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出口配額的搜尋結果,共52筆
全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印度7月20日開始限制大米出口後,全球稻米供應緊張。同樣是大米出口國的越南、泰國,前者每噸大米出口價已竄升至全球最貴,後者價飆近3成。
路透引述不具名印度官員說法指出,該國即將於10月起的下個產季開始禁止糖出口,這是7年來首度下達糖輸出的禁令,歸因於雨水不足導致甘蔗產量銳減,使得官員決定先供應國內需求。
路透引述不具名印度官員說法指出,該國即將於10月起的下個產季開始禁止糖出口,這是7年來首度下達糖輸出的禁令,歸因於雨水不足導致甘蔗產量銳減,使得官員決定先供應國內需求。
中國相關部門3日宣布自今年8月1日起,管制半導體原料鎵、鍺出口。大陸專家分析,出口管制是種對等反制;鎵、鍺可能降低出口配額,價格上漲。大陸相關概念股也應聲飆漲。
紐西蘭與歐盟9日在布魯塞爾簽定自由貿易協議(FTA)。紐國6月底跟中國發表「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聯合聲明後,與歐盟簽FTA就成了總理希金斯(Chris Hipkins)首要任務,因為這對紐國帶來更具體而實質的經濟利益。
為反制美歐國家的晶片封堵,中國政府3日宣布對半導體原材料鎵和鍺進行出口管制,兩種金屬價格聞風上漲。考慮到向中國政府申請許可的過程或長達兩個月,已有企業表示將儘快申請。部分業界人士擔憂,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這次限制鎵和鍺,或是為了今後對稀土出口實施管制的「預演」。
俄烏戰爭為今年小麥重大風險事件,小麥期貨價一度衝上1,273美元!今年適逢強勢美元及美國國內供應緊張,導致美國小麥價格高昂。俄國在烏俄戰爭初期(3月~6月)提高出口關稅,對小麥出口實施配額管制,造就上半年的多頭行情,俄國在7月小麥豐收後,降低出口稅額,以支持小麥銷售量。俄羅斯因出口稅下降以及價格低廉,出口量大幅增加,導致小麥價格上檔承壓。加上美國小麥報價遠高於歐盟及烏俄,市場競爭力弱,導致新出口銷售下滑,小麥期貨近期曾一度下跌至723美元,短線反彈止穩。
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政府可能會對今年大幅提高成品油出口配額的提議進行調整,將該計劃延長至2023年。這一方面是要權衡提高出口量對經濟的好處,也是考慮國內低庫存和營運方面的挑戰。
俄烏衝突3個多月來,有20多國祭出農產品出口禁令,產生骨牌效應,大陸專家普遍認為,全球糧食供需基本處於平衡狀態,中國基本口糧完全能自給自足,糧食保護主義風潮不會明顯影響中國,但作為糧食進口大國,中國需要進一步在海外,拓展大豆、玉米、油料等廣義糧食需求的進口管道,以規避國際市場動盪不安帶來的風險。
為避免國內糖價因供應吃緊飆漲,全球最大糖生產國印度,計畫6月1日起限制糖出口,將這個產季的出口量上限設在1,000萬公噸,這是印度政府六年來首度出手管制,恐推升全球糖價。
為避免國內糖價因供應吃緊飆漲,全球最大糖生產國印度,計畫6月1日起限制糖出口,將這個產季的出口量上限設在1,000萬噸,這是印度政府六年來首度出手管制,恐推升全球糖價。
俄烏戰爭演變成全球糧食危機,七大工業國(G7)矢言反擊俄羅斯發動的「小麥戰爭」,將緊急協助烏克蘭穀物出口;同時,印度、北美等極端氣候影響收成,印度更禁止小麥出口,升高糧食保護主義,加劇危機。全球搶糧大戰愈演愈烈,中小型散裝船可望受惠,日租金飆至逾3萬美元,未來糧價、運價恐將維持高檔向上。
大陸新冠疫情持續蔓延,日前傳出「稀土之都」內蒙古包頭市發現確診病例,並自25日起實施為期1周的封城措施。包頭是大陸重要的稀土和鋼鐵生產基地,稀土儲量占全大陸87%,市場擔憂,封城恐影響稀土供應,進而影響電子資訊、化工、機械、航空等產業。
俄羅斯在周一暫停了對前蘇聯國家出口穀物,並禁止大多數糖類的出口,但俄羅斯一名官員表示,將在現有配額內對部分貿易商發放特殊出口許可證。
三位知情人士9日表示,由於烏克蘭戰爭引發對供應的擔憂,中國政府已要求國有煉油企業考慮在4月暫停出口汽油和柴油。
路透5日引述行業消息人士表示,中國將2022年首次分配的成品油,主要是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料出口配額量減少一半以上,同時將低硫燃料油的配額提高30%。這批成品油出口配額共計1300萬噸,較2021年首批配額2950萬噸減少56%。
中國大陸正在就現代高科技產業極為關鍵的稀土產業進行大規模整併,以重組稀土生產企業,有效掌控稀土的生產與出口。這家新組建的企業將佔有全大陸稀土開採配額的70%,在目前大陸擁有全球80%稀土供應量的基礎上,這家整併後的大陸國營企業將握有全球超過半數(56%)以上的稀土份額。
為減輕當前稀土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的局面,中國日前調高2021年稀土開採及冶煉總量,調幅高達兩成,將其稀土產量水準提升至歷史最高點。分析指出,中國調升稀土產量,有利於減輕製造商供應緊張的問題,惟近日美國對中國稀土發起232調查,後續對全球稀土市場影響值得關注。
近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經濟造成的影響甚鉅,率先走出疫情的中國也搶先各國經濟復甦。聯合國最新報告指出,中國在全球出口總額所占比重於2020年已上升至將近15%,穩坐全球之冠,但隨中國內需增加以及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主導地位恐將見頂。
自3月起,第3波新冠疫情席捲歐洲,歐盟領袖25日召開視訊峰會,針對疫苗大戰,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要求藥廠阿斯特捷利康,必須履行對歐盟的供貨承諾,否則將禁止出口疫苗到其他區域。歐盟也同意,在區域內加快AZ疫苗製造。特別的是,為彰顯歐盟與美國的跨大西洋聯盟合作,美國總統拜登也受邀與會,是繼11年前歐巴馬之後的第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