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動脈高壓的搜尋結果,共31筆
提到致命的疾病,一般會想到心肌梗塞,但肺動脈高壓更為致命,近3年來死亡率達4成。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表示,如果突然發現行走能力變差、走不遠、容易喘、容易累,尤其是在天氣冷時,症狀更為明顯,本身有自體免疫疾病者要當心,有可能是肺動脈高壓的症狀。
一名40歲男子擔任企業主管,雖每年健檢都呈現高血壓狀態,但他不以為意。某天男子回到家後相當疲憊,一躺床時突然感覺心被撕裂般的劇烈胸痛,且痛感透到後背,家人立即將他送急診。透過電腦斷層發現為A型主動脈剝離,經「昇主動脈置換手術」治療,2周後出院,目前於門診規則藥物控制血壓,恢復正常工作與生活。
心、肺臟都是人體重要器官,除了心臟功能異常,肺動脈高壓這一疾病近幾年來受到關注,近3年來死亡率達4成。醫師表示,統計發現,肺動脈高壓從產生到確診約需4年,導致期間心肺功能受到嚴重傷害,因此民眾要留意自身的心肺功能,若發現有喘、咳、血、腫、暈這5大症狀,要儘速就醫診斷治療。
年僅30歲的小瑩(化名)平時身體無異狀,但在一次為期14天的出國旅行後,突然昏厥被送進急診,醒來後才得知自己因心臟衰竭住院,經檢查後才發現是罹患「肺動脈高壓」。醫師指出,肺動脈高壓是一種量不出來的高血壓,如平時未注意,很可能導致右側心臟衰竭,嚴重者可能致命。
肺動脈高壓早期症狀不明顯,大多數病患不易察覺,醫師指出,從發病到確診平均要花3.9年,因此如何及早發現並進行治療相當重要。目前能檢測出肺動脈高壓的手段只有右心導管檢查,確診後雖無法根治,但只要積極治療,仍能視為慢性病控制。
肺動脈高壓不自知,當心30歲就心衰竭,一名年約30歲女性,在結束日本蜜月行回台不久後昏倒送醫,經診斷為「心臟衰竭」;進一步檢查發現,引發心臟衰竭的元兇是「肺動脈高壓」。醫師提醒,食慾不振、雙腳水腫像「麵龜」、異常喘等症狀,其實都是肺動脈高壓的警訊。
國泰證券偕同國邑*(6875)舉辦《餘命10年》公益電影招待會,8月26日首場邀請台安生技總經理暨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和國泰證券、國邑藥品員工及合作夥伴共同參與;9月17日場次則由罕病基金會規劃為肺動脈高壓(後稱PPH)聯誼會專場,提供病友及家屬們專屬空間。國泰證券與國邑希望藉此鼓勵大眾把握當下、熱愛當下,勇敢追尋自己的夢想和感情。
56歲的王女士是先天性心臟病患者,7歲時接受心內膜墊缺損手術,但仍有殘存的二尖瓣膜逆流,因為疾病關係,身材十分瘦小,但多年來除了激烈活動外仍能正常過日子,直到近幾年開始易喘、身體水腫,卻因為小時候的手術經驗讓她卻退,後來終於正視問題,經醫師評估後再次手術,順利改善心臟衰竭導致的肺積水及肺動脈高壓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時代,民眾過馬路時氣喘吁吁,甚至走不贏「小綠人」號誌,並不一定是戴口罩的自然反應,很可能是患有「心臟癌症」之稱的肺動脈高壓,容易因為肺動脈血管壓力過高,導致血液無法正常運送,引發心臟衰竭、猝死的風險大大提升,醫師建議若有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
生技股添生力軍,預計22日以面額5元登錄興櫃的國邑*(6875),參考價45元,搶攻治療肺高壓相關疾病利基市場。董事長王建治表示,已有二項產品開發中,進度最快L606於去年底在美進入臨床三期試驗,L608則預計今年在台灣申請IND,並進行一期臨床試驗。
