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公墓公園化的搜尋結果,共53筆
雲林檢警調查非法處理廢棄物犯罪組織(土尾組織),發現主嫌何男雇用李男等人,自去年5月起假藉土質改良、堆置砂土名義租賃斗六市等五鄉鎮市偏僻農地,1年來非法清除、堆置營建廢棄物約6萬7280公噸,廢棄物中甚至還有墓碑,換算清除費用高達上億元,全案依《廢棄物清理法》向雲林地院聲請羈押何男、李男獲准。
新竹縣府29日下午5點邀湖口反生紀念園區自救會主要成員召開溝通說明會,縣長楊文科陳述蓋生命園區是為新竹縣未來30年發展榮景,不排斥反對意見,自救會則認軍方撥用的大員山陣地不適合蓋生命園區,應由各鄉鎮市公所辦理公墓公園化,縣府應考慮撤案,楊文科則表示「沒有什麼案可以撤!」一個半小時的意見交換,都很理性。
彰化縣員林市公所將建置「生命禮儀廳」,不過有民眾質疑市公所黑箱作業,地點早已底定,市長游振雄6日表示絕無此事,下周10日至19日將進行市話與實體民調,依民調結果,從第一、第二與第五公墓3處地點中選定興建地點。希望透過將公墓公園化,翻轉民眾對城市景觀的印象。
彰化縣員林市公所將建置「生命禮儀廳」,不過地方盛傳公所黑箱,早就底定位置,員林市長游振雄表示絕無此事,下周10日至19日將進行市話與實體民調,強調若黑箱就不用民調,生命禮儀廳只是開始,未來將逐步提升員林地區禮儀設施與環境。
台東縣政府今年公立殯葬設施評鑑圓滿完成,由太麻里鄉公所、池上鄉公所及卑南鄉公所榮獲甲等殊榮,研習會中,民政處副處長歐斐君代表縣長饒慶鈴頒發獎座及獎勵金1萬元,鼓勵公所管理轄內殯葬設施的辛勞付出。
為滿足民眾對殯葬相關服務的需求、強化殯葬設施,台中市政府規畫在東勢區第一公墓新建納骨塔,16日舉行開工典禮,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新納骨塔預計提供3萬個骨灰(骸)櫃位,盼打造為「來者以遊」、「生者以慰」、「逝者以安」的治喪環境,預計2025年完工、2026年啟用。
新北市近年強化殯葬設施及服務品質,不僅推動現代化殯葬觀念,更致力強化軟、硬體設施量能,樹林生命紀念館將於本月8日啟用3069骨灰櫃位及1616牌位櫃,12月再啟用2529骨灰櫃及400骨骸櫃,雙溪、淡水、新店及中和等區也將陸續完成3145櫃位,以滿足民眾治喪需求,而中和納骨堂今年8月起也開始試辦1櫃多罐,盼紓解櫃位壓力。
自1999年啟用至今、坐落於興昌公墓的台東縣東河鄉原興昌納骨塔建物老舊,台東縣政府2020年協助爭取8445萬元補助新建迦園生命紀念館,預計設置3000個櫃位,分別設有東西方宗教區,主體建物及1樓櫃位已完成,預計明年2月完工。
爭取連任的新竹縣長楊文科,9日在湖口鄉成立競選服務處,前總統馬英九站台時稱讚楊文科是很特殊的縣長,會賺錢、會還債、會建設也給福利4特色,還打趣說做的這麼好,「實在太過分了!」全場笑聲不斷。對手周江杰則反對湖口蓋生命紀念園區,要推環保自然葬。
竹北市公所計畫在第6公墓興建10萬罐的納骨塔,遭當地居民抗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撤銷該案環評決議後停擺,民進黨新竹縣長參選人周江杰反對縣府在湖口鄉蓋生命紀念園區,質疑新竹縣需要那麼多的納骨塔位?
