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兩岸民間互信的搜尋結果,共07

  • 趙春山:疫苗無九二共識前提 把握契機

    趙春山:疫苗無九二共識前提 把握契機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此前冀望兩岸「春暖花開」,但現在陸方主動無條件提供疫苗,陸委會卻又稱對岸「假好心」。淡江大學榮譽教授趙春山受訪時對此表示,台灣應該為後疫情時代的兩岸關係開始做超前部署,如果政府連陸方不需要「九二共識」的善意疫苗都不接受,一點想與對岸建立民間互信的意願都沒有,到了明年兩岸關係想要「春暖花開」就會變得更為艱難,屆時中共要開二十大,台灣要進行縣市長選舉,到時政治掛帥,兩岸關係近年內將完全無解。

  • 改善對台宣傳工作 陸大玩臉書

    改善對台宣傳工作 陸大玩臉書

     針對新冠疫情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大陸國台辦旗下媒體《中國台灣網》、海峽衛視的《今日海峽》等網路平台,逐漸改變官方互罵的傳統形式,轉由在臉書分享與之立場相近的網友評論,靈活多元的方式,大幅度增加可信度。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表示,大陸媒體已經釐清傳統的宣傳方式,效果不彰,因此陸方調整對台宣傳工作,透過臉書利用較有趣的形式,達到有效的宣傳結果。

  • 旺報觀點-同理心重建民間互信 長路漫漫

     719陸客團火燒車事件,為兩岸交流以來最嚴重的殺死大陸人案件。「司機縱火」讓兩岸低迷的民間互信,再度重創,在目前兩岸關係陷入「冰點」的情況下,要如何重建兩岸民間互信,是一條漫漫長路。

  • 社評-深化民間互信是兩岸基礎工程

    社評-深化民間互信是兩岸基礎工程

     「兩岸海峽論壇」12日如期在廈門舉行,在兩岸關係進入「冷對抗」情勢下,此次論壇的召開傳遞了幾個訊號:一是兩岸關係仍在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上,兩會、陸委會與國台辦常態化溝通機制與協商管道雖告中斷,海峽論壇照常舉辦,表示大陸對台大政方針未因台灣政局變化而變化。二是大陸對台工作模式調整,由「官」轉「民」。大陸政協主席俞正聲、台灣政黨領袖均出席大會,將共同致力推動民間交流。三是兩岸民間合作領域擴大。今年論壇議程涵蓋青年、公益、社區、科技、氣象、智庫交流,專案之豐富凸顯兩岸民間合作面廣闊,且可發掘的潛力巨大。

  • 社評-別再玩傾中賣台老哏

     今年公務人員初等考試出了幾道有關中共體制和人事的考題,《自由時報》卻刻意曲解,本報一貫認為兩岸關係已經改變,政府應該盡一切方法,增進台灣民眾包括公務員在內對大陸的了解,乃於21日以社評對考選部與時俱進的出題方式表示肯定。《自由時報》竟再以社論指責考選部「傾中」、馬政府「出賣台灣主權」,其情緒性評論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 大陸人看台灣-要有包容彼此差異的胸懷

     一個秋雨瀝瀝的周末,和朋友在宜蘭自由行。從上海第一次到台灣旅遊的Wendy和台北姑娘Maggie雖是初次見面,卻非常不見外地相互調侃「你們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啊!看你瘦的。」「大陸人生活好苦啊,一看見地瓜就要吃(因為我們正在街邊買紅薯)。」接踵而來是一陣會心的哈哈大笑。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