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初值的搜尋結果,共204筆
新加坡貿工部22日公布,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終值年增1.1%,優於初值的年增0.7%和第二季的年增0.5%,主要由營建和服務業推動,以及製造業衰幅縮減。第三季GDP經季調後季增1.4%,超越初值的季增1%,並明顯優於第二季的微增0.1%。
周二美股主要指數全面收高,道瓊指數結束連續4天的跌勢、標普500指數連5黑止步,晶片股雲集的費半指數表現尤其強勁。最新一波業績報告意外穩健和樂觀的營運展望觸發了投資人的風險偏好。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持穩於5%以下,對利率敏感的巨型股帶領大盤走高。
下周國際新聞事件
經濟逆風來襲,美歐22日均發布9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雙雙表現疲弱。其中,美國9月綜合PMI初值跌落至50.1,民間商業活動已經近乎停滯。至於歐元區景氣更顯惡化,導致第三季經濟恐將難以避免陷入萎縮。
最新調查顯示,全球商業活動8月進一步放緩,主要受到服務業走疲拖累,反映物價和利率上揚導致消費者縮減支出,進而打擊需求。
美國財政部7月底評估第三季公債發行額預測,竟較其初值大幅上修至逾1兆美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外界擔心美債標售規模擴大,會增加交易難度,削弱美國海內外投資人對美債需求而推升美債殖利率。
美歐1日均發布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結果顯示兩地製造活動依舊低迷不振。其中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7月製造業PMI為46.4,雖較前一個月46微升、但仍遜於市場預期,並連續9個月出現萎縮。
美國商務部27日公布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初值,多虧就業市場強韌支撐消費支出,加上企業擴大投資,季增年率達2.4%優於預期,相較第一季加速擴張,淡化美國步入衰退的隱憂。
全球經濟前景能見度依然偏低!美歐日三大經濟體24日發布7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受到需求不振拖累,歐、日製造業景氣依然持續萎縮。美國製造業景氣雖略為增強,但在服務業成長減速下,導致擴張動能放緩。
下周國際新聞事件
日本5月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5日公布,雖從先前發布的初值下修,仍改寫新高紀錄,連續九個月呈現擴張。主要受惠於海外需求復甦,另外就是防疫限制進一步放寬後,入境外國觀光客激增帶動。
受通膨高漲壓縮家庭支出的拖累,德國今年首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季減0.3%,加上去年第四季經濟呈現萎縮,這意味著:歐洲經濟火車頭跌入連二季負成長的「技術性衰退」。
市場分析:標普美國4月製造業PMI初值意外升至去年10月以來新高50.4,高於市場預期的49。標普美國4月服務業PMI初值為53.7,創近一年以來新高,高於市場預期之51.5。其中就業指數創去年7月以來新高,新訂單指數創去年5月以來新高,銷售價格指數則是升至去年8月以來新高。
受到企業持續將上漲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日本3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3.1%,連續12個月超出日本銀(央)行設定的2%目標。然而通膨壓力不減,也引發外界揣測新任總裁植田和男今年稍後將開始讓大規模刺激方案逐步退場。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3日公布,3月製造業PMI由2月的47.7跌至46.3,低於市場預期的47.5,亦創下2020年5月以來最低且低於50。原因在於新訂單持續萎縮,且信貸緊縮持續衝擊經濟活動。
美國30日公布去年第四季GDP終值年增幅低於初值,讓外界認為經濟出現降溫跡象,可望減輕聯準會(Fed)升息壓力而讓美元走低。上周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增長超過市場預期,顯示大企業陸續宣布裁員之下,勞動市場表現仍然穩健。
美國勞工部30日公布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終值年增幅低於初值,讓外界認為經濟出現降溫跡象,可望減輕聯準會升息壓力而讓美元走低。
美國通膨主要指標之一PCE物價指數上季遭上修,同時,上周就業數據顯示美國勞動市場尚有韌性,暗示聯準會升息周期可能還沒那麼快就要結束。美股3大指數盤中一度翻黑。不過,在半導體大廠Nvidia帶領下,美股再度走高,晶片族群甚至大漲超過3%,標普500也暫時走出連4黑陰霾。
美國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報47.8,2月服務業PMI初值報50.5,皆優於市場預期且優於前月數值。在此之前,美國公布零售銷售、勞動力市場和製造業生產均表現強勁,顯示年初經濟勢頭穩健。
歐元區周三(1日)發布三項經濟指標,其中1月通膨率跌至8.5%,為連續第三個月下滑,反映物價上漲壓力已見緩和;製造業活動跌勢則進一步減緩,凸顯該產業最糟時刻已經結束。另外失業率去年12月仍維持在6.6%歷史低點,意味就業市場不受經濟疲弱依舊表現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