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出口成長率的搜尋結果,共223筆
主計總處29日公布最新預測指出,考量全球經濟降溫,下行風險升高,出口動能下滑,將今年經濟成長率由3.76%大幅下修至3.06%,此外,預測明年出口將出現四年來首次衰退,因此明年經濟成長預測也不保三。
大陸海關總署7日發布8月外貿進出口統計,8月出口較7月明顯放緩,以美元計價單月金額為3149.2億美元、年增率7.1%,較7月3329.6億美元、年增18%下滑10.9個百分點。另從數據顯示,台灣對大陸前8月的貿易順差已突破千億美元大關、來到1047.4億美元,從而顯示兩岸貿易依存度仍舊持續居高。
烏俄戰爭爆發後,世界進入東西對抗新態勢,北歐、歐盟、英國、美國等大舉提升國防預算,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指出,飛彈、戰車等國防產業提供機械業不小商機,業者也與政府相關單位積極配合,提升機械技術,以把握國防商機。
主計總處將於29日公布第二季GDP概估,雖然第二季民間消費受疫情影響,動能不足,但由於民間投資優於預期,出口也接近預測,兩大因素支撐下的第二季經濟成長率,仍有機會達到3%以上。
儘管俄烏衝突、全球通膨壓力,但全球晶片需求迫切與原物料價格高漲,助攻進出口表現。財政部8日公布我國6月出口規模為422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次高(僅次3月435億美元)與歷年最強6月紀錄,而6月出口年增率為15.2%,為出口連24紅。
雖然我國外銷訂單於4月由紅翻黑,全球貿易量成長趨緩,但主計總處甫完成的預測認為,我國半導體深具出口優勢,在全球半導體需求持續擴張下,將下半年出口成長率由2月預測的6.4%上修至10.6%,出口展望持續樂觀。
台灣3月出口達435億美元,突破去年單月415.8億美元的高峰,再創歷史新高。在俄烏戰火蔓延與疫情反覆的不利條件下,出口能有如此亮眼表現,實屬不易。只是,政府不可沾沾自喜,陷入短期數字迷思,而忽略大環境的惡化。
台灣3月出口達435億美元,突破去年單月415.8億美元的高峰,再創歷史新高。在俄烏戰火蔓延與疫情反覆的不利條件下,出口能有如此亮眼表現,實屬不易。只是,政府不可沾沾自喜,陷入短期數字迷思,而忽略大環境的惡化。
台新投信表示,台灣連續二年經濟表現亮眼,主計處概估2021年經濟成長率達6.3%,今年經濟成長率亦達4.4%;且油價與外食費等價格續漲,國內通膨仍可能進一步走高。台灣央行於3月中旬舉行的第一季理監事會議,決議升息一碼,重貼現率由1.125%上調至1.375%,這是央行逾10年來的首次升息舉動,伴隨央行升息,將帶動市場利率維持走升趨勢,或將推升貨幣市場基金投資報酬,貨幣市場基金可望成為短線資金避風港。台新1699貨幣市場基金入圍今年「傑出基金金鑽獎」貨幣市場型基金肯定。
台灣連續兩年經濟表現亮眼,主計總處概估2021年經濟成長率達6.3%,今年經濟成長率亦可望保四;且油價與外食費等價格持續上漲,國內通膨仍可能進一步走高。投信法人表示,台灣央行於3月中旬舉行的第一季理監事會議,決議升息一碼,啟動央行逾10年來的首次升息,將帶動市場利率走升,或將推升貨幣市場基金投資報酬,貨幣市場基金可望成為短線資金避風港。
國發會將於3月1日(周二)公布元月景氣報告,在全球景氣復甦帶動下,我國出口、生產表現仍強勁,加上批發零售業回溫,元月景氣可望亮出連續第三個月的黃紅燈,景氣持續熱絡。除此,俄烏戰事紛擾對台灣景氣的後續可能影響,以及領先指標升跌所反映的意義,同為受矚目的新焦點。
俄烏衝突讓國際原油、黃金等大宗商品價格震盪,CRIF中華徵信所22日指出,原物料行情高漲為台灣可能帶來的危機,必須謹慎看待。尤其躉售物指數(WPI),去年上升幅度高達8.9%,代表企業高漲的營運成本尚末完全反映到消費者端,若是大宗商品價格今年再漲一波,企業勢必面臨更大的壓力、並被迫進行成本移轉。
由於電子產業本來就是台灣的強項,現在受惠於疫情持續的影響,過去兩年電子相關產業對台灣經濟的影響更為明顯。同時,由於大多數台灣的電子大廠都在大陸設廠,因此我們的電子零組件又以輸往中國大陸為主,因此當大陸電子產品出口不斷擴大時,台灣對大陸出口的比例也跟著上升。最終的結果是,我們看到台灣出口產品往電子產業集中,同時,出口地區也更往大陸傾斜。此種出口產業與地區雙雙集中的現象必然會造成經濟風險的增加;而且現在看起來疫情似乎不會在短期內結束,也就是說,此種產業集中的趨勢似乎也不會停下來,政府部門應該有更積極的作為,來因應此一現象。
財政部7日公布2021年12月出口407.2億美元,歷年單月次高,全年進口值3811.7億美元、出口值4464.5億美元,皆創新高。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台灣對大陸出口中,以半導體為主的電子零組件高達1043.4億美元,占比55%,這是重中之重,這也是兩岸貿易的核心,是大陸需要台灣的地方。
日本財務省16日公布,11月出口額年增20.5%至7兆3670億日圓,連續九個月走高。由於零組件短缺導致減產的影響減弱,出口成長率三個月來首次轉強。
財政部將於8日(周一)公布10月進出口統計,預估10月出口年增率為21%~25%,達到連16個月正成長,出口規模估386億~402億美元,有機會挑戰400億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
財政部近日發布統計通報指出,2021年前八月中間產品出口年增33.2%,創近11年同期最大增幅,出口比重上升至78.4%,由於台灣出口的中間產品超過四成皆為「積體電路」,顯見台灣受惠於電子零組件出口訂單暢旺,因此挹注中間產品積體電路出口值。
財政部8日公布我國9月進出口統計。受惠於國際半導體需求提高,我國9月出口規模達到396.5億美元,創下歷年單月新高水準,而9月出口年增率為29.2%,維持強力擴張態勢,創連續15個月正成長。
財政部將在8日(周五)公布9月進出口統計。受惠於國際半導體需求暢旺,初估出口規模約378億~390億美元,有機會挑戰歷年單月新高水準(2021年8月為395.5億美元),而出口年增率上看23%~27%,有望維持強力擴張態勢,創連續15個月正成長。
新台幣今年以來至8月底勁揚2.65%,高居最強非美貨幣,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公布的8月名目有效匯率指數(NEER)統計,新台幣NEER飆至124.05,創史上最高紀錄;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也上衝至112.07、創逾15年新高。至於8月韓元REER則是下滑至105.43,已連續七個月低於新台幣REER,不利台灣出口價格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