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公民法的搜尋結果,共15筆
國民黨今天將宣布由黨主席江啟臣領銜推動「還我公投行動」,力拚明年8月通過「公投復併大選」的公投,再進行《公民投票法》修法,以趕上2022年九合一、2024年總統立委大選時,可一併進行核電等多項民生議題、甚至修憲議題公投。
印度政府今晚表示,首都新德里爆發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間連日暴力衝突,警方已逮捕514人。警方統計,這場因新公民法爭議引發的流血動亂,已釀35人死亡,但最後數字恐攀升。
印度一名醫院高層告訴路透社,首都新德里的反新公民法示威昨天爆發衝突,造成至少5人死亡,另有約90人受傷。
國民黨團8日上午在立法院召開「綠色恐怖!《反滲透法》之衝擊與影響」座談會,國民黨團立院召集人曾銘宗表示,《反滲透法》雖已通過,但立法程序不符程序正義,行政院也無提出相關版本、召開足夠場次公聽會匯集意見,最讓人驚訝的是,法案還在朝野協上大幅提高刑度。更有學者形容《反滲透法》會讓上百萬在陸的台籍人士淪為「台版羅興亞人」。
即使印度總理莫迪試圖讓國內延續將近3週的抗議行動降溫,仍有成千上萬印度民眾在跨年夜以抗議公民法修正案的方式迎接2020年。
印度上週修正公民法引發民眾大規模抗爭,目前造成至少20人喪命。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今天召開了內閣部會首長會議,以討論相關安全問題。
印度國會上周通過《公民身份法》修正案,排斥穆斯林移民入籍,引爆全國示威抗議潮。莫迪政府因應之道是援引《刑事訴訟法典》(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第144條,頒佈集會禁令,禁止民眾在首都新德里部份地區、德里(Delhi)、人口最多的北方邦(Uttar Pradesh)與卡納塔克邦(Karnataka)地區集會。不過根據香港01新聞網報導,印度一些專家質疑,印度引用的是源自殖民時期的惡法,目的是扼殺憲法保障的言論與集會自由。
印度通過公民法修正案,各地群眾抗議示威延燒迄今無法平息,部分運輸和電話服務中斷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主要推動這項法案的印度內政部長夏哈今天主持國安會議,關注印度國家安全情勢發展。
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國際間最熱議的話題就是「新冷戰」。一般流行的見解還認為新冷戰如果成真,主要原因就是中、俄等新興強權挑戰現狀秩序。這種挑戰不僅限於經濟崛起與S-400防空飛彈熱銷、「山東號」航母服役,還因為中、俄透過散布假新聞等「銳實力」滲透西方社會、誤導國際輿論、影響民主選舉。所以新冷戰將是「理念相近」的自由民主陣營團結對抗威權專制陣營。
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委員今天要求司法院提出司法文書白話文化報告,並建議成立跨院公民法律教育小組,推動生活化法學教育,例如可像日本拍攝日劇「Hero」,吸引民眾注意。
不列顛哥倫比亞居民Bertha Funk,從兩個月大開始,就一直住在加拿大。1980年她和家人從墨西哥移民到這裡。已經36歲的她並不知道自己成為無國籍人士,直到幾個月前她致電詢問更換公民卡時,才發現她的國籍已經被移民部悄悄取消。Funk稱:「這個消息就像一記重拳,粉碎了我的生活。」聯邦政府在1977年推出《公民法》(Citizenship Act),要求那些在外國出生,父母是外國人的加國公民,只要在1977年2月15日至1981年4月16日出生,必須在28歲之前重新申請入籍,以限制外國出生的人士成為公民。雖然這條款在2009年已被廢除,但仍遺害一批在加國長大的公民,成為無國籍人士。
由加拿大卑詩省1名女子發起的「終止旅遊生子」連署請願行動,獲得上千人簽名支持,提案將得以送進國會,未來可能影響加拿大公民法,改變外國人取得加拿大國籍的資格條件。
為加強反恐,維護國家安全,澳洲總理東尼·艾伯特(Tony Abbott)今日宣布,澳洲政府將任命一位新的國家安全主管,並將實施包括撤銷公民雙重國籍權力,強化移民、簽證控制等措施。
法國著名漢學家魏丕信日前應唐獎基金會之邀訪問台灣時表示,政府換屆、公民社團、法治等觀念或條件目前並不存在於中國大陸,「我懷疑僅跟中國貿易就足以改變中國」。
承審林益世案的台北地院合議庭法官,今天自行請送法官評鑑。但他們認為,部分輿論批評近乎歇斯底里,如中世紀黑暗時代的「獵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