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劇烈運動的搜尋結果,共156筆
我們常說為了健康,每天至少須運動30分鐘,不過每天真的必須運動30分鐘嗎?不足可以嗎?專家指出,只要累計每周運動時間達150分鐘足矣,其餘各天如何分配運動時間,按照自己的喜好及方便性即可。
我們常說為了健康,每天至少須運動30分鐘,不過每天真的必須運動30分鐘嗎?不足可以嗎?專家指出,只要累計每周運動時間達150分鐘足矣,其餘各天如何分配運動時間,按照自己的喜好及方便性即可。
新冠疫情再度於國內延燒,欲避免中重症或住院的風險,除了平時做好防疫措施,適度的運動鍛鍊增強心肺功能,也對染疫後的身體狀況有益。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近日發布的研究指稱,施打疫苗若無明顯不適副作用或不良反應一到兩天後,每日至少鍛鍊90分鐘,將有助於提升體內的抗體濃度,對疫苗副作用的影響也微乎其微。
新冠疫情再度於國內延燒,欲避免中重症或住院的風險,除了平時做好防疫措施,適度的運動鍛鍊增強心肺功能,也對染疫後的身體狀況有益。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近日發布的研究指稱,施打疫苗若無明顯不適副作用或不良反應一到兩天後,每日至少鍛鍊90分鐘,將有助於提升體內的抗體濃度,對疫苗副作用的影響也微乎其微。
綜合外媒報導,一名愛爾蘭籍27歲健身網紅斯科特-穆雷(Scott Murray),日前在家中做晚餐時猝逝,死因被判定為心臟衰竭。家屬哀痛之餘,也透露穆雷日常生活狀態,包括飲食營養失衡、睡眠不足,每天只睡3-4小時,其他時間都在健身訓練等等。對此,家庭醫學專科王姿允醫師表示,睡太少加上過量運動,是許多人常犯的錯誤,簡直就像拿自己生命開玩笑。王醫師疾呼,「真正的長壽,並不需要超過一小時的劇烈運動。好好睡覺跟吃健康食物、減少久坐久站,保持活動跟避免肌少症足矣。」
三高控制不良及肥胖是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不過,突然發生腦中風是否與特定的誘因有關?暴怒、情緒不安與劇烈運動,是否真的會促使中風發作?《歐洲心臟醫學雜誌》近期所刊登的研究認為,暴怒、情緒不穩定、劇烈運動等有可能導致交感神經張力增加,進而增加腦中風風險,研究團隊宣稱這些危險因子,應作為預防二次中風的照護原則。
冷氣團挾帶境外汙染,台南市新營、善化、安南及台南等4個測站的AQI空氣品質指標,14日均達紅色警戒,市府隨即成立跨局處應變小組啟動空品惡化應變作業,除全市公園與道路暫緩使用吹葉機、市府工程加強灑水降低揚塵,還針對南區、東區、仁德、新營等17個行政區與42處重要路段洗掃街道後,空品狀況逐漸改善。
28歲型男運動員「小張」,在一次激烈對抗時,被對方球員架「拐子」撞歪鼻樑,急送到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急診,X光檢查發現他的鼻骨骨折斷裂,鼻背明顯歪向右側,經施以「微創閉合復位手術」,隔天就出院,休養1個月後重現型男。
衛福部及教育部規畫為12歲至未滿18歲的青少年接種BNT疫苗,不少家長既希望孩子能盡早接種疫苗,同時又擔憂BNT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對此,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沈君毅醫師指出,歐美及台灣疾管署皆已通過BNT疫苗於12歲以上青少年的緊急使用授權,故基於臨床試驗證據,BNT疫苗是安全且有效的,呼籲青少年依據指引放心接種。
高中、國中生23日起接種BNT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提醒,打完疫苗後14天內不要劇烈運動,28天內如有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5大症狀,應盡速就醫;教育部則發文給地方教育局及學校,學生請疫苗假時,導師應確認家中是否有人陪伴,避免他們獨處。
國高中生將從23日開始施打BNT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表示,打完疫苗後2周內不要從事劇烈運動,學校體育課應配合學生打疫苗的時間點做適當安排;此外,打完疫苗28天內,如果有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五大症狀,應盡速就醫。
近日的《全明星運動會》節目中,可以看見藝人范逸臣在場上拚搏的身影。今年42歲的范逸臣,在2019年還曾與極地超級馬拉松跑者林義傑等人,共同挑戰非洲7日250公里的超級馬拉松賽,讓人對他的體能留下深刻印象。但事實上,20多年前,范逸臣是被醫生警告「不要做劇烈運動」的心臟缺損患者,能成為現在的運動高手,范逸臣有獨特的鍛鍊之道。
高雄市環保局空氣品質預報,高市明天空氣品質為「橘色提醒」至「紅色警示」,建議避免戶外劇烈運動。高市教育局今晚指出,明日各校戶外運動賽事暫停,或視情況調整辦理形式。
運動對身體的好處多多,但也要注意強度。近日一則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短短12分鐘的劇烈心肺運動,能讓人體代謝產物的能力發生變化,其中包括與糖尿病、心臟病和肝病相關的代謝產物,影響相當大。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劇烈運動,若本身有心血管相關的問題,建議要和醫生討論過再做。
在過去傳統保守的觀念中,許多女性不清楚、甚至從未看過私密處的生理結構,對於私密處的困擾常常難以啟齒,隨著現代社會風氣的開放,除了健康因素考量之外,愈來愈多女性開始關心起私密部位的美觀。
日前北捷一名警員,趁休假時開車返回高雄老家,晚間突然感到身體不適,便自行前往醫院就診,未料人隨即昏迷,疑因主動脈剝離、出血性休克,今天凌晨宣告不治。其實,像這樣的案例層出不窮,究竟主動脈剝離有多危險?為什麼一旦發生就可能在短時內死亡?
藝人小鬼黃鴻升猝死經病理報告後,先天性多囊腎疾病和主動脈剝離之間的關係,引起不少腎臟病患關注。台大急診醫學副教授李建璋表示,臨床上多囊腎的主動脈剝離仍屬罕見,但若有第二個危險因子,如合併彈性纖維的缺損,其動脈壁才會加重損傷。
小鬼黃鴻升猝死震驚台灣社會,在檢方病理報告出爐後,死因直指主動脈剝離。這幾天輿論焦點多探討三高和馬凡症候群,可能與主動脈剝離有關。不過,台大急診醫學副教授李建璋認為,小鬼即使有三高,不至於一年內惡化成主動脈剝離,且其身材也不似馬凡症候群,早先揭露他患有先天性多囊腎,這或許才是他猝死的病理變化關鍵。
如果你也開始嘗試168間歇性斷食,同時間該怎麼保持運動習慣?要在間歇性斷食期間運動得健康安全,其實有祕訣,掌握得好還能瘦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