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兩岸機械的搜尋結果,共154筆
據消費者喜好的街邊美食統計,2021年拉丁美洲街邊最常見的主流美食,西班牙餡餅(Empanada)竟排名第八。在營養及健康意識逐漸成為主流的時代,6%的純素業者優先考慮購買使用玉米、藜麥等高營養價值穀物製成西班牙餡餅,成為餐飲業考慮製作的優先條件。因此如何使用食品機械高速量產極具潛力的Empanada,成為各家食品廠的主要目標。
台海緊張、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台灣機械業者近期陸續接獲客戶通知,要求在兩岸以外,轉進第三地設廠生產。其中恩德是第一家因應地緣政治風險,主動規劃年底前,同步啟動南美洲巴西廠新增生產線及墨西哥租地設廠計畫的機械業者。
上銀科技自2004年起委託中國機械工程學會(CSME)辦理「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HIWIN THESIS AWARD),旨在激發並鼓勵青年學子投入機械工程領域之研發與創新應用,培養產業界優秀之機械工程人才,促進產業界與學術界的互動,協助我國機械工業的升級。上銀每年投入1,000萬元經費,鼓勵大學研究所師生投入精密機械研究領域,累計1~19屆參賽論文共1,837篇,得獎篇數共287篇,得獎師生合計610人。除提供高額獎金與公開表揚之外,為提升得獎師生的國際視野與精密機械研發技術能量,上銀還安排各屆得獎師生前往日本參觀專業大展並參訪日本指標性大廠,希望獲獎師生在參訪中能獲取他國精密機械產業之特長,讓國內的青年學子能將研究方向與國際接軌,並與日、德等精密機械科技,一較長短。
大陸疫情解封後,對岸企業恢復採購工具機,國內工具機業者3、4月以來大陸接單顯著成長,業者預期開始交貨後,將從第二季末起陸續反映在營收數字上,市場樂觀行業營運會季季高。程泰(1583)來自大陸工程機械、半導體及航太等產業訂單增溫,兩岸在手訂單回升至11億多元;全球傳動(4540)來自電池等新能源產業訂單持續增長,樂觀第二季起業績逐季好轉,今年營運要挑戰史上新高。
2023第18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CIMT)於10日在北京盛大開展,臺灣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帶領臺灣67家精密機械業者前往參展,展出面積達4,394平方米,較上屆成長13.6%,名列海外前三大參展團。他接受專訪強調,今年CIMT主題訂為「融合創新、數智未來」,與該公會近幾年來積極推動臺灣機械各行業全力朝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等領域轉型升級、出現百家爭鳴現象相契合,未來將帶領臺灣業界與大陸新能源汽機車、綠色低碳與智能製造等產業加強合作,為實現兩岸產業優勢互補開創新的機遇。
雍興精機團隊在董事長徐秀滄及副總徐啟豪等兩代經營者聯手帶領下,持續投入研發創新,落實節能減碳,所生產的工業用強力氣壓煞車離合器品質穩定、性能優異,媲美歐日進口貨,但性價比卻超過競爭對手,獲得兩岸沖壓、鍛造、螺絲、造紙等大型產業機械用戶的指定採用,重複訂單不斷,譽為業界第一品牌。
台灣工具機業者近期接單及詢單轉趨熱絡,瞄準中國是全球最大工具機消費市場,又居台灣工具機出口之冠,為趁勝追擊,4月10日將前進北京參加中國國際機床展,火力全開搶訂單。連同剛落幕的台北國際工具機展,目標今年創造20億美元以上商機。
中國大陸防疫措施鬆綁,2023年景氣可望強勁復甦,機械公會預估,大陸將可望重回機械出口最大市場。另中國4月將舉行工具機展,為爭取商機,台灣機械業者、公會也將參與,主要目的是北京、深圳,交流對象為當地的機械公協會等業者。
上銀以下肢復健訓練機器人、內視鏡扶持機械手臂兩大醫療用機器人,搶攻兩岸、東南亞、中東等市場大有斬獲,今年也打入歐洲市場。上銀董事長卓文恒表示,醫療用機器人明年業績倍數成長。整體而言,今年營運預估優於去年,年終獎金可望優於去年,不同員工增加至2~9個月。
台灣機械工業公會與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年度交流盛會—兩岸機械工業交流會,未受疫情及兩岸關係影響,1日正式登場,並簽署兩岸共同推進機械行業的合作共識。
兩岸機械業今日舉辦兩岸機械工業交流會,會中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呼籲兩岸應該珍惜台商的貢獻並給予協助。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25日晚間在上海與大陸國台辦副主任陳元豐餐敘,席間夏立言就外傳大陸將單方面終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與早收清單表達關切,據國民黨轉述,陳元豐回應,不希望看到因兩岸關係惡化而影響ECFA與早收清單。大陸新華社則報導,陳元豐表示,大陸會重視維護和增進台灣同胞的利益福祉,兩岸關係越是複雜嚴峻,兩黨越應加強交流溝通。
大陸為反制美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對台採取軍事演訓、禁止輸入農漁產品及糖果、餅乾和糕點食品,令台灣企業憂心,兩岸關係再不改善,恐危及《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清單關稅優惠,台灣企業不想「坐以待斃」,決定尋求自力救濟,兩岸機械聯合會將在8月26日登場,屆時台灣相關企業與公協會將向陸方表達,爭取ECFA繼續執行。
隨著兩岸關係緊張、又面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競爭壓力,產業界相當擔心《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提前取消。據機械公會估算,ECFA若取消的話,機械業每年損失的營業額約5億美元(約新台幣150多億元),且當前業者已感受到RCEP帶來的壓力逐漸攀升,希望政府積極與其他國家洽簽雙邊貿易協議(FTA),降低RCEP造成的傷害。
2022 年7月機械出口持續增長,出口值達 33.81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0.8%,出口值並創下歷年新高紀錄。同時,受新台幣貶值影響,以新台幣計算出口值達1008.31 億元,也同創歷史新高紀錄,為台灣機械出口首次突破千億元新台幣紀錄。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8日赴福建考察,造訪六和機械等台資企業。李克強表示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歡迎台商來大陸投資興業,並強調不久前頒布的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對包括台資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同等對待。
大陸全國兩會正在舉行,除了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涉台內容外,有幾位代表委員,針對兩岸教育交流做提案建議。台籍的全國人大代表張雄建議擴大台生招生名額與陸生赴台學習人數,實現兩岸「三通」之外的「第四通」;全國政協委員薛衛民則提案,建議支持海峽兩岸高等教育融合發展,具體如籌設福建建設海峽兩岸(平潭)高教園區等,甚至在福建設積體電路產業學院。
兩岸關係緊張,台灣機械設備及工具機外銷大陸比重逾三成,最大市場地位無法撼動,尤其2011年兩岸簽ECFA,台灣工具機產業107項產品享零關稅優惠,加重業者對大陸市場的依賴。機械公會曾委託工研院針對ECFA研究發現,除非大陸市場有翻天覆地的改變,否則業者仍會在大陸設廠或布局當地市場。
台灣機械工業公會與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每年交流盛會—兩岸機械工業交流會,30日以視訊方式分別在台灣台中、大陸北京及鄭州三地登場。兩會因應2050碳中和議題,共同提出「兩岸攜手推進機械業低碳發展倡議書」,藉此正式啟動機械業低碳發展合作的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