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出口比例的搜尋結果,共119筆
中國今年第一季度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正往年度世界汽車出口冠軍邁進。外媒分析指出,就準備購買電動車的全球消費者而言,將有35%的機率會買中國電動車,如果你是在美國以外的地區,買中國電動車的機率會更高。
主計總處日前公布今年第1季的經濟成長率為負3.02%,創下2009年第3季以來14年最差,資深媒體人陳鳳馨對此分析,中美競爭下台灣被迫選邊站,對經濟影響非常大,想要擺脫經濟負成長的2大隱憂,包括出口市場的問題,以及民間投資縮手的疑慮,恐進一步衝擊整體內需市場。
大陸對台灣出爐的貿易壁壘措施,是否為取消ECFA前兆?農委會主委陳吉仲19日指出,ECFA要取消是有相關條文,目前沒得到相關資訊。對農業部門來說,ECFA內有早收清單,其中給予水果等產品免關稅,2010年後輸陸相關農產品貿易額逐漸增加,最高約60億元,但去年只約15億元,大幅度減少,代表農產品出口倚賴對岸的比例也是大幅減少。
3月20日經濟部公布台灣今年2月份外銷訂單421.2億美元,較去年同月份減少18.3%,為連續第6個月下滑;其中接單主要地區的接單金額均較去年同月份減少:美國及歐洲分別減少12.6%及13.1%,中國大陸及香港則大幅減少35.5%。
3月20日經濟部公布台灣今年2月份外銷訂單421.2億美元,較去年同月份減少18.3%,為連續第6個月下滑;其中接單主要地區的接單金額均較去年同月份減少:美國及歐洲分別減少12.6%及13.1%,中國大陸及香港則大幅減少35.5%。
2022年中美商品貿易額再創高峰,美國商務部7日公布數據顯示,中美全年進出口總額合計達6,905億美元,打破中美貿易戰全面衝擊前的2018年數據,再創歷史新高。然而,在新冠疫情影響下,中國失去美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轉由歐盟取代。
人口高齡化商機夯,台灣躋身全球輪椅類輔具第3大出口國!依經濟部統計,2022年出口金額1億2683萬美元,年增11.2%,連續兩年雙位數成長;此外,輪椅類輔具的零組件出口也突破9600萬美元,創歷史新高。
隨著1980年政府設置竹科,延攬海外人才返國,半導體產業在國內開始發展,政府當年出資所創立的台積電,如今已享譽國際,昔日內閣首長李國鼎、孫運璿的遠見,於此可知。
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交通大學碳中和科技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元豐8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近日,有美國媒體稱,歐美達成意向,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過剩產能為名,要對中國大陸出口到歐美的鋼鐵和鋁加徵關稅。雖然就此真正達成協議還要等一段時間,但這種做法不僅遭到了中國大陸政府反對,也受到了國際輿論批評。顯而易見,這對歐美掛在嘴邊的「應對氣候變化」毫無益處。
在今年1月1日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所引起的關注顯然不及《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因為RCEP雖然包括東協10國、中國、日本等15國,就經濟規模、人口及貿易值,大約均占世界3成,為全球最大型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但RCEP遠不及CPTPP 開放程度;再加上RCEP規定要在生效一年半之後才吸納新會員,目前最有可能加入的僅有香港,與CPTPP生效後即可接受新會員申請不同。而CPTPP迄今已經有台灣等5國申請加入,還有不少國家表達意願,CPTPP儼然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FTA。
台灣蘭花品質各界有目共睹,尤其2004年突破美國檢疫障礙,取得全球唯一可附帶栽培介質方式輸美的優勢,然而輸出美國蝴蝶蘭卻在9月中因檢出雜草被美國退櫃。立委指出,假如美國下令禁止輸入,蘭花產業很可能一去不復返。農委會表示,蘭花出口開箱查驗比例將提高到4%,也同步輔導業者的雜草管理。
全球晶片市況持續疲弱,作為亞洲第4大經濟體的南韓經濟受創,根據南韓關稅廳(Korea Customs Service)公布數據,南韓未能擺脫貿易逆差狀態,10月前10天,出口額較去年同期大減20.2%。
全球經濟衰退雜音四起,作為亞洲第4大經濟體的南韓,9月出口成長恐創下近2年最慢,以出口為導向的南韓經濟前景益發黯淡,加上企業獲利疲弱,進一步壓抑韓元表現,根據統計,今年以來韓元兌美元重貶超過20%,成為新興亞洲最弱勢的貨幣。
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8日指出,以去年進出口統計,台灣對陸、港出口占比約為42.3%,而大陸最大進口來源正是台灣,約占9.3%,其積體電路更有35.9%都仰賴台灣進口,顯見兩岸貿易高度相互依賴,幾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若貿易制裁升溫,恐將成為七傷拳。
財政部將於8日公布7月進出口統計結果。財政部估計金額上看417億~428億美元,年增率約10%~13%,有望創下歷年最強7月的表現,甚至挑戰歷年單月次高紀錄,並締造出口正成長連25紅。
日本10日舉行的第26屆參議院大選已大致完成開票作業,125位當選人全數底定。這次女性當選人多達35人,創史上新高紀錄;執政黨自民黨也單獨取得改選席次過半數勝利。
財政部8日將公布6月進出口統計數據,預測出口規模上看423億美元,有望創歷年單月次高、歷年最強6月的紀錄,至於出口年增率有望維持雙位數成長,約為11%~15%,締造出口連24紅。
儘管5月中國大陸封控干擾出貨動能,但全球晶片需求迫切與原物料價格高漲,助攻進出口表現。財政部8日公布,5月我出口規模達420.8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次高(僅次於今年3月的435億美元),且是歷年最強5月紀錄,年增率12.5%,出口連23紅。
據上觀新聞報導,受此輪上海疫情影響,4月份,上海口岸進出口總值在全國的佔比從年初的28.4%降至16.3%。但4月下旬以來,上海口岸外貿逐漸企穩。上海海關關長高融昆透露,5月迄今,上海海關已審核通過0.9萬份出口原產地簽證申請,貨值超過7億美元,環比4月同期分別增長了36%和57%,可見企業出口復甦跡象明顯。
4月以來,新台幣持續貶值,國內紡纖廠不論是上游的遠東新(1402)、新纖(1409),中游的力麗(1444)、力鵬(1447)集團及下游的成衣代工廠儒鴻(1476),因都是主要以美元計價的廠家,新台幣貶值,使公司接單、業外匯兌,均出現「正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