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助理國務卿的搜尋結果,共776筆
中國駐墨西哥大使館網站4月1日消息,中國駐墨西哥使館發布關於美國官員發表涉華錯誤言論的聲明稱,近日美國負責國際禁毒和執法事務局的助理國務卿陶德·羅賓遜在接受墨西哥媒體採訪時稱,墨西哥販毒集團用於製造芬太尼的化學品前體,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這一說法毫無根據,混淆視聽,是對中國的惡意栽贓,中方對此強烈反對。
近日馬英九先生攜30青年到大陸祭祖。大陸表示歡迎。台灣陸委會雖然「酸」了幾句,批大陸用「馬先生」而不是「前總統」頭銜進行接待,有損「對等與尊嚴」。馬團隊出發時,在機場遭遇綠營民眾「不大不小」的抗議。
蔡英文總統29日展開「民主夥伴共榮之旅」,導致美國拜登政府忙於風險管控,淡化蔡英文過境美國的政治意涵,強調符合台灣總統過境的慣例,北京沒有理由過度反應,但仍無法平息各界對美中關係會更加惡化的憂慮。蔡政府的躁進外交操作沒有創造外交突破,卻衝擊台海安全形勢,甚至可能影響美台長久以來的互信。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9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美國國務院已經證實,「中國組」負責人上周訪問了中方的幾個城市,包括在北京與中方同行會面。中方能否證實這一消息,中美之間是否會進行其他外交往來。毛寧表示,據瞭解,美國國務院東亞局副助理國務卿華自強(Rick Waters)此次赴中是與美國駐華使領館進行內部交流。期間,中國外交部美大司的負責人應約同他就中美關係進行了溝通。
美國副助理國務卿華自強(Rick Waters)此前一周訪問了香港、上海、北京等地,與學術界、商界人士密集會面交流。他同時也是美國務院「中國事務協調辦公室」(又名「中國組」,China House)負責人。香港《南華早報》日前引述學者分析稱,此行是中美雙方「工作層級溝通」的一部分,或將為美國務卿布林肯訪陸鋪路。
據港媒報導,美國主管中國、台灣與蒙古事務的亞太副助卿華自強(Rick Waters)本週初曾密訪香港,之後前往上海會學者。報導說,華自強此行是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中鋪路。
中國與東協在印尼舉行為期3天的「南海行為準則」(COC)首輪談判於10日落幕,印尼官員稱各方已承諾加強協商、未與會的美國則持續支持南海的海空航行自由及和平解決爭端。觀察人士普遍認為,此次COC談判並未達成重大共識,海上衝突恐難緩解;身為今年東協輪值主席國的印尼,也必須積極做出更多實質作為,才有可能成功斡旋南海衝突。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周二(2月28日)舉行「應對中共進攻性行為的世代挑戰」聽證會。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在聽證會上表示,美國並不尋求與中國進行經濟脫鈎,美國正在與中國競爭,但不尋求衝突,而美國爭取的是一個自由開放、繁榮安全的地區。
美國國務院政軍局助理國務卿路易斯(Jessica Lewis)24日表示,美方向烏克蘭輸送愈來愈先進的武器,並未妨礙軍售台灣對抗中國威脅的長期政策。但她坦承,能否迅速將武器運交台灣手上,取決於美國的國防工業。由於新冠疫情造成人手短缺和供應鏈問題,令美國國防工業的生產能量遭遇瓶頸。
自去年印尼拜習會後,中美逐步恢復接觸,從美國助理國務卿康達訪中到劉鶴、瑞士會談,兩國關係似乎正加速回暖。與此同時,美國又通過系列動作演繹了數次「乍暖還寒」。冷暖交織之下,難免令人心生困惑:中美關係是否還值得期待?
自去年印尼拜習會後,中美逐步恢復接觸,從美國助理國務卿康達訪中到劉鶴、瑞士會談,兩國關係似乎正加速回暖。與此同時,美國又通過系列動作演繹了數次「乍暖還寒」。冷暖交織之下,難免令人心生困惑:中美關係是否還值得期待?
就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要動身訪北京前夕,傳出中方高空間諜氣球出現在美國領空的消息,迫使美軍出動軍機,而布林肯也無限期延後訪問。
中美貿易戰在美國前總統川普時期開了第一槍,開啟21世紀以來影響力最甚的大國角力擂台,不僅在全球範圍內掀起波瀾,震盪一下就延續了六年,時至今日,中美從貿易爭端延伸至科技戰、金融戰。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入第三任期,美國總統拜登期中選舉過後,中美關係將於2023年開啟新篇。
美媒17日引述華府外交官的話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於2月5日、6日赴北京會晤新任中國外交部長秦剛,雙方可能談及俄烏戰爭、台海局勢,中國持續擴大的核武庫、停滯的雙邊緝毒合作和希望中國釋放被關的美國公民,及恢復雙方軍事對話;中國外交部17日就此回應,中方歡迎布林肯訪華,中美雙方正就有關具體安排保持溝通。
儘管疫情已近爆炸式增長,但大陸仍一再拒絕接受美國提供的疫苗。美國之音引述彭博新聞社6日報導說,由於擔心出現新的變異毒株及其對經濟的衝擊,甚至導致全球疫情大流行捲土重來,美國已反覆通過各種管道提出向中國提供mRNA疫苗等援助,但是中國一直不願接受。彭博的報導顯示,美國試圖說服大陸的力度超過了以往所瞭解的程度。
美國拜登政府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J. Kritenbrink),日前在華府的國務院接受日本共同社專訪。針對中國大陸因台海局勢等與美國緊張加劇,他透露正在加快外交努力以避免突發的衝突,稱「將就眾多分歧和難題展開坦率的討論」。
中共解放軍25日回應美國《2023國防授權法》演訓的強度,直逼8月裴洛西來台後的圍台軍演。不過,大陸外長王毅在本月22、23日會見美國亞洲協會董事會聯席主席桑頓、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電話,看似風高浪急的台海情勢背後,是美中外交一軌、二軌管道的暢通無礙。
中共解放軍25日回應美國《2023國防授權法》在台附近演訓的強度,直逼8月裴洛西來台後的圍台軍演。不過,大陸外長王毅在本月22、23日會見美國亞洲協會董事會聯席主席桑頓(John Thornton)、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電話,看似風高浪急的台海情勢背後,是美中外交一軌、二軌管道的暢通無礙。
美國國會通過《2023國防授權法案》(NDAA),送給台灣5年100億美元的無償軍援、搭配20億美元外國軍事融資的「耶誕大禮」;同時,國務院宣布提升「中國協調處」為「中國協調辦公室」,全面強化對中國戰略競爭的外交工具。儘管美國立法與行政部門動作頻頻,並不保證台灣安全環境隨之改善,關鍵在民進黨是否有捍衛台灣安全的力量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