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利息收入的搜尋結果,共174

  • 陸金所首季淨利 大減逾8成

    陸金所首季淨利 大減逾8成

     中國平安旗下網路金融平台陸金所控股(簡稱陸控)23日公布雙重上市以來首份財報。受大陸宏觀經濟剛復甦的影響,2023年第一季陸控總收入為人民幣(下同)100.8億元,年減41.8%;淨利潤7.32億元,更較上年同期暴跌86.2%。

  • 宏觀經濟不佳 陸金所首季淨利大減逾八成

    中國平安旗下美股和港股雙重主要上市公司陸金所控股23日發表2023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首季陸金所控股總營收為人民幣(下同)100.78億元,與2022年同期173.16億元相比下跌41.8%;淨利潤為7.32億元,與2022年同期52.9億元相比下降86.2%。

  • 淨利息收入攀升 德國商業銀行Q1淨利倍增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17日公布,今年首季淨利較去年同期接近倍增至5.8億歐元,高於市場預估的4.81億歐元,原因在於升息帶動淨利息收入升高。該銀行亦將今年淨利息收入預測從65億歐元調升至70億歐元,但依然低於市場預期的73.7億歐元。

  • 民間借貸利息收入 仍要申報所得稅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親朋好友間因私人借貸所收取的利息收入,屬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4類規定的利息所得,應計入實際收取年度的所得總額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但因該利息來源非金融機構,無法適用同法第17條第1項第2款的「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規定。

  • 利息收入拉抬 羅賓漢首季營收優於預期

    線上券商羅賓漢(Robinhood Markets)10日公布今年首季財報顯示,上季營收優於市場預期,原因是美國聯準會(Fed)激進升息提振該公司利息收入。

  • 薛瑞元:長照基金恐現赤字

    薛瑞元:長照基金恐現赤字

     2023年長照基金預算突破600億元、連年創新高,而基金收入多來自所得稅、房地合一稅等稅收分配。衛福部長薛瑞元26日表示,由於財政部考量稅收減少,預估今年收入僅有500多億元,因此恐出現長照基金首次赤字。惟長照基金仍有剩餘款1,000多億元,仍可供應往後幾年支出。

  • 美銀Q1淨利增15% 高盛摔18%

    美銀Q1淨利增15% 高盛摔18%

     高盛與美國銀行18日公布今年首季業績呈現兩樣情!高盛受消金業務虧損與投資銀行部門收入下滑拖累,上季獲利下滑18%,營收也不如預期。相較之下,美銀受惠於聯準會(Fed)連番升息帶動利息收入增加,令其營收與獲利雙雙優於預期。

  • 國銀1月賺逾453億 單月新高

     國銀今年火力全開,利息收入、手續費及投資三頭賺,1月稅前盈餘衝453.4億元,創單月歷史新高,年增率近50%。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7日表示,國銀獲利創新高主要是國內總分行(D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海外分行及大陸地區分行獲利全面成長,不管是和歷年同期或歷年逐月相比,均為史上最高紀錄。

  • 編製老人生活指標有其必要

    編製老人生活指標有其必要

     根據報導,主計處準備專門為老年人編列一套消費者物價指數。這是非常正面的發展,可以讓大眾更了解老年人所面對的物價情況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台灣的人口快速老化,根據國發會的估計,今年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將從去年的17.56%變成18.4%,共達427萬人,所以編製這個指數確有其重要性。

  • 時論廣場》編製老人生活指標有其必要(朱雲鵬)

    時論廣場》編製老人生活指標有其必要(朱雲鵬)

    根據報導,主計處準備專門為老年人編列一套消費者物價指數。這是一個非常正面的發展,可以讓大眾更了解老年人所面對的物價情況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台灣的人口快速老化,根據國發會的估計,今年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將從去年的17.56%變成18.4%,共達427萬人,所以編製這個指數確有其重要性。

