於蔡政府,因為根據去年修正的公投法,現在只要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且同意票只要達到投票權人總額1/4即可過關,加上今年捆綁九合一選舉,以及不同議題不同立場的公投可能會有9項一同舉辦,投票率衝高自然不在話下。換句話說,正名公投案過關的機率大增。
面對兩岸關係近幾年激烈變化,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近日到訪大陸,並在蘇州台協換屆典禮上,強調國民黨執政時奠定最穩定的兩岸關係發展,希望台商助力2018年勝選。剛當選擔任新任蘇州台協會長的廣運集團董事長謝清福表示,其實台商根基就是為經濟努力、為經濟打扮,立場最為單純。他說誰真正為台商著想,創造好的經營營商關係,並且把兩岸官方或民間關係處理得好的政黨,台商自然就鼎力支持。
日月光投控(3711)旗下ODM/EMS大廠環旭電子(601231.SH)為促進兩岸棒球人才交流,連2年攜手母公司日月光集團贊助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第二屆台中場複賽周末於台灣體大熱鬧開幕,連3天賽程決選6支甲組、6支乙組隊伍,12月初於深圳爭奪冠亞軍。
第16屆「6·18」海峽兩岸人才交流合作大會15日在福州舉行,兩岸企事業單位、高校代表,各領域專業人才等700多人參加了大會。其中特別為福建高校設立「台灣博士專區」,開出536個職缺,吸引了來自台灣的125名博士面對面洽談。
台灣身陷低薪困境,蔡政府拿不出有效辦法,現在台灣人才用腳投票告別低薪!亞洲周刊分析,大陸「惠台31條」措施正逐漸發酵,迄今有72萬人在海外工作,外國專業人士在台灣卻不及3萬人。兩岸專家楊開煌也指出,民進黨執政看到「三沒有」,年輕人當然都「西進」。
為加強兩岸產經深化合作,江蘇省昆山市「分享新機遇 共用新發展」兩岸(昆山)產業合作論壇開幕式28日登場。5年來,昆山試驗區新增台資專案597個、台商總投資58.6億美元(約1758億新台幣),並協助台商轉型升級,例如提供6年期專項資金助力台商更新設備、提升技術,甚至有台商採取機械代替人力的比重達到逾半成績。
繼愚人節前夕阻在陸台生應聘「中國銀行」後,又傳廈門台協徵才遭到攔阻,凸顯民進黨政府思維幾近食古不化,只會維持「逢中必反」現狀,不顧對岸新時代對台政策已經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兩岸人才爭奪戰,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