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兩岸產業搭橋的搜尋結果,共96

  • 閩台融合2.0 陸聚焦新能源

    閩台融合2.0 陸聚焦新能源

     在兩岸關係處於低谷下,近日大陸接連出招釋放對台政策利多,尤其12日公布的22項惠台政策更令引發各界關注。

  • 社評/國安前提下開放陸資與商品

    社評/國安前提下開放陸資與商品

     依財政部統計顯示,2021年兩岸貿易總額再創新高,達2731億美元,不僅大幅成長26.3%,也是連續兩年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其中,對大陸(含香港)出口創1889億美元歷史新高,占比42.3%,僅次於2020年。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首次破千億美元大關,達1047億美元,對比7698億美元GDP(以新台幣年平均匯率28.03換算),比重占13.6%。換句話說,2021年台灣每100元GDP中,大陸貿易順差貢獻近14元。毋庸置疑,202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寫下6.28%的亮眼數字,對大陸出口暢旺是關鍵所在。

  • 旺報社評》國安前提下開放陸資與商品

    旺報社評》國安前提下開放陸資與商品

     依財政部統計顯示,2021年兩岸貿易總額再創新高,達2731億美元,不僅大幅成長26.3%,也是連續兩年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其中,對大陸(含香港)出口創1889億美元歷史新高,占比42.3%,僅次於2020年。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首次破千億美元大關,達1047億美元,對比7698億美元GDP(以新台幣年平均匯率28.03換算),比重占13.6%。換句話說,2021年台灣每100元GDP中,大陸貿易順差貢獻近14元。毋庸置疑,202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寫下6.28%的亮眼數字,對大陸出口暢旺是關鍵所在。

  • 社評/小三通重塑兩岸建設性關係

    社評/小三通重塑兩岸建設性關係

     2020年前11個月,台灣對大陸出口144.6億元,年增達14%,同期台資赴大陸投資金額同比增50.43%,兩岸經貿關係看似更緊密,但不能忽略其中有中美科技戰大陸搶購晶片的因素。最近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台商在大陸盈利減少、持續撤資,斷言「兩岸一起繁榮的時代已逝」。這篇報導訪問的台商偏重中小型台商,結論難免有以偏概全之處,但反映出目前的政治氛圍下,外界對兩岸經貿關係的前景普遍沒有信心。

  • 兩岸冰封或回暖 台科技業關鍵期

    兩岸冰封或回暖 台科技業關鍵期

     2020總統大選結果出爐,專家分析指出,正值5G、新能源車等各種新產業發展前期,和經濟發展區域化的情勢下,大陸市場對台灣產業發展更加重要,總統大選結果決定兩岸是更加「冰封」或是春暖花開,企業更加「孤軍奮戰」或是得到政府的援手。

  • 敲開兩岸產業合作大門

    敲開兩岸產業合作大門

     2016年政黨輪替,兩岸關係陷入冰點,官方往來停頓,經貿關係雖因大陸官方惠台政策加持,仍能維持一定熱度,但民間企業交流機制,失去台灣官方支持後,功能正漸漸弱化,長期而言,對台灣產業發展不利。

  • 讓民間主導兩岸經貿合作

    讓民間主導兩岸經貿合作

     中美貿易戰對兩岸供應鏈產生重大衝擊,但台灣產業界並未改變增進兩岸交流合作初心。工業總會理事長王文淵日前率理監事團訪問北京,會見大陸政協主席汪洋時,表達促進兩岸產業交流、共創同胞福祉願望。汪洋也對台商貢獻表示感謝。企業界希望蔡政府正面回應工總稍早發表白皮書中有關兩岸的建言,維持兩岸經貿正常發展。

  • 旺報社評》讓民間主導兩岸經貿合作

    旺報社評》讓民間主導兩岸經貿合作

    中美貿易戰對兩岸供應鏈產生重大衝擊,但台灣產業界並未改變增進兩岸交流合作初心。工業總會理事長王文淵日前率理監事團訪問北京,會見大陸政協主席汪洋時,表達促進兩岸產業交流、共創同胞福祉願望。汪洋也對台商貢獻表示感謝。企業界希望蔡政府正面回應工總稍早發表白皮書中有關兩岸的建言,維持兩岸經貿正常發展。

  • 新聞分析-兩岸產業交流 三大平台搭橋

     兩岸目前的政治氛圍並不融洽,致使多項產業交流停擺多年,京台論壇、華聚基金會的兩岸技術標準論壇、以及兩岸企業家峰會,被視為是目前兩岸產業合作碩果僅存的重要三大橋樑,其中,兩岸企業家峰會今年預定12月舉行。

  • 社評-為兩岸產業搭橋而非拆橋

    社評-為兩岸產業搭橋而非拆橋

     具深遠影響力的兩岸企業家峰會,陸方完成高層人事異動,由郭金龍接任理事長,成為台方理事長蕭萬長的協作對口,賡續推動兩岸企業及產業共同發展。我方公股企業於前年520民進黨執政後已退出峰會,顯示蔡政府對該峰會的疏離,也等於放棄對兩岸經貿的發言權,廠商將加速向大陸「傾斜」,甚至加入紅色供應鏈,長期而言將是台灣經濟力的損失。

