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出雲級護衛艦的搜尋結果,共20筆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Izumo-class Helicopter destroyer)加賀號(DDH-184),經過長達17個月的升級工程後,本週四(14)正式從吳基地(JMSDF Kure Naval Base)啟航成為具備部署F-35B「閃電II」(Lightning II)垂直起降戰機能力的準航空母艦,進一步加強海上自衛隊在太平洋地區戰力,使其成為日本的第2艘準航母。
美國海軍部長戴杜羅(Carlos Del Toro)近期結束日本訪問,並將已完成部分F-35B戰機運用改裝的海上自衛隊「出雲號」直升機護衛艦(DDH-183),直接在推特貼文中稱為「日本航空母艦」,毫不顧忌日本政府為減輕違憲疑慮和周邊國家反感,持續避免將該級艦稱為航空母艦的宣傳策略。
中方海軍正在打造兩棲攻擊艦,以支援攻台,或是登陸南海爭議島嶼等軍事行動。
美國國務院周四已同意,將以約230億美元(近6800億台幣)的代價,軍售日本105架F-35戰機,使它成為僅次於美國之後,擁有最多「閃電II」(Lightning II )戰機的國家。
解放軍快馬加鞭,火速打造了075型兩棲攻擊艦,並提前在25日,也就是中共10月1日建政70周年紀念之前,讓首艦下水,並於26日展開海試。
日本政府擬將海上自衛隊出雲級護衛艦「航空母艦化」,今天宣布在護衛艦上起降的戰鬥機選定為具短場起飛、垂直降落功能的美國製匿蹤戰鬥機F-35B。
《產經新聞》報導,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大型的護衛艦「出雲號」與美國核子動力航空母艦「雷根號」10日起在南海舉行聯合軍演。美日代表性的艦船一起展開艦隊行動,旨在向擴張海洋勢力的大陸誇示抑制力。
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滿載排水量達2.6萬噸,看來宛如小型航母,但日本官員還不確定,究竟要如何處置它們。
東京已通過新版防衛計畫大綱,要把兩艘出雲級護衛艦變身航母,並在艦上配置F-35B短場/垂直起降戰機。
日本打算改造反潛直升機護衛艦,讓它們成為能搭載F-35B的攻擊型航母。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INF Treaty)後,航母在印度洋-太平洋上還有什麼未來性?《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在一篇分析中指出,由於陸基導彈成本極為低廉,只要在亞洲有足夠的盟友讓它裝置陸基彈道導彈或巡航導彈,美國根本就不必大老遠從本土派出陣容浩大、花費如流水的航空母艦或其他大型艦艇,未來整個印太戰略的執行方式都需要重新思考。
在美國雙管齊下,以行使自由航權為名,加強南海海空巡航,挑戰北京的造島擴權行動後,日本海上自衛隊21日也宣布,將從8月26日起到10月底,派包括出雲級大型直升機護衛艦「加賀」號在內的3艘護衛艦,前往南海與印度洋,和海域周邊國家海軍共同演訓。
據美國星條旗報(Stars Stripes)報導,受限於二戰和平憲法第九條規定,日本不被允許擁有「自我防衛」之外的軍事裝備,但隨著地緣形勢日趨複雜,有修憲打破障礙的安倍政府,似乎持續進行研究如何讓現役最大型的出雲級(Izumo-class)與日向級(Hyuga-class)直升機護衛艦升級,讓其變成可以停放短場起降模式的F-35B型戰機(F-35 Lightning II)的類航空母艦,藉此強化其海空戰鬥力。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18日援引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安倍政府規劃在今年年底提出的《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畫》中,規劃採購一定數量的F-35B閃電二式匿蹤戰機。報導指出安倍政府考慮將相關費用編列於2019財政年度中,以期F-35B自2024年起交機。
二戰時航母取代了戰列艦,成為海上霸權的象徵至今。然而近年來也不斷有航母質疑論的聲浪,認為航母太大,容易成為導彈攻擊的目標,且航母造價太高,建造航母不划算。然而美國研究機構卻指出,未來10年全球將添9艘新航母,顯然在各國海軍心中,航母仍未過時。
日本現役的2艘出雲級軍艦,雖然被日本國內稱為護衛艦,但無論從外觀還是實際功能上來講,都被國際視為直升機母艦,一旦有需要更可以改為輕型航母,但陸媒指出,這兩艘軍艦若想要具備完整航母戰力,需10年時間。
中國大陸航空母艦「遼寧艦」,預計7月訪香港,並將開放給香港市民參觀,展現中國海軍實力。但日本軍事專家很不客氣地認為,日本出雲級護衛艦,可以在半小時內將遼寧艦擊沉。
日本海上自衛隊大型護衛艦「加賀號」日前服役,中國大陸軍事專家認為,日本若加以改造,向美國採購並配備可垂直起降的F-35戰鬥機,加賀號與姊妹艦「出雲號」將升級成真正的航空母艦。
二戰後日本「最大規模的海軍秀」即將在5月登場!日本計畫派遣的「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將進行為期3個月的南海巡航。據了解,此巡航預定停靠新加坡、印尼、菲律賓和斯里蘭卡,菲國總統杜特蒂可能登艦參觀。有未獲官方授權的匿名人士透露,此艦將與美國海軍一起在南海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