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公約組織的搜尋結果,共86筆
成立於一九四九年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被美國艾森豪總統譽為「最重要的聯盟,其繼續存在和力量的維持,對我們自己的安全及繁榮至關重要。」蔣介石在一九五三年六月七日,曾致函艾森豪「相對於歐洲已有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美國亦應適時協助建立亞洲反共國家組織。」期能提升國府國際地位,利用群體的力量,擊垮中共。不幸的是,中華民國因「光復大陸」的政策,後被排除於亞洲反共國家組織外。
諾貝爾協會(Nobel Institute)今天表示,2023年諾貝爾和平獎共有305個候選者獲得提名,包括212名人士及93個組織,但諾貝爾協會未揭露這份名單。
1月23日媒體播放兩則新聞報導,表面上看似無關聯,實際上似乎卻存因果關係。一則是蔡英文總統致電教宗,論及俄烏戰爭影響區域安全,台灣善盡國際和平維護及人道救援角色;二則是無獨偶有,同日美國新聞媒體報導美眾議院新任議長麥卡錫可能計畫訪台,這恐將刺激美中台敏感政治神經及一再挑釁中國對台政策底線。仔細深究,俄烏戰爭的導火線不外乎是美國助攻北約東擴,由於前蘇聯所組織華沙公約組織已經解散,但北約組織卻不斷壯大,從而增高俄羅斯危機意識及壓縮其國家安全緩衝地帶範圍,致其採行「先發制人」軍事攻擊行動。
非洲象和亞洲象近年因象牙盜獵問題急遽減少,禁止象牙買賣已是國際共識,我國則在2020年全面禁止象牙買賣許可,但記者調查,至今在蝦皮、樂天等各大交易網站仍可見象牙製品,不肖業者打著已滅絕的猛瑪象和長毛象名義販售現生象牙,相關單位卻視若無睹,動保學者則呼籲相關單位應真正全面禁止,別讓象牙買賣「借屍還魂」,阻止血腥交易持續進行。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昨(28)日在國會閉門演說中宣布,烏克蘭已躋身「全球領袖」(global leader),「幫助了所有人」,也幫助西方「重新找回自己」。
集體安全公約組織(CSTO)秘書長扎西(Stanislav Zas)表示,集安組織正在多個層面開展工作,以加強與大陸的合作。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日前表示,西方應該考慮如何回應俄羅斯對安全保障(security guarantee)的需求、以結束俄烏戰爭,這番話引發烏克蘭及波羅的海國家抨擊。
由於俄羅斯總統普丁在莫斯科領導的「集體安全公約組織」(CSTO)峰會中,拒絕支持盟國亞美尼亞和鄰國亞塞拜然持續交戰,亞美尼亞總理帕辛揚(Nikol Pashinyan)火大,隨即拒絕簽署聯合宣言,使會場中氣氛十分緊張。
波蘭邊境村莊遭到「俄製飛彈」轟炸,造成2人死亡,波蘭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昨(16)日指出,這枚飛彈可能是烏克蘭防空系統攔截俄羅斯飛彈時不幸落入波蘭領土引爆,非刻意攻擊,最終都要怪罪俄羅斯轟炸烏克蘭。不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後續強調,絕對不是烏克蘭的飛彈,但他也坦承,如果真的是烏國飛彈殘骸釀成悲劇,烏克蘭「必須道歉」,不過首先要讓烏克蘭參與調查,他強調,烏克蘭人是「誠實的人」。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美國與西方大量軍援烏克蘭,不過最大問題是,基輔也需要更多烏軍受訓使用的俄式武器,不過這類武器的全球庫存量相當低。美媒指出,美國與西方在全球各地搜尋武器,有成功,也有失敗,目前冀望地中海島國賽普勒斯(Cyprus)願意軍援烏克蘭。
由於美國國會《台灣政策法》草案中提及,將賦與台灣「準北約」地位,引起許多人議論,質疑北約是否真的有意擴張到東亞太平洋地區,將「第一島鏈」納入範圍。對於這一議題,我們必須釐清其中三個層面的問題:
由於美國國會《台灣政策法》草案中提及,將賦與台灣「準北約」地位,引起許多人議論,質疑北約是否真的有意擴張到東亞太平洋地區,將「第一島鏈」納入範圍。對於這一議題,我們必須釐清其中三個層面的問題:
上海合作公約組織在烏茲別克撒馬罕峰會日前落幕,以特邀嘉賓身分與會的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當地時間17日表示,讓土耳其加入上海合作組織是他的目標。土耳其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國,加上艾爾多安考慮在9月下旬與美國總統拜登面對面會談,此番言論引發關注。
在美國持續爭議抖音國際版TikTok,是否應該被踢出美國市場的,據美國一項最新民調顯示,多數美國選民贊成把TikTok從應用程式商店裡下架,其中贊成比重58%,超過受調民眾半數,而反對下架的人只占17.8%,另有23.6%人表示拿不定主意。
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的顧問余茂春日前主張北約擴大成「北大西洋印太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Indo-Pacif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IPTO)。顯然,俄烏戰爭加劇「歐洲—大西洋」(Euro-Atlantic)國家對於中國的擔憂;另一方面,其實也顯示美國霸權衰落下的焦慮。
英國《旁觀者週刊》(The Spectator)2日刊出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的專訪,季辛吉在專訪中表示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可能會以3種結果收場。
英國陸軍一支傘兵部隊爆出多名傘兵多次偷渡女性進營區大玩性愛趴、甚至多人圍觀的離譜醜聞,影片外流鬧大後,讓新上任的陸軍參謀長氣到取消這支傘兵部隊的北約任務。
1710:俄將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英參謀長一句話示警
前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昨(7)日表示,對於俄烏情勢演變至此「沒有什麼好道歉的」,強調自己已努力。她也為自己於2008年反對烏克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決定辯護,指出當時如果讓烏加入北約,恐讓普丁出手,同時烏克蘭也還是個充滿腐敗、由寡頭治理的國家。
1635:路透社引述俄羅斯塔斯社(TASS)5日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丁在俄羅斯-1頻道(Rossiya-1)放映的專訪中向西方警告,如果美國開始向烏克蘭提供較長程的飛彈,俄軍將會攻打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