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到港陸客的搜尋結果,共67

  • 品觀點|陸客單日人次破10萬 香港景點商店人潮恢復

    品觀點|陸客單日人次破10萬 香港景點商店人潮恢復

    與台灣相鄰的香港最近大發陸客財,據香港政府入境事務處最新公布數字,上周六(3月18日),大陸訪港遊客達到10.2458萬人次,是今年1月8日陸港恢復通關以來的新高,也是首次單日突破10萬人次大關。蕭條3年的尖沙咀廣東道、銅鑼灣商圈在周末時的人氣、買氣恢復到疫情前。

  • 香港零售恢復高峰 恐須10年

     全球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PwC(大陸稱普華永道,台灣稱資誠)9日預計,隨著香港開放國際旅客及與大陸全面通關,2023年香港零售市場料將年增13%至約3,950億港幣。但由於中美關係緊張及全球經濟環境不確定等因素,零售市場難回復2018年的高峰水平,可能要5~10年才能回到當年水準。

  • 車商搶高端客 推豪華商務車

    車商搶高端客 推豪華商務車

     看準台灣豪華商務車需求逐年成長的趨勢,韓、德系品牌車廠陸續引進最新車款,搶食原本由日系品牌寡占的市場商機,外觀充滿星艦未來感的現代(Hyundai)豪華商務車Staria一上市,年度配額先被搶購逾半;福斯商旅爭取到「陸上頭等艙」Crafter九人座客車大批量到港,因應強勁市場復甦需求。

  • 專家傳真-製造業過度關注通膨的風險 慎防存貨跌價及資金斷鏈

    專家傳真-製造業過度關注通膨的風險 慎防存貨跌價及資金斷鏈

     5月3日國發會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發布之4月採購經理人指數顯示,台灣製造業已連續22個月擴張。然而俄烏戰爭、中國上海、昆山、北京等城市封控,以及歐美高通膨對民生消費的抑制下,PMI組成指標中最具領先反應景氣動態(eading indicator)之新增訂單指數自2020年7月以來首次呈現緊縮。

  • 航運塞爆 9月旺季費傳再漲

    航運塞爆 9月旺季費傳再漲

     兩大航運新危機加劇供應鏈瓶頸,帶動8月歐美線運費漲破2萬美元天價,市場傳出9月將再加收旺季附加費等。一方面,由於歐洲、大陸水患,衝擊內陸運輸一路回堵到港口,堵塞了全球零組件與原物料的流動。另一方面,大陸、東南亞疫情嚴峻,造成工廠營運效率降低,缺工也造成塞港、缺艙、缺櫃,在來自歐美旺季、年終節慶商品需求遠大於供給下,高運價可望延續。

  • 黑鮪魚賣價估跌3成 東港漁會:專賣區有宅配很划算

    黑鮪魚賣價估跌3成 東港漁會:專賣區有宅配很划算

    屏東黑鮪魚季將在5月2日正式登場,由東港漁會策畫的「黑鮪魚專賣區」則搶先揭開序幕,近日陸續有遊客到東港魚市場內嘗鮮,但攤商仍苦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潮大不如前,東港漁會總幹事林漢丑也估今年黑鮪賣價跌3成,不過看好宅配市場。

  • 澳門遊客20年增400% 7成是陸客

    澳門遊客20年增400% 7成是陸客

     澳門主權移交大陸20年來,接待遊客總量從1999年回歸當年約700萬人次,到2018年達3580.4萬人次,增加逾400%,其中7成是陸客;港媒指出,驚人的旅客數字,令澳門人均GDP攀上全球第二位,但生活相對受到影響,喜中藏憂。

  • 陸客赴港買買買 團數近去年2倍

    陸客赴港買買買 團數近去年2倍

     大陸十一黃金周登場,光是本月1日就有20.5萬名陸客前往香港大買特買,出現近5年來新高。飯店購物店處處都可見陸客提著大包小包伴手禮,店家笑呵呵。香港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對陸客到港持續發燒,充滿期待。

  • 本月1日20萬陸客訪港 創5年新高

    大陸十一黃金周登場,光是本月1日就有20.5萬名陸客前往香港大買特買,出現近5年來新高。住宿飯店購物店處處都可見陸客提著大包小包伴手禮,店家笑呵呵。香港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對陸客到港持續發燒,充滿期待。

