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兩岸新時代的搜尋結果,共751筆
侯友宜獲得中國國民黨徵召參選總統後,出現了一個弔詭的現象:紅藍綠都逼問侯友宜是否接受「九二共識」。無論侯友宜如何回應,「逼問方」都不滿意,這正代表逼問九二共識是一個陷阱。侯友宜若不能主動出擊,構建完整的兩岸論述,就會掉入對方預設的陷阱。
中共20大確立「新時代對台總體方略」後,年初兩岸迎來一波「春暖花開」,兩岸重現「大交流」似可預期。但5月19日國台辦宣布開放台灣旅行團赴陸,雖讓旅行業者雀躍,卻馬上挨了一記悶棍,陸委會指應透過重啟協商才放行,台灣旅遊業者及人民權益恐再成犧牲品。
台灣總統選戰即將開打,兩岸更緊張的對立可能已在蘊釀中,但在大陸5月的對台工作會議宣示要「逐步恢復擴大兩岸交流」後,19日國台辦宣布即日起恢復台灣旅行社團客赴大陸旅遊,而台北市長蔣萬安也獲邀赴上海出席今年的「台北上海雙城論壇」,陸方再度釋出善意。
近來美日韓及G7在國際間不斷加大反對中國大陸以武力改變兩岸現狀的聲浪,對岸繞台軍機艦威脅不減反增,加上台灣總統選戰即將開打,兩岸更緊張的對立可能已在蘊釀中;但同時,大陸5月的對台工作會議宣示要「逐步恢復擴大兩岸交流」後,19日國台辦宣布即日起恢復台灣旅行社團客赴大陸旅遊,台北市長蔣萬安也獲邀赴上海出席今年的「台北上海雙城論壇」,陸方再度釋出善意。
新華社18日報導,台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總會理事長蕭博仁率參訪團於17日至20日到大陸交流參訪。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宋濤表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兩岸關係就能和平發展,台海和平穩定,兩岸旅遊就能夠恢復正常。
駐京藝術策展人畢依帆,為AI時代藝術創作者開創新發展空間,將在今年暑期舉辦元宇宙語境的藝術展,開始招集Z時代創作好手、文創能人赴北京一起參與新時代的深度藝術開發,並一起為無邊無界的元宇宙注入無限的人類創造力。
大陸政府換屆後第一場對台工作會議,於5月9日~10日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出席會議時表示,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並逐步恢復擴大兩岸交流,與台灣各階層人士交朋友。
2023年大陸對台工作會議於5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出席會議時強調,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逐步恢復擴大兩岸交流,並提及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
2023年對台工作會議9日至10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出席會議並講話。他表示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逐步恢復擴大兩岸交流,與台灣各階層人士交朋友,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同時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
大陸今年對台工作重心放在重啟民間交流,除了許多台灣基層民眾赴陸參訪外,近期學術交流也頻繁動起來,涵蓋大陸北中南。文化大學社科院與廈大台研院4月在廈門舉行一場兩岸關係論壇;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學院與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6日在上海舉行兩岸關係研討會;政大東亞所與人民大學國際事務學院7月則擬在北京舉辦研討會。
辜汪會談30周年之際,如何重啟兩岸停滯許久的協商談判?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表示,智庫及學界的二軌交流是促進雙方社會及政府理解與信任的必經之路,之後才能有序推動各級政府官員的相互交流;當前可從增加航點航班的溝通,鼓勵產業、宗教社團及學生交流互訪,及相互開放觀光旅遊團等具操作性的議題進行協商。
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宋濤19日上午會見台灣少數民族代表團,他表示台灣少數民族同胞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具有愛國愛鄉的光榮傳統,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維護祖國統一作出了重要貢獻,將積極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積極支持台灣少數民族同胞與大陸同胞加強交流合作、深化融合發展,共同開創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
海基會顧問會議日前針對辜汪會談30年來兩岸關係爭論進行研討,由前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前陸委會副主委吳安家擔任引言人。吳安家表示,捍衛中華民國是臺灣的底線,也應該是朝野政黨的共識。假如中國大陸不接受中華民國存在的歷史事實與政治現實,兩岸僵局就無法化解。
美國說「台海必有一戰」,所以跟大陸談也沒用,他想打就打,所以台灣只有「要準備打仗」的選項。大陸說「一個中國的原則」,所以「一中各表」講了也沒用,所以我們只有「逢中必反」的選項。台灣,就只能這樣?
兩岸從兵戎相見,到互不往來,到如今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要踏上大陸地區的土壤,這不論是從中華民族的歷史,乃至於世界地緣政治來說,都有重大的意義。
1870年普法戰爭法國大敗,割讓亞爾薩斯與洛林兩省給普魯士,開始兩國長年征戰的世仇。二戰結束後,德法政府有識之士都認為歷史仇恨終需化解。1963年兩國簽署《德法友好合作條約》,並成立「德法青年組織」,共同推動數百萬人參與的學生交流計畫。經過年輕世代數十年的深度交流,德法終於能捐棄仇恨開始合作,成為推動歐洲整合的雙引擎。
1870年普法戰爭法國大敗,割讓亞爾薩斯與洛林兩省給普魯士,開始兩國長年征戰的世仇。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法兩國政府有識之士都認為,歷史仇恨終需化解。1963年兩國簽署《德法友好合作條約》,並成立「德法青年組織」,共同推動數百萬人參與的學生交流計畫。經過年輕世代數十年的深度交流,德法終於能捐棄仇恨開始合作,成為推動歐洲整合的雙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