17歲高校生阿政(化名),小學三年級因跑步喘不過氣多次掛急診,最終確診為罕見的「原發性肺動脈高壓」,也因此造成心臟衰竭,目前透過三種標靶藥物合併治療,一天要吃10多顆藥丸還要24小時皮下注射,他努力配合將病情控制住;阿政勇敢對抗病魔,也鼓勵正遭受疾病威脅的患者,學習與疾病和平共處,活出每個當下的精彩。
一名忙於工作及家庭的年輕男性,自覺健康的他某天突然開始喘不過氣,但起初並不以為意,直到病況反覆發作,未見好轉才到醫院就診;檢查診斷出肺動脈高壓併發右心衰竭,甚至休克。經緊急使用葉克膜、呼吸器、強心劑的治療下才從鬼門關搶救回來。
走輸「小綠人」號誌要小心!當民眾發現自己平時會莫名呼吸急喘或容易感到疲倦,就要當心自己罹患肺動脈高壓,容易因為肺動脈血管壓力過高,導致血液無法正常運送,引發心臟衰竭、猝死的風險則會大大提升,醫師建議若有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
為了解增加黃烷醇的攝取量,能否降低因高度壓力而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中風、心臟病與血栓形成;英國伯明罕大學研究團隊,針對30名健康男性進行雙盲、交叉實驗。結果發現,相較於攝取低黃烷醇量安慰劑的對照組,飲用可可(含高黃烷醇量)的參與者,即使在高壓下血管功能受損程度較小,血流量也獲得改善。證實食用諸如可可等富含黃烷醇的食物,可在高壓下保護心臟與血管的健康。
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是個罕見而棘手的致命疾病,目前能選擇的特定治療藥物仍然不足,專注新劑型藥械組合藥物開發的國邑藥品表示,旗下第一個指標產品L606去年底獲FDA核准進行治療PAH第三期臨床試驗(Phase III Trial,計畫編號:NCT04691154),將於今年第二季開始招收病患,總收案目標數為60位,預計2022年第四季完成三期臨床試驗後再向FDA提出新藥上市申請(NDA)。隨著新藥開發邁向收成,公司將啟動IPO規劃,預計第四季辦理公開發行並登錄興櫃,最快明年申請上櫃。
過馬路的小綠人可以拿來檢測心肺功能!如果身體原本好好的卻突然出現活動性氣喘,過馬路走輸小綠人,可能心肺功能有異。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和硬皮症病人,如果出現「喘、咳、血、腫、暈」症狀,小心得了「心臟的癌症」─肺動脈高壓。
運動對於林小姐來說,幾乎是天方夜譚,從青少年時,走路、爬樓梯會喘,平常容易咳嗽,25歲那年確診硬皮症合併肺部纖維化,接受治療,但效果不佳,10年前咳嗽暈倒,送醫後接受右心導管檢查,才發現併發肺動脈高壓。
許多人以為行走能力變差,走不遠、走路容易喘或是走路速度變慢,只是單純老化造成的衰退,然而,若本身為自體免疫疾病相關患者,就該留心潛在疾病「肺動脈高壓」。
一抹藍色嘴唇,像是化了流行的妝容,但對某些人來說,這並非時尚,甚至可能奪命。18歲的史舒允是一名準籃球國手,某次腳踝受傷送醫,雙唇進而發藍,經檢查確診為肺高壓。醫師提醒,肺高壓的症狀是「一直喘」。若屬於其中較罕見的肺動脈高壓,不採取任何治療,恐在3年內死亡。
懷孕出現奇怪症狀勿輕忽!43歲的甘小姐,懷孕時出現乾咳、易累、水腫、一動就喘等狀況,原覺得是自然現象不以為意,沒想到等待生產時大出血,產後一個月都在急診住院。然而病情每況愈下,合併血尿,一講話就喘、得使用氧氣罩,最後發現原來是罹患「肺動脈高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