  • 擴大珠三角發展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明年通車

    據大陸網易財經報導,連結廣州-深圳-香港三地的廣深港高鐵,最後一塊拼圖香港段,確將於明年第3季通車,屆時香港至廣州將只需48分鐘,不僅能讓粵港關係更加緊密,更能將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成1小時生活圈。通車後的高鐵預計每15分鐘一班,香港西九龍總站至深圳福田站需時僅14分鐘、廣州東站更只需48分鐘,比現行廣九直通車節省至少一半的通勤時間。

  • 陸客不來 高雄飯店又倒1家

    陸客不來 高雄飯店又倒1家

     暑假一向是旅宿業旺季,不過兩岸關係急凍,受陸客限縮衝擊,高雄又傳兩家專接陸客團的飯店倒閉止血。港資經營的蒂亞飯店航空館不堪嚴重虧損,本月初黯然熄燈;另家老字號金園大飯店,醞釀轉租做養護之家;業界憂心成骨牌效應,恐再現一波倒閉潮。

  • 震撼彈!高雄專接陸客團飯店再倒2家

    震撼彈!高雄專接陸客團飯店再倒2家

    暑假一向是旅宿業旺季,不過兩岸關係急凍,受陸客限縮衝擊,高雄又傳兩家專接陸客團的飯店倒閉止血。港資經營的蒂亞飯店航空館不堪嚴重虧損,本月初黯然熄燈;另家老字號金園大飯店,醞釀轉租做養護之家;業界憂心成骨牌效應,恐再現一波倒閉潮。

  • 農曆年將近 陸大媽再掀掃金潮

    農曆年將近 陸大媽再掀掃金潮

     還有半個月就要過年,兩岸銀行及珠寶品牌紛紛推出雞年金幣或以雞為主題的生肖飾品,讓民眾討個吉利。因國際金價下滑至相對低點,金飾價格普降,大陸的大媽們「掃金狂潮」再起,多家大陸銀行打出「自產金條」口號,想搶大媽市場,但價格卻比珠寶品牌推出的金條貴,價差最多達每公克14.3元(人民幣,下同)。

  • 遊客變武器 韓因薩德錯失陸客財

    遊客變武器 韓因薩德錯失陸客財

     陸客強大的購買力,竟成為大陸政府對外政策的「武器」?美媒《赫芬頓郵報》引用「亞洲今日」報導稱,大陸政府運用「人海戰術」,把陸客赴海外的購買力當作「戰略資源」;而南韓因為薩德議題導致陸客減少,台灣、香港也因政治因素而導致陸客銳減,日本最後可能也會步上後塵。

  • 報告:陸客在港平均消費8萬元

    有報告指出,在過去1年中,8成訪問香港的中國大陸旅客每人平均消費港幣2萬元(新台幣8萬元),對各行業發展有重要作用。

  • 陸客減港零售冷 謝金河:台要有心理準備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表示,香港來自中國大陸的旅客連續兩年衰退,已造成當地零售業銷售額連續第19個月衰退,台灣要有心裡準備。

  • 資產配置、性價比高、服務好 大陸人愛買香港保單

     28日晚間傳出的中國銀聯將暫停陸客以銀聯卡支付香港保險保費的消息,引發陸港兩地保險業界與保民關注,儘管中國銀聯隨即澄清是針對購買具有投資性質的壽險,仍引發陸客連夜自深圳趕往香港保險公司排隊的怪象。

  • 陸客赴港團客跌3成 購物點未見人潮

    中國大陸展開「十一」長假,首日雖然從大陸到香港的旅客人數較去年多3%,但購物點未見到人潮;另有數據顯示,赴港大陸團客下降,較往年跌了3成。

  • 陸客減少支出 香港零售業面臨轉型

    陸客的龐大數量和消費力,已對周邊地區的消費產生正面或負面影響。外媒報導,香港精品店受到陸客流量和支出減少衝擊,商家必須調整,「不能等著花大錢的中國遊客的需求回升」。

  • 歡迎中國客 日本開放廣州搭郵輪至沖繩免簽

    大陸遊客近年熱衷到日本旅遊觀光兼「爆買」,不過,日本卻和中國大陸的護照並沒有相互免簽。有國際郵輪公司就看準了這個商機,今年開通由廣州南沙開往日本沖繩的國際郵輪航線,遊客只需有半年以上有效期的護照,就可以不用日本簽證,登上郵輪赴日遊玩。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