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北洋政府的搜尋結果,共28

  • 百年前羅素論現代中國

    百年前羅素論現代中國

     英國哲學家羅素(Bertrand A. W. Russell 1872-1970)是20世紀的偉大思想家,是信奉社會主義的信徒,也是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頭條揭密》見證中國百年動盪紛爭 兩岸3枚國璽秘辛

    頭條揭密》見證中國百年動盪紛爭 兩岸3枚國璽秘辛

    中國傳統上將傳國玉璽視為政權象徵,秦朝以和氏璧製成的傳國玉璽在元朝末年丟失,明清兩朝就未再製作傳國璽。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後,承接政權的中華民國政府在北洋政府時期與國民政府時期各製作了一枚國璽,中共建政時也製作了國璽。這3枚國璽經歷了推翻帝制後的戰亂年代,目前還有2枚還在使用,它們的來歷與使用也反映百年來中國政局動盪的一面。

  • 陳誠遣散偽軍 林彪乘機延攬

    陳誠遣散偽軍 林彪乘機延攬

     白崇禧本是四平街會戰的主要畫策人,林彪敗退之後,白氏即主張乘勢窮追,縱不能生擒林彪,也須將共軍主力摧毀。當時負責東北軍事指揮的杜聿明雖同意白氏的主張,但未敢專斷,陳明仁則認為戰事瞬息萬變,時機稍縱即逝,應立刻揮軍窮追,結果乃聯銜電蔣請示。不意所得線電竟是「暫緩追擊」,共軍因此能從容北撤。前敵將領得此覆電,無不頓足浩歎,白崇禧亦頹然而返。

  • 大陸歷史上唯一一次禁過春節 無人放假 過節直接被抓

    大陸歷史上唯一一次禁過春節 無人放假 過節直接被抓

    華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就是春節了,農曆新年意味著是新的開始,對於講究「從頭開始」的華人來說,無疑是最具有象徵意義的傳統節日,然而,在民國時期這個最受華人重視的節日竟被廢除,禁止全國人民過這個節日,甚至在南京國民政府時間,上海有一戶人家為了迎財神,警察直接將他們關押到警察局,而且還將他們的貢品給沒收。

  • 兩岸史話-校舍被占 向德求償5萬兩白銀

    兩岸史話-校舍被占 向德求償5萬兩白銀

     當皇太后錯誤的決定幾乎至不可收拾地步時,朝廷才把李鴻章召回天津。丁家立回憶說,我清楚地記得他回天津與列強談判的情形。他是在夜晚抵達天津的。我第二天早晨去拜訪他,他像從前那樣打招呼,然後說:「哦,丁先生,如果我在這裡,這件事情就不會發生了。」他那時已經近80歲了。第二年,和談尚未結束,他就去世了。

  • 劉廣定》莫蹈北洋政府覆轍

     台灣大學校長遴選事件造成之風波至今無法落幕。不但國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先後發布聲明,認為基於大學自主精神,政府不應干預遴選結果,前教育部長黃榮村、曾志朗以及多位大學現任和前任校長也紛紛表示大學自治是憲法保障學術自由的核心價值,指責教育部對大學自主之妨害,反對教育部幾個月來之所做所為。

  • 抹黑管中閔 王丰:綠營政客猶不如北洋政府

    抹黑管中閔 王丰:綠營政客猶不如北洋政府

    台大校長遴選,由前國發會主委管中閔當選,但他卻面臨民進黨團抹黑,指其涉嫌抄襲論文。對此,知名作家王丰感嘆,綠營這些政客對學術的尊重,連北洋政府都不如。

  • 兩岸史話-出使瑞士 關注其政經局勢

    兩岸史話-出使瑞士 關注其政經局勢

     戰後歐洲的形勢較為複雜。根據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的協約框架,歐洲形成以英、法、義為主導的局勢,但是三國之間的關係卻很微妙:法國試圖獨霸歐洲大陸,而義大利和英國對其牽制,加之德國戰後賠款等問題沒有得到應有的清算,德國對戰爭並未反悔而持強硬態度,使得歐洲政局充滿變數和不可預測性。因瑞士和德國疆域密邇,汪榮寶對德國問題較為關注,他摘錄瑞士報紙對德國賠款問題及時向北洋政府彙報。如一九二一年五月彙報德國因賠款問題請求美國調停事宜,指出德國以國內經濟蕭條、民眾貧困為託辭,一再拖延戰爭賠款,並「不肯拋棄前皇之強硬政策如解除武裝問題」,更對現在的法令政策以及過去的錯誤毫不改弦更張,「固無悔過之端兆也」。