  • 旺報社評》為兩岸產業搭橋而非拆橋

    旺報社評》為兩岸產業搭橋而非拆橋

    具深遠影響力的兩岸企業家峰會,陸方完成高層人事異動,由郭金龍接任理事長,成為台方理事長蕭萬長的協作對口,賡續推動兩岸企業及產業共同發展。我方公股企業於前年520民進黨執政後已退出峰會,顯示蔡政府對該峰會的疏離,也等於放棄對兩岸經貿的發言權,廠商將加速向大陸「傾斜」,甚至加入紅色供應鏈,長期而言將是台灣經濟力的損失。

  • 社評-陳明通起碼要能挽回台商的心

    社評-陳明通起碼要能挽回台商的心

     陸委會新任主委陳明通與大陸涉台智庫往來相對密切,輿論期許他發揮創意,改善當前兩岸關係緊繃態勢。惟在蔡總統不願承認九二共識情況下,陳明通實難改變兩岸關係大局,只能做一些「基本功」,以善意、務實的態度對待大陸台商,把台商疏離的心拉回來。

  • 社評-力爭5G研發兩岸產業合作

     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剛連任中共中央委員,他在十九大期間記者會上有關兩岸5G(第5代移動通訊)技術合作的談話,應可視為兩岸產業合作的重要訊號。一方面,他已連任中共中央委員,表示他不是續任現職,就是將出任更重要職務,二方面,他在今年3月「兩會」期間亟力強調兩岸產業協同發展,前後態度一貫。足以判斷,十九大後兩岸產業,特別是高科技產業合作創新,可望順利前行。

  • 旺報社評》力爭5G研發兩岸產業合作

    旺報社評》力爭5G研發兩岸產業合作

    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剛連任中共中央委員,他在十九大期間記者會上有關兩岸5G(第5代移動通訊)技術合作的談話,應可視為兩岸產業合作的重要訊號。一方面,他已連任中共中央委員,表示他不是續任現職,就是將出任更重要職務,二方面,他在今年3月「兩會」期間亟力強調兩岸產業協同發展,前後態度一貫。足以判斷,十九大後兩岸產業,特別是高科技產業合作創新,可望順利前行。

  • 工商社論》以兩岸標準論壇模式 謀劃十九大後兩岸經貿

     由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與華聚產業共同標準推動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第14屆海峽兩岸資訊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以下簡稱兩岸產業標準論壇)於9月19日在金門召開,除了公佈4項共通標準和雲計算案例彙編3.0版之外,也在兩岸智能製造、智能汽車等領域的合作,達成35項共識。

  • 兩岸標準論壇登場 工總產業搭橋

    兩岸標準論壇登場 工總產業搭橋

     「海峽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簡稱兩岸標準論壇)今(19)日登場,是今年兩岸最大民間產業交流活動之一。不過,兩岸官方交流中斷至今1年多,原本經濟部推動的產業搭橋活動,也改由民間接手,工總理事長許勝雄18日會前受訪時,雖然難掩遺憾,但也強調「大環境就是這樣」,只要是產業本身面對解決處理的問題,工協會也能扮演很好的角色。

  • 社評-漂亮的出口只是暫時的繁榮

     今年上半年兩岸雙邊貿易非常暢旺,但漂亮的進出口數字並不代表兩岸產業合作關係穩固,台塑集團最近就打算降低部分產品銷陸比重,以避開對岸殺價競爭。兩岸產業協調機制亟待重建,以安排雙方「可大可久」的合理分工、互通有無關係。為此,蔡政府應授權民間工商團體與陸方協商,以恢復產業搭橋計畫運作,並安排兩岸戰略新興產業合作布局等。

  • 旺報社評》漂亮的出口只是暫時的繁榮

    旺報社評》漂亮的出口只是暫時的繁榮

    今年上半年兩岸雙邊貿易非常暢旺,但漂亮的進出口數字並不代表兩岸產業合作關係穩固,台塑集團最近就打算降低部分產品銷陸比重,以避開對岸殺價競爭。兩岸產業協調機制亟待重建,以安排雙方「可大可久」的合理分工、互通有無關係。為此,蔡政府應授權民間工商團體與陸方協商,以恢復產業搭橋計畫運作,並安排兩岸戰略新興產業合作布局等。

  • 破壞一中原則 國台辦:兩岸產業合作倒退

    破壞一中原則 國台辦:兩岸產業合作倒退

     蔡英文政府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為兩岸產業合作蒙上陰影。大陸國台辦副主任鄭柵潔昨在「兩岸(昆山)產業合作論壇」上表示,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根基,根基遭到破壞,兩岸產業合作勢必受嚴重影響,不只可能停滯不前,甚至會倒退。

  • 尹啟銘:台法規是創業最大殺手

    尹啟銘:台法規是創業最大殺手

     中華大學講座教授、前經濟部長尹啟銘指出,台灣年輕人雖有創業思維、技術、意願,但卻被政府落後法規綁住,「政府往往是最大的殺手」,溫兆安(香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席溫兆安則認為創業一定要有市場,現在是全球時代,創業立足點要站在高一點,他建議台灣年輕人創業,不要光看台灣,而尹啟銘與溫兆安二人都認為大陸是好練兵場。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