  • 陸港觀盤-通膨回落速度不如預期 升息有利部分銀行

     美國最新的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6.4%,雖然通膨漲幅小於上月的6.5%,但仍較預期高。通膨回落速度未及市場預期,投資者擔心聯準會未能停止升息。現時利率期貨顯示,3月及5月各升息一次25基點的機率回升至約70%,6月再升25基點(即一共再升3次)的機會率有43%,市場預測的終端利率升至5.3%。

  • 信用卡去年收益 三年新高

    信用卡去年收益 三年新高

     升息趨勢下,信用卡利息收入卻沒有增加。據銀行局統計,去年信用卡刷卡逾3.49兆元,創歷史新高,但信用卡發卡機構去年收益569億元,僅是近三年新高,其中簽帳手續費收入近421億元,的確創歷史新高,但循環信用利息收入去年僅140億元,應是銀行局有統計以來的19年新低。

  • 中信銀躍居信用卡獲利王

     2022年信用卡的獲利王揭曉。根據銀行局統計,去年信用卡發卡機構三項收益,以中信銀行全年收益93.57億元,拿下信用卡獲利王,年成長近13%,其中,刷卡手續費收益69億元,在所有發卡機構中亦居冠,比前年增10.73億元,是全年收入成長的主要原因。

  • 和潤元月營收暢旺 歷史次高

     台灣汽車金融龍頭和潤企業(6592)2月8日公告自結1月合併營收21.39億,年增19.61%,為歷史次高,連四個月站上20億元大關,其中營收項目占比前三高分別為利息收入60%、營業租賃收入22%、融資租賃收入11%。另截至2022年12月底合併總資產已飛越2,550億創歷史新猷。

  • 和潤、裕融1月營運 逆勢衝高

    和潤、裕融1月營運 逆勢衝高

     汽車金融雙雄和潤(6592)、裕融(9941)受惠於農曆年前資金需求傳統旺季,元月不受工作日銳減影響,業績照樣衝鋒。和潤1月合併營收21.39億元,改寫同期新高、單月次高,合併資產總額更飛越2,500億大關創新猷。裕融1月稅後純益5.7億、年增8.7%,改寫同期新高,EPS達1.11元。

  • 稅務法務-地方超徵紅包 729億元入袋

     各地政府超徵紅包入袋729億元。財政部國庫署2日表示,111年度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實際收入數較預算通知分配數增加729億元(含利息收入1.3億元),已按公式設算分配,於1月18日完成撥付作業。

  • 金融三業 去年少賺4,557億

    金融三業 去年少賺4,557億

     通膨、升息、疫情加俄烏戰爭,讓金融業一年少賺逾4,557億元。金管會31日公布,合計銀行、證券及保險的廣義金融業2022年稅前獲利4,798.43億元,比2021年減少4,557.18億元,創2013年之後、九年的新低數字。

  • 高盛、大摩 去年Q4業績兩樣情

     高盛與摩根士丹利(大摩)17日公布2022年第四季業績,高盛受消金業務虧損與投資銀行部門收入下滑拖累,上季獲利銳減66%、營收也不如預期,大摩財富管理部門表現亮眼抵銷交易收入下滑衝擊,令其營收與獲利雙雙優於預期。

  • 今年金融監理收入預算 創高

     2023年金融營業額會顯著成長?金管會編列2023年金融監督管理基金預算達288.89億元,創歷年新高,主要是金融營業稅收入一年估算260億元,及存保基金投資收益14.28億元,都算新高,應是預估升息,可讓銀行利息收入大增。

  • 兆豐銀去年息收 年增逾60億

     兆豐銀轉骨成功大發「利」市,隨各大行庫即將公布2022年全年獲利,其中兆豐銀2022年大豐收,根據該行最新內部統計,近一年來利息收入較2021年同期大增逾60億元,遠超過整體獲利的增幅,除於美債殖利率高檔之際,加碼使固定息收增加外,企金放款結構的調整更使放款息收增加近30億元,在全年得以放手大賺息收,也大幅擴張利差。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