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動脈硬化的搜尋結果,共215

  • X光片「1現象」大增2成心臟病風險 還會害中風

    X光片「1現象」大增2成心臟病風險 還會害中風

    高齡者的X光片常可發現有主動脈鈣化,過去被認為是老化現象,但心臟科醫師表示,最新研究發現,X光片上有主動脈鈣化的人,罹患心臟病與死亡的風險會大增2成以上。此外,主動脈的鈣化斑塊若剝落,即可能阻塞腦循環,造成中風。

  • 打呼是疾病徵兆 醫推「5舌頭運動」 可防中風、猝死

    打呼是疾病徵兆 醫推「5舌頭運動」 可防中風、猝死

    打呼是常見的問題,耳鼻喉科醫師劉承信在其個人網站表示,打呼除了會影響枕邊人的睡眠品質、打呼者的社交以外,更會影響打呼者的健康,例如頸動脈粥狀硬化相關的血管疾病、中風等。他建議,有此困擾者可做5種口腔運動來降低打呼頻率與次數。

  • 50歲女不菸不酒突心梗 醫揭2原因:恐中風、失智

    50歲女不菸不酒突心梗 醫揭2原因:恐中風、失智

    一位50多歲女子平常不菸不酒,生活規律,某天突然胸口悶、左肩疼痛、冒冷汗,緊急就醫後發現竟是心肌梗塞,一條冠狀動脈阻塞已達90%,當場做了心導管手術並放置一根支架。醫師認為,女子因更年期雌激素下降與家族史,致其血管容易老化,該女子頸動脈現已出現硬化斑塊,未來有中風危險,提醒年長者即使生活飲食習慣佳,仍可能有血管老化的問題。

  • 血管硬化就回不去了! 每天吃這8樣 讓它回春

    血管硬化就回不去了! 每天吃這8樣 讓它回春

    血管的彈性是判斷血管年齡的關鍵,一旦硬化就回不去了,且動脈硬化會加速全身老化,也是引發各種疾病的原因。對此,台大生物產業學系老師洪泰雄表示,只要每天攝取茶類、魚類、海藻類、納豆、醋、香菇、蔬菜、蔥類等食物,就能有助於血管回春。

  • 不是睡飽就好!美研究:睡眠不規律恐增「傷心」風險

    不是睡飽就好!美研究:睡眠不規律恐增「傷心」風險

    你知道不規律的就寢和起床時間,可能會危及生命嗎?根據全球心血管權威期刊《美國心臟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AHA)近期一項研究顯示,不規律的睡眠習慣可能增加年長者動脈硬化的風險。

  • 動脈硬化了還有救?新研究:這招可讓血管回春

    動脈硬化了還有救?新研究:這招可讓血管回春

    中風、心肌梗塞、眼中風、耳中風等都跟動脈硬化脫不了關係。過去一般都認為,動脈已經發生硬化以後,就只能小心翼翼的預防血管阻塞,最新的研究發現,其實硬化掉的動脈也可以回春,而且最好的這一招不必花錢:自己運動效果最好,研究刊登在《阿茲海默期刊》。

  • 油罐車司機突「主動脈剝離」胸痛倒地 開胸手術12hrs搶命成功

    油罐車司機突「主動脈剝離」胸痛倒地 開胸手術12hrs搶命成功

    54歲的油罐車陳姓司機,農曆春節前夕突發致命急重症「主動脈剝離」,緊急被送往光田醫院大甲院區救治!光田醫院指出,經進行「開胸手術」以人工血管替換受傷的主動脈,團隊歷經12小時手術搶救成功,四天後轉出加護病房。陳男得知自己在鬼門關前被醫師救回一命,慶幸過個年彷彿重生般。

  • 「笑死人」真有可能會發生 醫點名「這些人」要小心

    「笑死人」真有可能會發生 醫點名「這些人」要小心

    我們經常會用「笑死」來形容一件事真的非常好笑,然而沒想到現實中真的有人被「笑死」。根據《網易新聞》報導,中國一位男子和鄰居在家附近店家相遇,兩人相談甚歡,沒想到鄰居竟然因為男子開的玩笑「活活笑死」了。

  • 老菸槍左腳疼痛難行走 竟是動脈阻塞惹得禍

    老菸槍左腳疼痛難行走 竟是動脈阻塞惹得禍

    苗栗縣60歲謝姓男子有30年的抽菸史,每天抽菸量約2包,近日覺得左腳疼痛、難以行走,到醫院檢查才發現為慢性大腿動脈阻塞,經醫師進行周邊血管成形術及放置支架治療,謝男左腳的疼痛感大幅改善,現在走路、爬山都沒問題,讓他非常開心。

  • 北醫大團隊解密動脈硬化症  助開發心血管疾病藥物

    北醫大團隊解密動脈硬化症 助開發心血管疾病藥物

    在國科會尖端科學研究計畫長期支持下,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裘正健組成跨領域團隊,解密動脈硬化症形成的分子機制,首次成功發現動脈硬化症重要的診斷與治療新穎分子標靶,有助於開發心血管疾病的藥物,相關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歐洲心臟雜誌》。

  • 30歲男夜間頻尿 元兇是這症狀 醫示警:將增陽痿風險

    30歲男夜間頻尿 元兇是這症狀 醫示警:將增陽痿風險

    30歲的邵先生從學生時期起就鼾聲如雷,進入職場後又有工作壓力,不僅夜間頻頻跑廁所,假日睡到中午仍然頭痛睡不飽,不規律作息更讓體重暴增到104公斤;另一位蔡先生則是合併高血壓、嚴重打鼾等症狀,且每當與老婆恩愛時總感到「欲振乏力」。大林慈濟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黃俊豪說明,兩位個案的情況經睡眠檢測後,其實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在作祟。

