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初創事業的搜尋結果,共12

  • 龔明鑫談如興:我們也受騙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27日在立法院指出,110年國發基金轉投資事業,營運獲利者有32家,營運虧損者也有34家,從106~110年度,國發基金每年盈餘在135億~243億之間,整體投資績效尚屬良好。龔明鑫也對投資如興虧損一案表示:「我們也是受騙者」,卻遭立委怒責:「真是大笑話,堂堂中華民國的國發會主委,竟也會受騙。」

  • 陳正祺出席APEC中小企業部長會議

    陳正祺出席APEC中小企業部長會議

    經濟部次長陳正祺9~10日於泰國普吉島參加第28屆APEC中小企業部長會議,分享我國近年推動中小企業數位包容及高影響力生態系之政策經驗,與我國在APEC推動中小企業相關倡議之成果;另亦透過APEC場合,與APEC各經濟體進行雙邊交流。

  • 工研院培訓科技新創事業股權與租稅應用

     創業團隊創業之動心起念,源自於技術創新或獨特營運模式,但概觀論定,還是要回歸到公司能有出場機制,讓投資人得獲利了結。面對初創事業或轉型中的企業,處於投資方的人士準備好了嗎?工研院產業學院4月16日至17日開辦12小時課程的科技新創事業股權與租稅實務案例應用加值班,帶領學員運用新創事業規劃,將8大營運計畫模式分析成果帶回。

  • 立委:天使減稅要更鬆綁

     正逢翻修「產業創新條例」之際,攸關初創事業能否獲得資金挹注的天使投資人減稅優惠仍懸而未決,且投資標的、減稅上限,以及投資金額上都多所限制,讓從事新創事業出身的立委余宛如大嘆,此次修法帶動的效益可能有限。

  • 產創條例翻修 產業投資人才斷層 明年有解

     前後兩任政府均鼓勵創新創業,卻沒能救的了停滯10年的創投產業。創投業者表示,創新團事、新創事業目前的數量約是昔日的10倍,真正出手投資初創事業的資金其實是「零元」,創投人才在台灣已陷入斷層。

  • 加興創業50周年 打造「口紅經濟學」傳奇

    加興創業50周年 打造「口紅經濟學」傳奇

    50年對一般人而言,只是代表數字而已,但對加興企業董事長盧昆南而言,不僅是公司成立50周年的日子,也是與夫人、總經理李月卿結縭50載的金婚紀念。盧昆南、李月卿今(3日)晚穿著新郎、新娘禮服,攜手走紅地毯,歡慶金婚,也一圓50年前,當時新娘沒有披上西式婚紗的喜悅。

  • 陸雙創戰略發功 每分鐘誕生8家公司

    -創客風潮來了專題之五十五「我身旁的人幾乎都在創業」,90後趙小維深圳朋友圈具體而微呈現中國大陸現況,「2015年,中國平均每天新登記註冊的企業達到1.2萬戶,平均每分鐘誕生8家公司」。

  • 營運計畫書應展現藍圖

     每一份BP(生技產業募資營運計畫書,Business Plan,以下簡稱BP)的撰寫都是給創業家重新檢視所計畫運營事業的機會,成功的BP不但能讓投資人了解公司價值所在,撰寫過程中所辨認的成長動能、經營風險與資金募集動機也能協助創業家釐清公司發展的重點,不致在繁瑣的事務中迷失了方向,徒增營業成本。人為企業之核心,因此創業模式無法複製,即使委託專家顧問或投資銀行團隊協助撰寫,建議創業家或是企業管理人還是要深度參與以確保內容確實、計畫可行。

  • 育成加速器引路 國際初創事業在台有成

    國際初創事業在台灣發展,找對適當的育成加速器果然是事業「加速」成長的必要,本周登場的2105 MeetTaipei創新創業活動中,就有十多家國際初創事業,在國內育成加速器的安排下,向國人展現在台創業的小成果。

  • 守成為盈-初創業 該把錢花在有利長遠發展處

     創業需要付出辛勞和努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有時這種努力超乎人們的想像,必須有效降低成本,才能實現夢想。

  • 葉雲龍:創投 成中小企籌資管道

     台灣中小企業因為規模小,企業要擴張時往往會遇到籌資問題,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長葉雲龍昨(30)日在「2013中小企業展望與對策研討會」上表示,許多中小企業要籌資不一定會找金融機構,而是找上創投公司,創投成了中小企業籌資的另一個管道。

  • 創業天使計劃 年助60家創業

     推動創新創業,經建會負責創業天使計劃,5年將從國發基金匡列10億元,每年遴選約60家初創事業提供資金協助。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