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出貨量的搜尋結果,共4,711筆
蘋果iPhone 15系列新機已經正式開賣,雖然網路上有非常多吐槽iPhone 15系列的聲音和評論,但是預訂和現貨發售依然火爆,大陸各蘋果直營店內人滿為患,除了預定訂用戶取貨外,還有不少消費者前來體驗新機,顯示iPhone 15仍有較高的青睞度。
蘋果iPhone 15新機22日開賣,銷售情況優於市場稍早預期,對此,天風國際蘋鏈分析師郭明錤認為,從iPhone初期銷售結果調查分析,蘋果公司第四季iPhone收入與利潤,有望超出預期。
低迷已久的智慧型手機市場近期再度迎來市場關愛眼神,主因被美國制裁已久的中國手機大廠華為,於8月29日無預警推出旗艦型智慧型手機Mate 60 Pro,以及蘋果9月13日推出的iPhone 15新機並未如市場預期調漲價格(主要指美國市場)。華為重返手機市場所引起的品牌市占率消長,以及美中雙方科技戰升級的蝴蝶效應,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中鋼(2002)受惠於鋼價、出貨量雙增,8月終於「盈」了!自結8月營收305.5億元、月增8.3%,稅前盈餘4,210.7萬元,終結6月以來連二月虧損的低潮,累計前八月累計稅前盈餘為13.24億元。由於第四季盤價續漲,加上進入市場需求旺季,市場樂觀中鋼至年底前業績可望月月高。
中鋼(2002)上月公布盤價,漲幅符合預期。鋼廠仍有原物料成本高的壓力,價格尚且需要反映,中鋼今年後續盤價,跟隨國際行情走勢。法人預估,在原料價格偏高,可令鋼價有撐,但個股獲利成長動能仍待關注,出貨量能將持續留意。
淨零碳排趨勢下,全球已有150個國家努力淨零中,乘用車持續電動化、智能化,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各項規範定調,汽車產業未來30年皆將以智慧電動車為方針,創造出「智」與「能」的潛在商機,供應鏈大爆發,電動車基金後市可期。
華為新機上市來勢洶洶,除了已提前線上發售的Mate 60和Mate 60 Pro外,還將發表Mate X5折疊機,這款最新折疊機頂規12GB+1TB售價,高達人民幣1.69萬元,約新台幣7.45萬元,是首台售價突破7萬元的手機,更是史上最貴智慧手機,大陸網友更稱其為「電子茅台」。
水泥廠在全球減碳趨勢下,積極搶進ESG市場,提振獲利能力。台泥(1101)在新能源等多元化事業的加持下,上半年的毛利率年增十多個百分點;亞泥(1102)推出低碳卜特蘭石灰石水泥、低碳墁砌水泥等減碳產品,今年銷量可成長1倍;國產建材(2504)研發的碳礦化混凝土,預期銷量也將呈2位數成長。
華為5G旗艦手機Mate 60 Pro提前開賣,引發大陸民眾搶購,有研調機構預測,iPhone 15在大陸市場可能損失近4成銷量,不過昨晚iPhone 15開放預購後,蘋果中國官網瞬間崩了(大當機),首批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約1分鐘內賣光,出貨預計要等1個月。對此,不少大陸網友吐槽「不是說沒錢嗎?」、「嘴上說不買,身體都很誠實」。
在新旗艦機推出後,華為Mate 60系列成全球當前最受關注的手機,消費者在大陸瘋搶新機款。華為經銷商預測,若產能都充足,Mate 60系列全球銷量有望達到5,000萬支規模,較前一代Mate 50系列大增逾400%。
蘋果發表會落幕,重返旗艦手機市場的華為14日宣布,其新品發表會在25日登場。華為隨後公布新折疊機Mate X5售價為人民幣12,999元起,並暗示好戲接連登場。
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預估2023年的摺疊手機出貨量約為1,830萬,年增43%,占今年智慧型手機市場僅1.6%。2024年出貨量則預期再成長38%,約2,520萬支,占比小幅擴大至2.2%。若以中長期來看,TrendForce認為,摺疊手機市場持續擴大勢在必行,2027年出貨量有機會達到7,000萬支,占智慧型手機市場約5%。
折疊機的滲透率可望逐步提升,據TrendForce研究,2023年折疊手機出貨量約1,830萬支,年增43%,占今年智慧型手機市場僅1.6%,2024年出貨量則預期勁揚38%,滲透率擴大至2.2%,中長期來看,TrendForce認為,折疊手機市場持續擴大勢在必行,2027年出貨量有機會達到7,000萬支,占智慧型手機市場約5%。
蘋果新機iPhone 15新機13日正式亮相,非蘋陣營中,華為已推出Mate 60 Pro、Mate 60 Pro+和折疊旗艦機Mate X5,小米也推出Redmi Note 13系列新機,三星電子新機Galaxy S24系列可能提前上市,各品牌大打機海戰術「仙拚仙」。
蘋果發表會落幕,內外資研究機構注意力迅速放在新iPhone銷量預測上,繼富邦投顧、海通國際證券等下修iPhone 15系列出貨預期後,瑞銀證券最新也將新iPhone下半年備貨量由8,000~9,000萬支,降為7,800萬支,綜合各大研究機構想法,新iPhone今年總出貨量恐不及8,000萬支,成為共識。
伺服器機殼廠勤誠(8210)8月營收7.4億元,月增4%,年減27.8%,累計前八月營收56.12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18.85%。公司表示,現有AI相關專案陸續出貨、CPU新平台也帶動新品上市,明顯放量時間預計會落在第四季,營運動能可望回溫。
基站天線、車用影像、GPS穿戴應用專業設計研發、ODM、品牌業者-天凱科技(6784)上半年營運逆勢上揚,第四季新產品上市點火新動能;天凱上半年財報顯示,上半年營收1.26億元,年增達37%,但由於產品組合改變,毛利率下滑,上半年營運出現小幅虧損。展望第四季,在戶外基站天線、汽車影像、手持高爾夫GPS裝置等三大產線新品上市及產業景氣回溫,今年天凱營運不看淡,明年更值得期待。
半導體市況趨緩,三大成熟製程晶圓代工廠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8月營收維持降溫,其中聯電及世界先進均低於上月,力積電8月營收雖小幅月增1.2%,但仍是今年相對低檔水準;業者預期,半導體產業今年下半年維持平淡市況,產業回溫恐怕將延至明年上半年。
系統電(5309)8月合併營收2.55億元,月增10.7%、年減15.33%,受惠於TPMS(胎壓偵測器)出貨不斷上升及儲能業務逐漸回溫,系統電終在8月突破長達四個月的營收低谷,整體成長水平回歸正軌,下半年表現持續看好。
雖然今年消費電子旺季不旺已經確立,但產業庫存調整最壞情況已過,隨著供應鏈補庫存急單出現,面板、PC相關已有多檔個股單月營收重回年增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