  • 天冷心肌梗塞猝死率高 醫:這族群風險是常人的2.5倍

    天冷心肌梗塞猝死率高 醫:這族群風險是常人的2.5倍

    進入秋冬季節,隨著氣溫的驟降,心肌梗塞的發生率也隨之提升,許多名人因為心肌梗塞而猝死,這是一種急性且致命率很高的心臟疾病,發病後若沒有及時搶救,有很大的機率會導致休克或死亡。這些發生心肌梗塞的患者通常看似身強體壯,卻無預警倒下,主要原因與心肌梗塞的前兆不明顯有關。醫師表示,高血壓患者的心梗發生率更是一般人的2.5倍,要特別注意。

  • 男赴花蓮體驗SUP立槳溺斃 業者無過失判賠167萬元

    男赴花蓮體驗SUP立槳溺斃 業者無過失判賠167萬元

    新北55歲戴姓男子2年前到花蓮體驗SUP立槳水上活動時請教練送他到岸上休息,人不慎落水後一路抓著槳板邊緣由教練划上岸,並在途中溺斃身亡,家屬氣得依過失致死罪嫌向業者提告並求償逾912萬元。檢方相驗認定戴死因為心臟病發,且活動前未主動告知相關病史,不起訴業者,但業者未幫客戶投保傷害險,經花蓮地方法院審理,判賠保險金約167萬元,全案可上訴。

  • 拖2年才就醫!先天性心臟病患「喘又腫」 再次手術救命

    拖2年才就醫!先天性心臟病患「喘又腫」 再次手術救命

    56歲的王女士是先天性心臟病患者,7歲時接受心內膜墊缺損手術,但仍有殘存的二尖瓣膜逆流,因為疾病關係,身材十分瘦小,但多年來除了激烈活動外仍能正常過日子,直到近幾年開始易喘、身體水腫,卻因為小時候的手術經驗讓她卻退,後來終於正視問題,經醫師評估後再次手術,順利改善心臟衰竭導致的肺積水及肺動脈高壓問題。

  • 適量Omega3防中風與動脈硬化 便當主菜挑這2種幫補足

    適量Omega3防中風與動脈硬化 便當主菜挑這2種幫補足

    《美國心臟協會》近期研究宣稱,每天多吃Omega3能幫助降血壓,究竟Omega3脂肪酸對健康有哪些益處?

  • 花蓮孕婦罕見主動脈剝離 門諾醫護跨團隊搶救

    花蓮孕婦罕見主動脈剝離 門諾醫護跨團隊搶救

    花蓮一名33歲懷孕8月的莊姓孕婦,日前出現急性胸痛、背痛合併噁心、嘔吐等症狀,被家人緊急送往門諾醫院救治,經電腦斷層檢查確定是急性B型主動脈剝離,由於病例相當罕見,醫護團隊為確保母胎平安,經評估並取得家屬同意,決定跨團隊進行手術,先剖腹取出胎兒,再安排媽媽進行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歷經2個多小時的時間,所幸母子均安。

  • 這時節清晨最易心肌梗塞、中風 必知救命「次級預防」

    這時節清晨最易心肌梗塞、中風 必知救命「次級預防」

    動脈粥狀硬化最主要的風險因子是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與抽菸。宋思賢醫師表示,一旦心臟的冠狀動脈產生粥狀硬化,血管斑塊會讓動脈逐漸狹窄,產生心肌梗塞的風險也越來越高。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宋思賢醫師指出,除了冬天以外,像梅雨季節天氣忽冷忽熱時,交感神經會亢奮,反覆刺激血管收縮,原本已經狹窄的冠狀動脈血管此時很容易產生心絞痛、心臟缺氧的症狀。

  • 雙腳冰冷、脫毛當心!周邊動脈阻塞恐下肢壞死截肢

    雙腳冰冷、脫毛當心!周邊動脈阻塞恐下肢壞死截肢

    下肢血管是容易發生動脈阻塞的部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許智翔醫師指出,下肢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可能是因為動脈粥狀硬化而漸漸狹窄的慢性變化,也可能是來自於其他部位的血栓造成急性發作。動脈粥狀硬化造成的阻塞較為常見,在一般民眾的發生率約6.9%,急性發作的發生率大概只有0.015%。

  • 預防動脈硬化、減輕心臟負擔 簡單運動每天做效果好

    預防動脈硬化、減輕心臟負擔 簡單運動每天做效果好

    長時間久坐已經是現代人共同又難以改善的習慣,除了讓全身筋骨痠痛、肥胖、肌力下降之外,更重要的是,久坐往往造成血液循環受阻,讓脂肪酸在血管中堆積形成動脈硬化,引發心血管疾病之餘,也使心臟需要更強力做工,才能確保血流順暢。日本骨科博士太田博明,想改善久坐帶來的威脅,日常更要鍛鍊小腿,才能讓血流順暢、減輕心臟負擔。能保持規律運動習慣當然最好,但也不需要太複雜的動作,簡單的腳尖活動,也能積少成多,累積活動成效。

  • 糖尿病最怕併發心血管阻塞 醫:一招助防動脈粥狀硬化

    糖尿病最怕併發心血管阻塞 醫:一招助防動脈粥狀硬化

    血糖超標時,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是會帶來很多併發症。其中最大的威脅,就是對於心血管疾病影響。從腦、心臟跟周邊,都可能造成中風、心肌梗塞,甚至周邊血管阻塞,依照比例不太一樣,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左右,都有這樣的風險性。所以糖尿病真的會造成心臟血管阻塞,這也是我們心臟科醫師最擔心的。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