  • 民國初年那些銀行大亨們──壟斷全國金融的重要工具(廿七)

    由於北伐軍的節節勝利,梁士詒已預感到北洋政權行將覆滅,即將交行總處遷往天津,猶圖作最後觀望。一九二六年底,北伐軍國民政府進駐武漢,財政部長宋子文電邀梁士詒到武漢討財政問題,要求交行提供借款,支持北伐戰爭。梁士詒不僅沒有親去武漢,而且僅允借款五十萬元,只能在湘豫前線使用,引起國民政府的不滿。一九二七年三月,北伐軍占領江浙、上海以後,蔣介石已得到英美帝國主義的直接支持。梁士詒作為操縱北洋政府財政金融大權的代表,即於四月份被國民黨政府指名通緝。自此以後,交通銀行即從北洋軍閥手中轉移到蔣介石四大家族手中,成為國民黨政權壟斷全國金融、積累官僚資本的重要工具。

  • 北洋政府財政金融破產

    北洋政府財政金融破產

     第三次公債發行時,由於袁世凱復辟帝制陰謀已徹底失敗,全國各地的反袁鬥爭迅速展開,僅募得原定債額的三分之一,根本不能彌補北洋政府龐大的開支漏洞。據統計,僅袁世凱為籌備帝制而設立的「大典籌備處」,即耗費二千萬元以上。掌握財政實權的梁士詒,看到借內外債暫時已無辦法,增稅又難以濟急。只有繼續通過他控制的中國、交通兩銀行借墊。從交行看,到一九一五年止即先後為財政部墊款三千一百一十五萬餘元。如此龐大的墊款要占到該行全部存款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致造成庫存空虛,發行基金枯竭,不得不大量濫發兌換券,終至不可收拾,發生該行歷史上第一次停兌風潮。

  • 民國初年那些銀行大亨們--北洋政府財政金融破產(廿二)

    北洋政府於一九一四年八月成立了「內國公債局」,由梁士詒任總理。短短二年多時間,即先後發行三次內國公債,總額共二千萬元。梁士詒控制下的交行,每次經募債款均居各銀行之首。前兩次交行共募得九百四十六萬元,占實募總額近百分之二十。

  • 民國初年那些銀行大亨們──宋子文掌管中國銀行(一)

    《民初銀行大亨》一書由李北濤等著,獨立作家出版。敘述民國初年在政局混亂中,金融業如何重組、整合,由商行轉型成銀行的制度變遷。

  • 陳其美穿梭黑白兩道傳奇——討袁軍被北洋政府擊潰(二)

    7月22日,劉福彪的福字營從南京匆匆趕到,被陳其美改編為特別敢死隊。7月23日凌晨六十一團、三十七團的部分官兵與特別敢死隊聯合攻擊製造局受挫,陳其美迫於各方壓力,只好把司令部由南市遷往閘北的南海會館。

  • 兩岸史話-列強文明衝擊下的東亞秩序

    兩岸史話-列強文明衝擊下的東亞秩序

     北平政權的憲法理論源於久已消亡的自由主義世紀,外交上卻得不到自由主義核心國家的支持。

  • 列強文明衝擊下的東亞秩序——西安事變早就註定(二)

    西安事變證實了日本人最壞的預見,他們有理由斷定蔣政權已經變成了共產國際的白手套。

  • 兩岸史話-孫中山最推崇的左右手

    兩岸史話-孫中山最推崇的左右手

     與中山先生同寢室,每夜,必舉日間所施行重要政事以告。

  • 認識那些民國律師們——巴黎和會拒絕簽字(十)

    認識那些民國律師們——巴黎和會拒絕簽字(十)

    1919年4月下旬,有關巴黎和會將把德國在魯利益轉交日本的消息不脛而走。身在巴黎的進步黨領袖梁啟超傳電回國:「聞將以青島直接交日本,因日使力爭結果。」

  • 兩岸史話-還原國共內戰史記憶 國民政府退守廈門(五)

    兩岸史話-還原國共內戰史記憶 國民政府退守廈門(五)

    東北失守,國民政府之敗或許也已註定,但國共內戰的最慘烈一役還有待開打。瀋陽淪陷之後才幾天,雙方就在華東展開這場決定命運的大戰。主要戰場在淮河北方(淮河是黃河、長江之間一條東西向流通的大河)。杜聿明率領的45萬大軍沒有撤到長江以南,反而奉蔣之命等候即將來臨的大殺戮。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