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分散生產基地的搜尋結果,共28筆
雖然先前全球半導體製造版圖多以亞洲市場為主,特別是台灣為生產大宗,更是先進製程的主要座落基地,美國的半導體製造占全球的比重反而僅剩下12%的水準,此現象主要是反映全球自由貿易、專業分工型態運所產生高效率的局面。
和碩(4938)旗下鎧勝董事會決議通過投資和碩越南資公司PEGATRON VIETNAM COMPANY LIMITED,交易總金額約為29.72億元新台幣。和碩表示,主要是因應業務需求的長期投資。而外資出具最新報告也點出,越南投資是落實和碩分散生產基地的策略。但,非美生產的積極度,和碩仍略遜於鴻海。
去年底,疫情造成越南紡纖供應鏈斷鏈,全球品牌服飾廠已將多產地列為採購條件;為分散生產基地、爭取客戶認同,聚陽(1477)、廣越(4438)、冠星-KY(4439)指出,意識到多產地戰略的重要性,未來,將考慮到非東南亞地區設置生產線。
2021年台灣PCB產業鏈海內外總產值創新高,2022年前景也依舊看好,但全球經濟成長面臨諸多挑戰,從地緣政治、疫情、中國限排限電、晶片短缺、烏俄戰爭、封控、通貨膨漲等,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理事長李長明認為在諸多關鍵議題中,生產基地過於集中影響甚鉅,為分散生產基地,泰國漸受重視。
全球主要服飾品牌紡織供應鏈,自2012年開啟集中化重組以來,歷經過2018中美貿易戰,疫情期間更有加速整合趨勢。為因應採購方式的改變,紡纖廠也動員起來,透過擴充產能或垂直整合等方式,把「大者恆大」做好做滿,留住並爭取更多訂單。
高科技材料設備供應商華立(3010)無畏通膨升息、俄烏戰事及大陸封城為全球經濟抹上一層陰霾,首季營收逆勢創下195.1億元高峰,獲利7.68億元,年成長28.65%,每股盈餘3.26元,優於法人圈預期。
資誠(PwC Taiwan)聯合會計師事務所5日主辦「新冠時代 布局越南供應鏈重組新思維」研討會指出,根據資誠《2022台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越南是台灣企業眼中第四重要的國家,其中金融服務產業及工業製造產業分別有37%及24%的受訪者將越南視為對企業未來一年整體成長的重要國家。
高端精密沖壓大廠和勤精機(1586)2日公布5月合併營收2.08億元,月增1.26%、年增3.23%;累計前五月合併營收10.4億元、年增26.42%。和勤表示,隨著新產品與電動車零件新品項量產、硬碟零件轉單效益,及下半年傳統旺季到來,公司營收雙成長表現可望持續到下半年。
過去台積電生產、研發布局重鎮均以台灣為重,目前此趨勢也未改變,特別是南科為5奈米、3奈米的生產大本營,中科為6、7奈米的量產基地,至於2奈米未來將回歸竹科,同時設立容納8000研發人力的貝爾實驗室,主要負責下一世代半導體技術的研發。
日前曼谷鬧區的素坤逸商圈開始出現了電動嘟嘟車,沒有引人注目的引擎噪音與排煙,只有輕巧的車身穿縮在大街小巷,詮釋新的曼谷城市印象。響應世界大國環保減碳的決心,泰國政府訂下政策目標,預計於2025年可年產250,000輛電動車、3,000輛電動巴士及53,000輛電動機車,以成為東協電動車生產之主要據點;2030年期望能年產750,000電動車,並於2035年起泰國國內新車只賣電動車。
精密齒輪大廠鈞興-KY(4571)去年營收、EPS同步改寫史上新高,20日股東會通過每股配發現金股利3.6元,配息率60%,並完成4席董事、3席獨董改選。
緯創(3231)近期遭外資持續性減碼,昨天雖獲外資小幅買超,但累計外資持股比已降到51.68%。緯創近年來持續分散生產基地,10月中為擴充產能,緯創再透過馬來西亞子公司Wistron Technology(Malaysia) Sdn. Bhd以馬來幣1.2億元(相當於2874萬美元)收購Western Digital馬來西亞工廠。此次的收購動作,外資認為有助明年新智慧型喇叭(speaker)專案出貨,而該布局也符合公司的全球布局計畫。
台股傳產高價股搶表現,窗簾大廠億豐(8464)營運成績單亮麗,外資賦予最高目標價達450元、超越歷史高點,激勵股價再刷波段新高,瑞銀證券則相中股價落後的豐泰(9910),一舉由「賣出」升評「買進」;傳產強恆強、谷底翻題材俱足,正搶占穩健型資金進一步加持。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自1月在大陸大爆發,但今年第1季台商兩岸PCB產值未受明顥影響,根據TPCA(台灣電路板協會)統計,今年第1季台商兩岸PCB產業產值達新台幣1369億元(約45.4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0.5%,預估今年第2季產值可達新台幣1552億元,受惠於5G基地台、網通設備及伺服器等強勁的應用市場需求,台灣電路板產業因中高階品掌握性較高,下半年仍可樂觀看待。
機殼廠鎧勝-KY(5264)今(18)日召開股東會,通過配發現金股利1元。展望未來,鎧勝董事長程建中指出,雖然第1季受疫情影響,致使公司虧損,但第2季出貨已正常,產能也逐步恢復,有望單季轉虧為盈。
大陸通過港版國安法後,美國總統川普果然放話反制,外資圈人士說,從川普釋出的取消香港特別關稅地位,但未有明確時間表,亦未撕毀中美貿易協議進度,市場解讀影響性並不高,美股主要指數28日均收紅,強調不必對台股恐慌以對。
神基(3005)今早在林口舉行股東會,由董事長黃明漢主持,黃明漢表示,神基在分散生產基地方面,依供應鏈可支援作相關建置,由於台灣供應鏈成熟,因此已在桃園買地擴大生產,生產項目仍在思考中,今年資本支出不考慮10億土地購置部分,則是維持每年在7~8億元水準,今年維持營收正成長要非常努力,在後疫情時代,神基持先蹲後跳的「健身」精神。
上銀科技今年第一季合併營收下滑,每股虧損0.42元,是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虧損。1月合併營收是谷底,2月起合併營收逐月回升,4月達17.4億元,月成長28.7%,5、6月訂單滿載,部分產品在手訂單達3~3.5個月,第二季合併營收可優於第一季,產能利用率提升,毛利率可比第一季提升。
新冠肺炎(COVID 19)爆發至今,確診與死亡人數不斷增加,造成全球恐慌,各界都齊心防疫,金寶(2312)今舉行產品發表會,並展示推出結合3D印列、AI人工智慧等高科技研發經驗與長期全球佈局優勢下所推出的系列防疫產品,包括呼吸器、3D防護面罩、額溫測量鏡,防疫機器人等,希望讓防疫以更「科技」與「智慧」的方式,為社會盡心力,共同增援防疫最前線。
工業用蝶閥龍頭大廠捷流閥業(4580)元月合併營收適逢農曆年,工作天數減少,年減9.11%。捷流閥業雖成功打入中國石油化工供貨體系,也看好美國石化業,今年營運可期,但農曆年後新冠肺炎疫情擴大,大陸廠延長至10日復工,其他產業也延後復工恐影響首季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