桃園市長鄭文燦2022年9月20日前往桃園市立圖書館平鎮分館,出席「2022年市政說明會活動-平鎮場」,鄭文燦向平鎮鄉親說明過去8年各項市政成果,細數桃園如何在少子化及高齡化的挑戰下,人口逆勢成長21萬人;並打造高就業力及高經濟力,讓桃園成為台商回流的首選城市;桃園在升格後,率先全國實施「333育兒政策」,提供生育補助及育兒津貼;8年來累積增加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109園、共1萬2,299個名額,持續提高公共化幼兒園覆蓋率;透過健保、農保、三節重陽敬老金、愛心敬老卡及假牙補助等,全方照顧桃園長者,打造高齡樂活城市。鄭文燦也強調,桃園即將進入建設高峰期,在拚建設的同時也兼顧財政,努力讓桃園穩健地向前邁進。
台中市豐原區南翁福德祠後隅翁子公園與蜈蚣崎步道是民眾踏青好去處,為維護民眾安全,在南翁福德祠、半張萬善民俗文化協會、半張萬善慈善會、永尉保全等捐贈下,沿路設置3座求救訊號桿,獲民眾好評。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2)日上午前往新莊區公所舉辦行動治理里長座談會,針對第一公墓公園化、西盛圖書館改建案、文高用地增設大型運動設施等議題,聽取地方意見,會中有部分里長向市府喊話,只新莊的建設,長期以來南北不對等,侯友宜則回應,應該以整個大新莊來看,不要分南北。
新北市新莊第一公墓過去有計畫興建第二生命紀念館,但遭周邊民眾反彈作罷,隨著地方需求增加,新莊生命紀念館櫃位使用率目前已逼近9成,新北市議員黃林玲玲呼籲,市府應盡速規畫。殯葬處表示,目前依民代建議,已針對第一公墓評估適合的地點,與先前擬定設置地點不同,後續將與地方溝通設置可能性。
台中市人口快速成長,多數行政區的納骨塔均達到飽和,市府建設局、民政局攜手啟動新建工程。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東勢區第1公墓和北屯區第28公墓新建納骨塔工程,將啟動委外規畫設計招標,除落實綠色環保殯葬、公墓公園化等理念,盼未來能緩解納骨塔櫃位不足問題。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27日)上午前往淡水聖賢祠視察防疫及骨灰骸搬遷進度,侯表示,北海岸近3年要花5.4億元來做遷葬、興建納骨塔、增加牌位,同時將再投入經費興建八里第二納骨塔及環保葬區,滿足民眾落葉歸根需求,讓公墓公園化,環境更優質祭拜更方便。
因應金峰鄉原有傳統公墓葬區不足問題,台東縣府向中央爭取逾2000萬元補助金峰鄉公所辦理新興村納骨塔及壢坵公墓納骨牆完工啟用,兩處傳統部落公墓從已滿葬的土葬區,轉變為嶄新且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塔櫃,將提供3200餘櫃位,滿足當地殯葬需求。
台中市外埔第一公墓已完成遷葬,地方希望能綠美化有休憩空間,市議員施志昌20日前往會勘,希望能儘速進行公墓公園化。台中市新工處承諾會以408萬元預算執行,預計9月可開工,最快明年1月完工。
下月就是清明節了,這天依循傳統都要掃墓,向先人上香致意。但除了清明當天,民間也有不少家族會提早掃墓,以避開人潮。掃墓祭祖向來是家族大事,家中長輩尤其重視,多半還會翻黃曆挑日子。不過,命理師楊登嵙表示,現代人幾乎都火葬送塔供奉,不再流行土葬將靈骨放置墓地,除非在7種狀況下才要特別擇日,以免在禁忌的時間驚擾先人。
台中市議員陳世凱15日,於台中市議會民政經濟委員會針對公墓公園化提出質詢。陳世凱指出,自擔任議員以來,多次爭取公墓公園化,終於在今年八月烏日第四公墓動土開工,將改建成「東園稻田森林公園」,又因烏日溪南地區都無公園,民眾缺少休憩空間,陳世凱再向市府爭取將烏日第三公墓轉型公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