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兩岸貨貿談判的搜尋結果,共467筆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今(8)日登記黨內2024總統初選,針對國政白皮書所提「大國等距」思維,他今受訪透露,因太難和民眾解釋,已通令全黨勿再使用。他也質問民進黨,說好要成立的兩岸監督條例在哪?大陸佔台灣外銷4成左右,服貿、貨貿還是一個很重要、得處理的問題。
前台灣團結聯盟主席蘇進強19日表示,兩岸在軍事上雖然保持相互威脅與嚇阻的態勢,但民間社會、經濟文化的交流活動,卻相當活絡甚至相互依存。就兩岸如何跳脫統獨的「敵意螺旋」與化解台灣的「民主內戰」,他認為,需從「尊重歷史,承認現實,放眼未來」3個面向才能走出第三條路,而台灣內部的「和解」是對大陸談判最大的利基。
台灣歷經殖民與國民黨的戒嚴威權統治,邁入民主政治並已三次政黨輪替。藍綠政黨壁壘分明,選舉議題圍繞在統、獨衝突,以及親中與抗中交互糾葛抗衡下而漸趨分裂。兩岸和、戰的爭議,也在美中大國角力加上「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渲染,使台灣在印太地緣戰略的角色受到全球的矚目。
從2019年7月開始,不斷有學者、專家投書媒體提醒台灣正視《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十年大限」。這個「恐懼牌」,沒有因為2020年總統大選落幕,反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蔡英文政府持續選邊美國,被北京批判「以疫謀獨」,兩岸民間對立情緒不退,成為國安局長邱國正認證「打擊台灣,轉移內部壓力」可能手段,以及大陸學者唐永紅、金燦榮宣稱大陸「壓制台獨」、「以經促統」的合理選擇。
蔡總統第2任期準備主打經濟牌,就職演說幾乎2/3篇幅給了產業發展,承諾在全球經濟劇烈變動中,政府將全力維持穩定成長。不幸的是,新冠疫情衝擊下,全球經濟受到重創,中美博弈更為劇烈,川普政府有意和中國經濟脫鉤,未來4年兩岸關係很難樂觀。過去30年兩岸經濟關係愈來愈緊密,一旦被美國拖著走,失去和大陸合作的空間,很難想像後果如何。
蔡總統第2任期準備主打經濟牌,就職演說幾乎2/3篇幅給了產業發展,承諾在全球經濟劇烈變動中,政府將全力維持穩定成長。不幸的是,新冠疫情衝擊下,全球經濟受到重創,中美博弈更為劇烈,川普政府有意和中國經濟脫鉤,未來4年兩岸關係很難樂觀。過去30年兩岸經濟關係愈來愈緊密,一旦被美國拖著走,失去和大陸合作的空間,很難想像後果如何。
總統大選剩不到80天,商總今(25)日召開服務業發展政策記者會,提出13項建言,包括積極爭取FTA、延續ECFA、通過《新經濟移民法》、三修一例一休並增訂服務業專章、將觀光局位階提升到觀光旅遊部等。商總理事長賴正鎰會前受訪時表示,總統大選企業最在意兩岸政策,蔡、韓之間,「韓國瑜比較符合期待」。
經濟部長沈榮津在立法院答詢,承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因兩岸關係惡化而取消的可能性,但強調只會影響外貿約5%,「金額不多」。沈榮津的話聽起來雲淡風輕,但有兩點值得斟酌之處:一是ECFA一旦取消,台灣經貿邊緣化問題將更嚴重,廠商沉重的關稅負擔會讓出口與GDP成長更吃力;二是經濟部輕忽的態度,一句「金額不多」就想了事,卻全然未思及此對勞工就業與民眾生活的可能影響,輕描淡寫、應付了事正是蔡政府一貫的態度,令人難以苟同。
全國工業總會日前發布《2019工總白皮書》,對蔡政府提出211項建言,希望政府能夠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招商引資。其中的關鍵除了解決「五缺六失」的問題之外,白皮書更提醒下任總統候選人,必須審慎思考如何降低兩岸緊張與敵對關係,重新開啟良好的對話與溝通。
在中美貿易戰中,兩岸關係應如何突破眼前僵局、打開新局?工業總會日前召開的「大陸事務委員會 」會議中,與會產、學界代表一致認為,為避免對台灣經濟發展帶來衝擊,必須重建兩岸溝通管道與對話機制,進而強烈呼籲政府加速審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以恢復兩岸經貿合作協商。
