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北捷+跌的搜尋結果,共15筆
何姓女子提告主張,她前年在台北捷運善導寺站的電扶梯跌傷,台北捷運及電梯公司須賠償她65萬多元,台北地院審理認為何女未緊握電扶梯致重心不穩跌倒,判決駁回她的請求,可上訴。
全台不少縣市大興土木蓋捷運,但財務、營運卻不如預期,即便每天運量超過200萬人次的台北捷運,平均每年本業都虧13億,須靠副業挹注才能獲利,在新冠肺炎疫情搗亂下,北捷從獲利最高8.3億變成去年僅賺1.5億,其他縣市更赤字連連,如今北捷又因電價上漲成本增加3億,面臨轉盈為虧危機。
台北捷運新埔站上行電扶梯11日無預警下滑,造成30名乘客慘跌、4人受傷,議員踢爆同款電扶梯還有248台,北捷今表示,經煞車功能檢測後,248台回報檢查結果都正常,1個月內將複檢,即起在離峰與夜間時段進行系統內1194台電扶梯測試。
台北捷運手扶梯失速意外震驚各界,但同日軌道起火案卻不見官方對外說明,市議員簡舒培今拿出監視影片還原現場情況,批評行控中心未按照工作守則要求司機停車,事後還不通報北市交通局,視乘客生命安全於無物,更轟北捷董事長李文宗對公安意外隻字不提,成天只想發展咖啡副業。
台北捷運日前傳出營運多年來首次電扶梯失速意外,導致30多名旅客慘跌,北捷總經理黃清信今表示,事故主因為傳動鍵盤鬆動,因此第一道煞車迴路無法運作,第二道煞車迴路也因系統異常而失靈。
隨著疫情趨緩,台北捷運運量逐漸回升,9月平日運量已達150萬人次,重返過往旅客進出頻繁的景象,但北捷發現,時常有民眾在月台大廳行走時,因緊盯手機螢幕,一不小心就與他人碰撞,不然就是在上下樓梯時踩空跌倒,今年1至8月就有143件跌傷案,其中高達4成4是旅客未專注造成,還有1成5是受他人影響而受傷。
隨著疫情趨緩,北捷運量逐漸回升,但有不少民眾在月台大廳行走時都會低頭緊盯手機,可能因此不小心與其他旅客碰撞或跌倒受傷。根據統計,今年1月至8月北捷跌傷共有143件,其中因未專注所致有73件,占約44%;受他人影響受傷的有25件,約占15%。
國內疫情自5月開始延燒,導致台北捷運搭乘人次雪崩式下跌,連帶衝擊北捷營收,北捷總經理黃清信表示,今年1到8月已虧損31.9億,比去年同期暴增3倍,環狀線則虧損約3億多元,預估全年將虧到50至80億,所幸疫情趨緩,乘客也有回流,會努力將虧損壓在5字頭以內。
台北市防疫正式進入第3級警戒,民眾嚇得不敢出門,讓大眾運輸運具如公車、捷運運量直直落,據台北捷運公司統計,今日11時至15時的搭乘人數,較上周同期下降7成,幾乎是空車狀態,原本該在假日湧現返鄉人潮的大型轉運站也空無一人,業者還透露準備申請減班。
機捷通車三年半,跨越北北桃的機捷沿線房價呈現「桃園漲、新北跌」格局,房價漲勢最強的四站全數位於桃園青埔特區及其以南的捷運站,又以A18高鐵桃園站漲幅達18.7%最高。此外,機捷沿線1字頭房價已漸成絕響,目前僅有A15大園站、A16橫山站、A20興南站房價仍屬1字頭。
機捷通車三年半,跨越北北桃的機捷沿線房價呈現「桃園漲、新北跌」,沿線房價漲勢最強的四站,全數位於桃園青埔特區內及其以南的捷運站,又以A18高鐵桃園站漲幅達18.7%最高,機捷沿線房價1字頭已漸成絕響。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重創大眾運輸業,載客量慘跌,北捷3月運量遞減22.3%,營收減少約2.77億元,若疫情持續到8月底,虧損恐超過34億元,北捷總經理沈志藏在交通委員會上表示,疫情嚴峻到北捷恐將面臨嚴重虧損,將向中央申請紓困。此外,北市市區公車近日也將研擬營運補助方案。
台北捷運上個月總運量突破百億人次,不過市議員王浩發現,2015至2018年北捷各車站共發生1562件旅客受傷,平均每天超過1人在捷運車站內受傷,甚至消防局統計數字更高出3倍,捷運公司4年來賠償旅客受傷高達2826萬元,王浩要求北捷檢討改善,避免旅客跌倒受傷一再發生。
晚間重點新聞提要:
根據台北捷運公司統計,去年度台北捷運發生旅客受傷事件,以「電扶梯受傷」居多,一共有兩百七十九件,其中以「未站穩踏階」、「自身未留意」及「受他人影響」而跌傷的案件最多。臺北捷運宣導電扶梯安全,從即日起到八月九號為止,會有專人站在台北車站、忠孝復興站等閘門口,提醒旅客「搭電扶梯時請握扶手、站穩踏階」。(林麗玉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