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出血性中風的搜尋結果,共98筆
腦血管疾病是僅次於癌症、心臟疾病及肺炎的第4大死因,為掌握搶救黃金期,健保署昨宣布放寬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的給付條件,原僅給付發病3小時內,10月起擴大為4.5小時內。以50毫克的藥品為例,每支1萬7815元,成年男性每次使用2支,女性則每次使用1支,預計1年將新增1600人受惠,增加6900萬點健保支出。
腦血管疾病是僅次於癌症、心臟疾病及肺炎的第四大死因,為掌握搶救黃金期,健保署今宣布放寬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的給付條件,原僅給付發病3小時內,10月起擴大為4.5小時內。以50毫克的藥品為例,每支1萬7815元,成年男性每次使用2支,女性則每次使用1支,預計1年將新增1600人受惠,增加6900萬點預算。
曾任屏東縣藥師公會理事長的鄭仲智,5日獲屏東市公所表揚模範父親,從小患小兒麻痺的他,從不向命運低頭,7年前還因感同身受當起「行動藥師」,騎著三輪身障機車四處送藥,3年前因防疫過勞中風,嚇壞家人,所幸他積極復健得當,今年又復出送藥,以他為傲的一雙兒女也遵循他的腳步成了藥師。
桃園1名30多歲陳姓女子,平時身體健康、沒有抽菸也沒有慢性病史。因突然出現眼睛偏斜、無法說話、右側顏面麻痺及右側肢體無力送至急診,經腦部電腦斷層及神經學檢查後,診斷為左側中大腦動脈梗塞性中風。發現她罹患罕見毛毛樣血管病變,醫師也呼籲若有類似症狀盡快就醫,以獲得疾病控制。
根據衛福部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在國人10大死因排第5位,平均約42分鐘就有1人死於此疾病。很多人常會覺得脖子緊是中風前兆,事實上,心臟外科醫師甘宗本表示,骨骼受傷或退化也可能造成頸部不適,他更提到梗塞性腦中風初期症狀不明顯,務必要牢記「FAST」口訣,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期。
民眾量血壓會有收縮壓、舒張壓兩個數值,究竟哪個數值對健康較重要?醫師表示,兩者都重要,但若要選出一項,收縮壓更為重要;因為收縮壓對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等疾病的發生有更大影響。
趙建銘弟弟趙建勳今(9)日傳出病逝消息。據悉,趙建勳因腦動脈瘤破裂,使用葉克膜急救仍無效,享年50歲。腦動脈瘤可稱作是「腦中的不定時炸彈」,一旦破裂就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台安醫院腦、脊髓神經內科陳允中醫師指出,腦出血有2明顯徵兆要注意,包括頭痛且伴隨其它神經學症狀,以及發生如雷擊般的瞬間頭痛,若有上述情況,千萬不能拖要盡快就醫。
美國一名26歲男子因為打噴嚏時用力過猛,血塊立刻從鼻腔噴出,讓他當下感覺「腦袋快炸掉了」,接著便陷入昏迷。男子被緊急送醫後發現,大腦裡的動靜脈瘤因為打噴嚏時用力過猛而爆裂,甚至導致中風,後來花了數年時間復健才得以恢復健康。
一名58歲的女子時常頭痛,一頭痛她就吃止痛藥,親友勸她去檢查腦中有無異常,經檢查後才知其大腦有一個1公分大的腦動脈瘤。醫師表示,腦動脈瘤好發於45歲以上者,與高血壓密切相關,據推估台灣約有529萬人罹患高血壓,民眾須小心此高致命性的腫瘤,平時要注意血壓數值是否正常。
許多人習慣每天來杯咖啡,台灣人一年就喝掉28.5億杯咖啡,咖啡族不免擔心,愛喝咖啡到底對身體有什麼影響?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龍則表示,每天喝1杯咖啡不只可以提神,還可以降低腦中風的風險。
新竹40歲健身教練平時重視體態與飲食,沒想到中風居然找上門,突然頭暈,右側手腳酸軟無力,跌倒在地,中醫大新竹附醫經檢查發現,他先天左腦血管狹窄,加上睡眠與飲水不好足,過度疲勞,引發腦梗塞缺氧損傷,中醫科醫師吳柏鋒以中藥調養和針灸及做運動復健改善,已可以自行來門診治療,並恢復負重肌力訓練。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今年7月餐敘時,因右側大腦出血性中風,送醫緊急開刀,近期傳出他將返回台中老家休養。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回應,謝謝仁愛醫院給蔡很好的照顧,他去看過蔡,既然狀況穩定,家人也希望回到家裡休養,因此他已聯絡台中慈濟,讓他回家休養。
身體半側軟癱、眼歪嘴斜是一般中風給人的印象,但真正的危機在於,相較於大中風,老人家最常發生的其實是大腦血管的輕微梗塞或出血,它可能症狀不顯眼,或根本沒徵兆,讓人很容易掉以輕心。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歷經10年興建,北市府特別在7日舉行感恩日活動,向曾奉獻一己心力的夥伴,獻上最誠摯的感謝,台北市長柯文哲也親臨現場,柯文哲表在致詞時甚至一度哽咽提到,北藝原本是副市長蔡炳坤督導的業務,他過去1年中很重要的工作,他很期望今天到來,還是藉這個機會謝謝蔡副市長對北藝的貢獻。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驚傳疑似腦中風送醫,目前仍在觀察治療。炎夏高溫可能增加中風危險因子?醫師提醒,若本身為高風險族群者,要注意慢性病控制,當疑為中風症狀發生時,務必第一時間送醫,才有機會獲得更佳的預後,減少殘障、失能甚至死亡風險。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11日晚間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餐敘行程時,突身體不適倒下,緊急送往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救治,原先一度傳出蔡「不大樂觀」,經醫護團隊開刀救治,目前恢復穩定,未來一周是觀察期。
平時相當注重保養、健康的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今(11日)晚間驚傳與市長柯文哲餐敘時,突然全身癱軟傾斜,在一旁的柯文哲問說:「怎麼了?」見蔡炳坤神情不對,研判必須由救護車送醫開刀救治,據了解蔡是出血性腦中風,情況相當緊急、不樂觀。北市府則表示,涉及病患隱私,不便透露病情細節。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今晚驚傳身體不適,緊急送醫。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消息人士透露,台北市長柯文哲今(11日)晚與蔡炳坤、台中市副市長令狐榮達等人一起用餐時,蔡吃到一半「突然倒下」,據傳左手臂無法舉起,說話有困難,所幸意識仍清醒,柯文哲立刻將他送去仁愛醫院治療。
衛福部台北醫院日前收治1名76歲女姓患者,她在就醫前就感到頭痛、噁心,之後又陸續出現腹瀉、手腳無力的症狀,症狀出現2日後,家人陪同就醫時,已經昏迷且2眼瞳孔大小不對等的情況,醫院從患者無外傷且具高血壓病史研判,很可能為腦出血,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由動脈瘤破裂引起的蜘蛛膜急性下腔出血,再以顱內動脈瘤血管內栓塞治療術順利治療。
三高控制不良及肥胖是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不過,突然發生腦中風是否與特定的誘因有關?暴怒、情緒不安與劇烈運動,是否真的會促使中風發作?《歐洲心臟醫學雜誌》近期所刊登的研究認為,暴怒、情緒不穩定、劇烈運動等有可能導致交感神經張力增加,進而增加腦中風風險,研究團隊宣稱這些危險因子,應作為預防二次中風的照護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