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10日會見國民黨台商代表團。據與會台商透露,此行的亮點是拜訪了去年沒有去的商務部、文化旅遊部,好一段時間被卡關的小三通已漸漸解禁、開綠燈,有種要迎接政黨輪替的氛圍;此外,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年初所提到的打造兩岸共同市場,以及「新四通」,也將成為今年京台科技論壇的主軸。
高雄市長韓國瑜曾感嘆:台灣過去曾為四條小龍之首,如今完全沒有任何進步,已經「鬼混20多年」。此話隨即在台灣社會上掀起許多正反解讀,甚至引發海外學者以GDP的曲線指出,新加坡從1960年起超越香港後,四條小龍排名一直是新加坡、香港、台灣、南韓的狀況,否定台灣從來不是亞洲四條小龍之首,同時批判此為意識形態所製造出來的謠言。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日出席《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並發表重要的對台工作方針。習近平指出,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並提出未來在經貿、基建設施、能源資源與行業標準上的「新四通」說法,擬以此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全國商總理事長賴正鎰今(23)日率80位商業領袖與行政院長賴清德座談,並提出「賴七問」,包括兩岸與外交、中美貿易影響台灣、能源、觀光,投資及人口政策與內需消費等讓企業焦慮議題。對於賴清德的回應,賴正鎰表示「非常有誠意」,但也坦言,兩岸問題影響台灣經貿,在沒有92共識下,可能難解。
2010年6月兩岸簽署ECFA,兩岸經貿進入制度化和正常化交流的新格局,這是兩岸經貿交流最輝煌時機,但2014年的一場太陽花學運,ECFA後續的服貿遲未生效,貨貿談判停擺,兩岸交流功虧一簣,看在兩岸資深台商的眼裡相當感嘆,稱台灣錯失與大陸經貿合作的先機。台灣被拋在南韓等競爭對手後,面臨的產業競爭、邊緣化壓力與日俱增。
十九大後,兩岸政經關係走向為何,習近平在十九大的政治報告動見觀瞻。他針對兩岸問題重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加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此番話語看似舊調重彈,了無新意,但由習近平對中國未來5年乃至更長遠的施政目標觀察,中國正努力躋身世界首強,政經實力日益精實壯大。
賴清德接任行政院長後,果然不同凡響,立即宣布自明年起,軍公教加薪3%,獲得不少支持的掌聲。賴神此舉不僅打臉林全,也是蔡政府最狂一次髮夾彎。
行政院長林全對日本媒體說,我們樂意與對岸維持非常好的經濟關係。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在說「瞎話」,所行和所為背道而馳,蔡政府充斥著類似的「瞎話」。
大陸商務部23日公告,將對自台灣、美國、韓國進口的苯乙烯(Styrene)原料,展開反傾銷調查。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蔡政府上台後,台灣出口的苯乙烯,首度遭到大陸反傾銷指控。是否與兩岸關係惡化,廠商淪祭品的「政治因素」有關,經濟部官員不願多做置評,但強調希望「大家平常心」對待。
三年前的3月18日突如其來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太陽花學運,導致政府被迫同意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訴求,以作為處理兩岸ECFA後續相關協議之依據,迄今屆滿三年未見下文。2016年政權輪替之後,雖持續兩個會期將監督條例列為優先立法之法案,但卻又因「九二共識」歧見,兩岸關係陷入僵局。亦即綠營認為短期之內因沒有兩岸相關協議可以監督,若要加速審查監督條例,豈不滑稽?而以曖昧不明的態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