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劍橋大學研究的搜尋結果,共07筆
加密數位貨幣比特幣(Bitcoin)在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加持下重拾漲勢,已站穩1枚47000美元高位,但卻消耗大量能源,極不環保。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指出,比特幣年耗電1213.6億度,超過阿根廷、荷蘭等國全年用電量。以台灣電力公司最近1次公布年耗電量2019年約2187.3億度來計算,比特幣年耗電相當於台灣全年55.5%。
「父親是醫學院的教授,專業在熱帶病研究,從小在父親耳濡目染下多少受到影響。」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老年精神科主任劉亞平說,家裡觀念其實很開明,父親沒有特別要他當醫師,不過自己個性上充滿好奇,醫療不論哪科都很未知,這也是走上從醫之路的原因。
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起源至今仍眾說紛紜,但根據最近英劍橋大學研究報告指出,當初在武漢引起新冠肺炎疫情的病毒,其實早已突變,讓外界改觀「病毒起於武漢」的看法,引起討論。對此,該篇研究第一作者、劍橋大學遺傳學家佛斯特表示,新冠肺炎的首例感染病例可能是由蝙蝠傳給人,時間比去年年底武漢疫情爆發還要早,故當時從武漢採樣的病毒基因組不能準確證明病毒起源。
綿羊是草食性動物,常給人憨厚不聰明的感覺,但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最新發現,原來綿羊擁有與人類一樣的「認臉」能力。綿羊能從正面辨認出人臉,但對於側臉或其他角度的辨識能力就比較低了。
網路新聞五花八門,令人目不暇給,但真真假假,總令人難以判斷。科學家靈機一動,打算開發「疫苗」,讓大家免再受假新聞困擾。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指出,在早晨感染病毒,其繁衍程度是其他時間的10倍,其中生活作息、生理時鐘不正常的人更容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