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再平衡的搜尋結果,共213筆
信貸趨於緊縮及通膨居高不下,但經濟趨緩及升息放緩預期,仍激勵股、債市上漲,市場擔心美債違約,紛紛拋售超短債,且美國領先指標顯示未來12個月經濟將衰退,波動仍無法趨緩,上半年評價面和基本面相繼位於低檔,之後有望逐步讓投資價值逐步浮現,投信法人建議,可透過組合平衡型基金布局,掌握股債表態機會。
在美國矽谷銀行(SVB)與簽名銀行(Signature Bank)事件爆發前,銀行信貸成長速度就已開始減速。根據富達所編製之富達美國銀行壓力指數(包含13項指標),美國金融體系仍然承壓,特別是區域性金融機構,如此可能使得經濟前景轉弱。然而,此與2008年由房地產引發之信貸風險不同,且目前美國大型銀行的資本水位是2008年兩倍且流動性更佳,加上聯準會與監管機構處理速度較快,預估不至於出現全球金融海嘯,惟信貸緊縮仍增添經濟溫和衰退之風險。
繼矽谷銀行與標誌銀行後,美國第一共和銀行也遭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兩個月內三家銀行倒閉,再掀區域型銀行拋售潮,KBW區域型銀行指數自3月以來已下跌3成,但同期間史坦普500指數卻仍逆勢上漲4%。投資專家表示,風險與機會並存讓投資人進退兩難,可攻可守的平衡型基金若再搭配穩定的現金流,更有助於在波動市場中穩住陣腳、進一步掌握上漲契機。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兼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日前透露,通訊及新聞部於2022年7月的一項調查顯示,86%的新加坡人認為政府應依據國家利益行事,避免在中、美兩國之間選邊站。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提醒國民必須意識到國際形勢的嚴峻程度。
統計學上名詞常態分配、平均數、中數、眾數、重心,其意義在定位所有數據中心以作為下一步之應用。統計學與所謂的「中庸平衡之道」其實是不謀而合的。近日馬英九登陸祭祖,蔡英文總統出訪中美洲過境美國,兩人同日返台。一個為和平,一個搏外交,可惜兩人成無交集的平行線,返台前還為憲法一中交火,政治效應正持續激盪擴大。
統計學上名詞常態分配、平均數、中數、眾數、重心,其意義在定位所有數據中心以作為下一步之應用。統計學與所謂的「中庸平衡之道」其實是不謀而合的。近日馬英九登陸祭祖,蔡英文總統出訪中美洲過境美國,二人同日返台。一個為和平,一個搏外交,可惜兩人成無交集的平行線,返台前還為憲法一中交火,政治效應正持續激盪擴大。
國銀積極發展機器人理財、智能理財,不僅升級服務還端牛肉。中信銀機器人理財從早年的「智動GO」進階到「智主投」,今年3月底前祭出申購手續費優惠;永豐銀ibrAin智能理財結合員工福儲信託,打出申購、贖回、再平衡交易手續費優惠;國泰世華銀端出新智慧手機大獎吸睛。
台股加權指數去年大跌22.14%,但台股平衡型基金發揮隨漲抗跌優勢,同類型基金平均僅下跌不到2成,較加權指數抗跌,再以近二年及近三年來看,台股平衡型基金平均報酬亦皆打敗大盤。投信法人表示,在台股短線震盪仍大之下,操作上可聚焦在高股息股,以提升下檔支撐力及降低波動度。
2022年12月21~27日,中俄在東海進行海上聯合軍演。俄羅斯已有6艘戰略核潛艇與各種現代化軍艦入列海軍,預計將在2028年以前完成建造19艘能攜帶洲際飛彈與巡弋飛彈的戰略核潛艇。中俄的高超音速飛彈裝載入艦,構成中美俄海洋爭霸的新態勢,也導致各國的防禦能力變得更為脆弱和迫切。新的軍備競賽與權力競逐也改變了美國支配的現行全球秩序與國際體系,亦將破壞傳統軍事聯盟的集體安全協防效益。
本研究旨在探討波動擇時策略架構下,如何選擇最適之再平衡策略與估計期間資料筆數,考量資產配置下,利用E-mini SP 500期貨、美國10年期公債期貨與黃金期貨所形成之投資組合,在極小化風險的條件下以靜態模型、Bi-RGARCH模型與DCC-GARCH模型估計最適投資組合權重,比較不同再平衡頻率與估計期間資料筆數對投資組合績效之影響,最後在考量交易成本下,探討是否有較佳的再平衡策略。
疫情解封後,「再平衡」成為全球經濟的關鍵詞,但是,疫情後期不論是金融市場或是貿易進出口,都出現極端暴漲的現象,「再平衡」帶來的不是平衡,而是一段令人窒息的緊縮。
公股銀行積極推出智能理財。華南銀行統計,智能理財「華南好基智」開辦至今已服務超過26,000位客戶,申購投組數達3.7萬組、累計申購金額14億元,在今年全球市場大幅震盪下,投資組合仍贏過相對應之基準指標。
原本證券投顧業者不得替客戶執行「投資組合再平衡」,由於金管會去年已同意放寬規定,但要求投顧業者若要為客戶執行「自動投資組合再平衡」需符合三要件。
機器人理財業務持續發展。金管會證期局統計,至2022年7月底,從事「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業者家數已達16家,規模達57.42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14家、39.13億元明顯成長,成長率達47%,由於競爭白熱化,開始有業者推出嵌入式金融服務。
美中貿易戰2018年起開打,美國對中國大陸上千項的產品加徵10%至25%不等的關稅;2020年COVID-19疫情的爆發及衝擊,造成分割細緻的供應鏈產生許多斷點;工業3.0、工業4.0的發展,許多工廠開始導入自動化、機器人設備,以因應日漸提升的勞動工資或環境限制等因素,形成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許多企業開始採取多點布局、生產布局區域化等方式,以控管分散的地緣風險、應對危機作調適及快速恢復生產,進而提升供應鏈的韌性,此為「韌性供應鏈1.0」。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香港主權回歸25周年談話,強調要保持香港獨特地位與優勢,支持鞏固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角色,維護自由開放的經商環境。這番談話除了有為香港經濟打強心針的意圖外,也有反駁大陸經濟改革可能走回頭路的意味。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香港主權回歸25周年談話,強調要保持香港獨特地位與優勢,支持鞏固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角色,維護自由開放的經商環境。這番談話除了有為香港經濟打強心針的意圖外,也有反駁大陸經濟改革可能走回頭路的意味。
國際市場遭遇震盪與挑戰,今年以來從科技股回檔、俄烏戰爭、通膨及升息疑慮等不斷,風險趨避意識更為強烈,反映在境外基金申購與贖回數字,國人資金明顯從股債基金流出,轉進平衡型基金,已連續14個月淨申購。
新冠肺炎疫情2019年底爆發後,「零接觸」的機器人理財也呈現翻倍成長。據證期局最新統計,機器人理財規模從2019年底的10.3億元,到2022年1月已成長至47.53億元,規模增加361%,疫情期間翻了4.6倍。
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可能加快升息腳步,同時Omicron持續肆虐,引發近期金融市場動盪不安,今年來漲多的股市紛紛高檔拉回修正,經驗顯示進入升息循環階段,各類型資產波動度增加,想降低波動干擾,必須從分散風險做起,投信建議布局平衡型基金,且挑選波動度穩定且較低的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