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公民法的搜尋結果,共14筆
烏干達籍人民來台尋求難民庇護,因我國迄未通過「難民法」,僅以不遣返原則處理,該民來台7年仍無法取得身分,仰賴NGO接濟維生、無法自立,監察院聯席委員會通過監委紀惠容、高涌誠調查報告,監察院促請行政院檢討改進。
蔡英文總統今天發表連任就職演說,宣布立法院將成立修憲委員會,讓憲政體制更能夠與時俱進,契合台灣社會的價值,18歲公民權應該優先推動。並承諾在未來4年內,國民法官制度一定要上路,讓人民進入法庭擔任國民法官,成為改革的催化劑。
印度政府今晚表示,首都新德里爆發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間連日暴力衝突,警方已逮捕514人。警方統計,這場因新公民法爭議引發的流血動亂,已釀35人死亡,但最後數字恐攀升。
印度一名醫院高層告訴路透社,首都新德里的反新公民法示威昨天爆發衝突,造成至少5人死亡,另有約90人受傷。
印度上週修正公民法引發民眾大規模抗爭,目前造成至少20人喪命。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今天召開了內閣部會首長會議,以討論相關安全問題。
印度國會上周通過《公民身份法》修正案,排斥穆斯林移民入籍,引爆全國示威抗議潮。莫迪政府因應之道是援引《刑事訴訟法典》(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第144條,頒佈集會禁令,禁止民眾在首都新德里部份地區、德里(Delhi)、人口最多的北方邦(Uttar Pradesh)與卡納塔克邦(Karnataka)地區集會。不過根據香港01新聞網報導,印度一些專家質疑,印度引用的是源自殖民時期的惡法,目的是扼殺憲法保障的言論與集會自由。
印度通過公民法修正案,各地群眾抗議示威延燒迄今無法平息,部分運輸和電話服務中斷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主要推動這項法案的印度內政部長夏哈今天主持國安會議,關注印度國家安全情勢發展。
「反送中運動」激起香港前所未有的政治及社會動盪,日前來訪的香港社運人士呼籲我國政府盡速通過「難民法」,以提供港人可能的政治庇護。筆者在行政院工作上,曾負責主持審查難民法。「難民」的概念源於國際人權的勃興,即每個人都有需由其本國保障的基本權利,如果由於天災、戰爭或政治因素,本國不願或無能保護自己國民,或如原沒有國家歸屬的無國籍人,以至於在國際上輾轉尋求棲身之地者即是難民。
台南市反同性婚姻聯盟22日在東區德光里活動中心開座談會,鼓吹9合1選舉時支持愛家3公投,21世紀基金會董事長高育仁表達為同婚修改民法是破壞台灣社會現有的婚姻家庭制度。性平團體回擊高育仁走極端路線,無助兒子選情。
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委員今天要求司法院提出司法文書白話文化報告,並建議成立跨院公民法律教育小組,推動生活化法學教育,例如可像日本拍攝日劇「Hero」,吸引民眾注意。
不列顛哥倫比亞居民Bertha Funk,從兩個月大開始,就一直住在加拿大。1980年她和家人從墨西哥移民到這裡。已經36歲的她並不知道自己成為無國籍人士,直到幾個月前她致電詢問更換公民卡時,才發現她的國籍已經被移民部悄悄取消。Funk稱:「這個消息就像一記重拳,粉碎了我的生活。」聯邦政府在1977年推出《公民法》(Citizenship Act),要求那些在外國出生,父母是外國人的加國公民,只要在1977年2月15日至1981年4月16日出生,必須在28歲之前重新申請入籍,以限制外國出生的人士成為公民。雖然這條款在2009年已被廢除,但仍遺害一批在加國長大的公民,成為無國籍人士。
由加拿大卑詩省1名女子發起的「終止旅遊生子」連署請願行動,獲得上千人簽名支持,提案將得以送進國會,未來可能影響加拿大公民法,改變外國人取得加拿大國籍的資格條件。
美國移民局今年6月初逮捕幾十名未被執行驅逐出境命令的中國公民,並告知他們經過數年拖延,中國政府終於提供遣返所需的公民身份證明。但經過3個月後,這些人仍滯留美國且多數已被釋放,原因是中國政府還是未能提供所需文件,這種抓了又放的情況已不是第一次發生。
法國著名漢學家魏丕信日前應唐獎基金會之邀訪問台灣時表示,政府換屆、公民社團、法治等觀念或條件目前並不存在於中國大陸,「我懷疑僅跟中國貿易就足以改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