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初年度保費的搜尋結果,共40筆
受景氣前景不明、農曆年節休假天數變多等影響,壽險公會公布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月壽險業總保費收入達1803.08億元,較去年減少19.3%;其中,初年度保費收入度385.47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5.1%,續年度保費收入為1417.61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7.5%。
今年防疫險及升息重擊保險業,保發中心董事長桂先農9日在「2023經濟與保險發展論壇」中表示,針對保險業高層進行調查,產險業對未來「審慎悲觀」,而壽險對未來展望「持平」,明年產險業預估簽單保費成長會在0至5%,壽險業預估明年新契約保費增率將達20%至40%。
走過2022年防疫險、升息衝擊,產壽險業者對2023年展望兩樣情。保發中心董事長桂先農9日在「2023經濟與保險發展論壇」中表示,針對保險業菁英所做的調查,產險業對未來「審慎悲觀」,而壽險對未來展望「持平」,明年產險業預估簽單保費成長會在0至5%,壽險業預估初年度保費將顯著成長、年增達2成至4成。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台灣領有全民健保重大傷病證明者已突破百萬人大關,台灣投資型保險領導品牌「安聯人壽」近期鎖定國人健康保障之需求,新推出「安聯人壽寶滿滿重大傷病健康保險」,以「全民健康保險重大傷病」作為保障範圍,理賠認定標準更明確,且範圍涵蓋22類300餘項重大傷病,只要非除外或排除之項目,可立即獲得理賠。
資本市場波動大、新台幣貶值、金管會緊盯宣告利率加上本土疫情再起等利空齊發,壽險前八月業績三衰。壽險公會16日公布,前八月初年度保費5,693.65億元,年減17.1%;續年度保費收入1兆319.95億元、年減21%;總保費收入1兆6,013.6億元,年減19.6%,三項罕見全數衰退。
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連帶以多運動為訴求或是正常健檢結果可以抵減保費或是提高保額的外溢保單業績拉長紅。根據金管會保險局公布,今(111)年上半年外溢保單新契約件數共近57.76萬件,比起去(110)年同期成長78%,至於新契約保費則有新台幣68.58億元、同比增長128%、意即銷量翻倍成長,堪為成長潛力相當大的保單類型。
壽險公會今天公布壽險業最新業績統計,壽險業上半年初年度保費收入僅新台幣4576億元,年減11.2%,其中投資型保單初年度保費更年減近26%,僅傳統型保單受惠升息效應,初年度保費年增7.9%。
國際信用評等機構穆迪(Moody’s)首次確認台灣安聯人壽A1保險財務實力評級(IFSR),評等及展望為「穩定」,此為穆迪第一次授予安聯人壽信用評級。穆迪指出,安聯人壽的A1保險財務實力評級(IFSR),主要為反映其投資型保單為台灣壽險市場的領導品牌、低風險的商品組合、健全的資本適足率,以及從控股股東-安聯集團(IFSR Aa3,穩定)所獲得的支持,預期未來的12~18個月安聯人壽將維持穩定營運以及強健資本水準。
台灣人壽再推外溢保單,創新結合「健走」、「健檢」與「癌症篩檢」黃金健康管理三階段,具有折減保費的外溢效果,最高可折減續期保費8%,鼓勵保戶養成運動及自主管理健康的習慣,此系列綜合型外溢保單保證續保至85歲,可彈性搭配台灣人壽不同的主契約,滿足人生各階段不同的保障需求。此系列主約還提供業界首創認知功能障礙「輕度就賠」的失智保障。
國泰金控今公布5月最新獲利狀況,受防疫保單賠款影響,國泰產險5月虧12.5億元,金控5月稅後淨利僅23.2億元,不僅較今年4月的97.4億元大幅衰退,也與去年同期72.3億元減少;國泰金控累計前5月稅後淨利為462.7億元,每股盈餘3.5元。
新冠疫情紛擾保險市場,安聯人壽以投資型保單突破市場重圍,在全體壽險2021年總保費收入合計年減6%之際,安聯人壽逆勢成長16%,初年度保費收入亦勁揚23%;安聯人壽以新台幣逾732億元的銷售業績,穩居外商壽險「投資型保險商品」總保費全年累積第一名的佳績;展望2022年,安聯人壽將以多角化通路、多元化商品策略,來因應全球升息循環,穩站台灣壽險領導品牌。
雖然1月國際資本市場波動,不過,國泰金(2882)1月仍繳出亮麗成績,單月稅後淨利171.2億元,每股盈餘1.3元,單月獲利是去年4月以來最高。
國泰金(2882)12月主要子公司穩定獲利,單月稅後淨利52.5億元,推升2021年全年稅後淨利達1405.7億元,年成長85%,再創歷史新高,每股盈餘9.97元,獲利接近一個資本額。
三商壽(2867)今天舉行法人說明會,該公司隨著債券利率下跌及台幣匯率升值已告一段落,預期2022年在利率升息及匯率穩定的情境下,投報率將有更優異的表現。在負債成本方面,明年保單負債成本率亦將維持3~5bps的降幅,對避險成本審慎樂觀,整體避險成本會低於1%。
新光金(2888)今天召開法說會,公司指出,今年商品策略維持價值導向,由於初年度保費衰退,明年續期保費不太會成長,但初年度保費在投資型保單銷售逐漸加溫,且健康險初年度保費第三季明顯增加,有助挹注CSM,預期總保費收入在2023年之後可恢復正成長。
銀行來的錢如暫時過客。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前十月壽險續期保費近1兆5,484億元,比去年同期少了2,448億元,減少幅度高達13.7%,應創壽險史上續期保費最大流失金額,且2022年恐怕還會繼續流失。
銀行來的錢如暫時過客。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前10月壽險續期保費近1兆5484億元,比去年同期少了2448億元,減少幅度高達13.7%,應創壽險史上續期保費最大流失金額,且2022年恐怕還會繼續流失。
國泰金(2882)10月稅後淨利57.6億元,累計前10月稅後淨利1279.4億元,年成長88%,累計獲利持續創歷年同期新高,每股盈餘9.39元。
受疫情影響,加上為接軌國際、達到CSM目標,新壽上半年初年度保費縮水近五成。新光金24日舉辦線上法人說明會,由總經理吳欣儒率眾高階主管出席,新光金發言人李超儒指出,上半年新壽初年度保費219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49.8%,主要是為了接軌IFRS17,達到「合約服務利益」300億元的目標。
新光金控21日公告,子公司新光人壽董事會通過董事長許澎辭任案,由新光金董事潘柏錚接任人壽董事長,曾任新壽總經理的潘柏錚在新光工作已逾半世紀,相當熟悉壽險市場,原董事長許澎將專任新光金控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