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分子醫學的搜尋結果,共42筆
清華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第2屆新生7月31日開學,而教育部也已核定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8月1日將正式更名為「生命科學暨醫學院」,原來的生科院學士班也將同步更名為「生醫學院學士班」,清華大學明天起有「醫學院」了。
近年來民眾健康意識漸抬頭,致力推廣預防保健理念的日紅生活於15日假世貿一館舉辦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展示多款MIT「水解氫氣機」,提供全方位、從頭到腳的「全氫呵護」,歡迎民眾前往D0213攤位參觀。
俄烏戰爭以來,讓受到疫情影響而大亂的全球供應猶如雪上加霜,影響遍及糧食、石油天然氣、原材料甚至半導體晶片。日前俄羅斯宣布禁止出口氖氣,讓新冠疫情以來便出現嚴重短缺的晶片市場出現大幅震盪。雖說氖氣這項惰性氣體短缺確實會影響晶片產能,但範圍僅限於中低階晶片,高階晶片不受氖氣供應的影響。而中低階晶片製程使用的氖氣半年來價格不斷上漲,多數廠商已有充足儲備,影響也更為有限。
2007年日本醫科大學太田成男教授在美國《自然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 2007 Jun;13「6」:688-94.)首次發表有關氫氣與抗氧化的相關論文後,瞬間引爆氫分子應用的研究熱潮,短短十多年時間,有超過1,000篇以上的臨床研究與學術論文,全球醫學界都重視氫分子醫學研究,對於預防醫學以及人類健康所帶來的影響!
為表揚台灣女科學家卓越貢獻的「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已連續舉辦15年,2007年台灣萊雅為樹立標竿及典範以鼓勵女性參與科學,聯合吳健雄學術基金會共同發起設置「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多年來素有台灣「女性諾貝爾獎」之美名,顯見該獎項的學術地位與指標意義。
想要馬釘,丟了鞋子。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斥資千萬成立精準醫學實驗室,16日啟用,設置分子檢測先進儀器,透過核酸定序檢測與代謝基因檢測等預防醫學相關檢測,包括心血管疾病、失智風險分子診斷評估、抗老指標檢驗等,還可應用於寵物檢測等多元領域,未來也將與鄰近成大及業界密切合作,提升研發量能。
永豐餘10日舉辦「永豐餘學院」成立大會暨永續循環科技高峰會,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以「醣經濟的文藝復興」為題分享指出,永豐餘以農業起家、造紙奠定基礎,並致力於能源、材料和數位領域的研發與創新,「纖維」和「澱粉」是造紙的重要元素,兩者從結構來看都是「醣」,造紙過程中,從種植經濟森林、製漿造紙到餘料再利用,追本溯源其實都和醣有關,永豐餘早已踏入「醣」的世界。
十年磨一劍,致力於提升及強化褐藻醣膠學術研究與應用範圍的台灣褐藻醣膠發展學會,十餘年積極推動褐藻醣膠之運用及認知,使得褐藻醣膠能廣泛運用於人體健康、美容、保健。秘書長顏明德博士闡述,學會還有一項重要任務-持續發表相關研究成果,除了已經舉辦12屆年度國際研討會,以及透過官網、臉書專頁、媒體報導、各類出版品發布褐藻醣膠相關科研進展,也積極透過健康、科普相關平台,將專業的學術內容轉化為容易理解的素材,幫助大眾認識這個來自海洋的珍貴資源。此外,學會亦將與台灣聯合抗癌協會等社福機構合作,推展公益。
亞洲生育率在全球墊底,台灣的出生率更是全球排行最低,為挽救超低生育率,政府七月上路的試管嬰兒補助方案,擴大不孕症治療及體外人工授精(IVF)的補助對象。國內精準醫療廠商奎克生技與創源生技共同舉辦「國際生殖醫學趨勢線上論壇-個人化試管嬰兒新時代」,希望經由論壇與來自東南亞各國專家及醫師們,分享個人化生殖醫學基因檢測技術最新進展及臨床成功案例,希望運用最先進的生物科技與國際生殖醫學專家聯手,協助提高生育率。
台灣出生率全球排行最低,為挽救超低生育率,政府七月上路的試管嬰兒補助方案,擴大不孕症治療及體外人工授精(IVF)的補助對象!奎克與創源生技在也將在周日(10/17)17日共同舉辦「國際生殖醫學趨勢線上論壇-個人化試管嬰兒新時代」,希望藉由生物科技技術與國際生殖醫學專家聯手把脈,協助提高臺灣生育率。
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老化衍生的相關產業可謂是「大健康產業」最具前瞻性的潛力產業;有鑑於此,亞太精準抗衰老醫學學會「精準老化醫學課程醫師培訓」10月正式在台灣中山醫學大學開課,這也是國內首屆新概念精準老化醫學醫生資格認證培訓(APPAM)課程,課程跨醫院、學校合作,學員獲得資格認證後,將可獲得將獲得高含金量權威證書。
精準醫療大廠奎克生技將於10月與創源生技共同舉辦「國際生殖醫學趨勢線上論壇-個人化試管嬰兒新時代」,藉由分享生殖醫學基因檢測最新技術及臨床成功案例,盼與國外專家群聯手協助各國提高生育率。
前中研院院長、現任生策會會長翁啟惠,在陸續拿到沃爾夫化學獎、威爾許化學獎(WelchAward in Chemistry)後,外界視為離諾貝爾獎之路已差最後一哩路!
肝癌是台灣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目前缺乏有效治療方法。小分子褐藻醣膠萃取自各種褐色海藻是一種硫酸多醣,國家衛生研究院與中華海洋生技產學合作,探究小分子褐藻醣膠抑制肝癌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之機轉與價值,研究成果於2020年12月21日發表於國際期刊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臨床和轉譯醫學)(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ctm2.252)。
在生物醫藥領域超前部署並獲得醫病高度評價的儕陞生化,今(2020)年小分子植物萃取生物技術於醫學應用及醫材研製大躍進,即阿茲海默症及血管性失智藥品,以及用於潰瘍傷口的藥品,經美國FDA核准,已分別於美國及臺灣進行臨床試驗;由於所研製醫藥品均是現階段醫學高經濟規模藥品,待臨床驗證確效後,將有機會讓人類生活更加精采有意義。
目前市面尚無有效藥物可治療阿茲海默症,成功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張南山發現「Z小分子蛋白」,與印度製藥公司Lazuline Biotech9月初達成合作協議,預計耗時2、3年將Z小分子蛋白推進臨床試驗,若開發成功,未來將可透過疫苗達到預防、治療癌症及老年失智症雙重療效,是近年國際合作重要里程碑。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全民防疫刻不容緩。位於南部科學園區的泉沂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新冠病毒快速核酸檢測試劑的開發,以60分鐘的螢光反應時間即可完成檢測結果,與高雄醫學大學一同投入防疫檢測試驗。
武漢肺炎擴散,自身免疫系統抵抗病毒及各種感染侵襲的天然防線也引起話題。尖端醫(4186)表示,因武漢肺炎疫情,免疫細胞應用詢問激增,將陸續開發各式生長因子、營養品與保健品來調節免疫功能、活化幹細胞、增加抗體,並以細胞治療技術為客戶實現預防、保存等的健康服務。
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所副教授陳韻晶、助理教授魯才德,近期共同研發出對付癌細胞的最新療法,可在注射特殊一氧化氮奈米載體後,把惡性腫瘤血管「正常化」,即可為癌症藥物和免疫細胞「造橋鋪路」,讓治療部隊如木馬屠城般進入腫瘤內部,有效殺死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