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匠師的搜尋結果,共135筆
位在台北市萬華區的「學海書院」見證艋舺近200年歷史,北市文化局自2019年起補助超過6000萬元協助修復工程,預計2026年完成,文化局表示,此次修復重點是門神彩繪,由36歲年輕彩繪匠師周孟勳執筆,同時保留原有陳樹根的門神彩繪作品,為古蹟修復傳承、世代交替畫下嶄新篇章。
百年古蹟的世代交替,位在台北市萬華區的「學海書院」見證艋舺近兩百年歷史,北市文化局自2019年起補助超過6000萬元協助修復工程,預計2026年完成,文化局表示,此次修復重點門神彩繪,由年僅36歲的年輕彩繪匠師周孟勳執筆,同時保留原有陳樹根的門神彩繪作品,為古蹟修復傳承畫下嶄新篇章。
全國唯一「官窯」金門縣陶瓷廠60周年慶,首度邀請「人間國寶」木雕藝術大師陳啟村合創限量10對「力士」工藝作品,每件皆有證書與編號,加上大師落款,每對售價上看百萬元。陳啟村表示,能看到作品能與自己偶像張大千的真跡,一起在陶瓷廠櫥窗中展示,真的很感動。
為提升北市公共工程品質,激勵工程團隊士氣,北市府於日前舉辦公共工程卓越獎暨卓越匠師獎頒獎典禮活動。去年,北市府總計辦理1,603件公共工程,歷經專家委員逐一考量各參賽工程之創新性、挑戰性、周延性,與工程效益等評比重點,層層篩選決定出29件卓越工程脫穎獲獎,獲獎率僅1.81%。
西班牙籍方姓男子14日凌晨2時許,見台北市士林區慈諴宮廟門緊閉無法入內,竟脫序持松香水、油脂溶解劑等清潔用品刷洗門板,造成油漆剝落,一旁民眾見狀,立刻通知警方,當場將酒醉的方男逮捕,他告訴警方自己是藝術家,見門板汙穢想要擦乾淨,警詢後依違反《文化資產保存法》送辦。北市文化局會請廟方1個月內提送緊急搶修計畫。
新竹少年刑務所演武場近期展出「金繼的繕與美」工藝特展,為吸引更多民眾欣賞金繼的「缺憾之美」,市府日前推出2場「麥漆接著體驗」推廣活動,邀請「光山行」匠師賴信佑擔任講師,讓民眾更親近傳統的修復技術,體驗金繼工藝的美。
打開工作室櫥櫃,一把把形狀各異的自製花匙,有尖、有圓也有方,一塊塊拖線線板上註記著「出身」,是由現年88歲的國寶級土水匠師蘇清良(良伯)親手寫下。他拿著抹刀跟各式泥作工具,走遍臺灣南北替人起厝,握著拖線線板投身古蹟修復,抹平每道歷史印記,精雕每吋花紋與線條,為古蹟重拾昔日風采。
磐興建設6月2日舉行「第一屆水電&第二屆泥作匠人競賽」,磐興建設總經理游金洲表示,這次匠人競賽活動激發出年輕匠師的責任感、成就感、榮譽感,期許以此競賽能激發出年輕匠師的三感文化,讓年輕族群願意投入建築產業。
阿美族是與海共生的民族,但造船工藝隨著時代變遷逐漸失傳。為了復振傳統造船技術,台東大馬蘭部落匠師花5年時間學藝,預計耗時3個月,合力建造一艘竹製古帆船,規畫6月中旬下水啟航,沿著東海岸線航行拜訪部落,交流分享海洋文化。
鶯歌陶瓷博物館與鶯歌高職合作的「陶壁不逃避-鶯歌高職陶工科師徒制教學成果展」,即日起至6月25日於陶博館B1陶藝長廊開展,由15位陶師與3位茶師傾囊相授97位學生,共同發表28組件作品,展現陶師純熟精湛的創作。
國寶級瓦作匠師傅明光以不鋪防水層的傳統鋪瓦工法見長,2016年被文化部認定為重要土水修造技術(瓦作)保存者,為傳承這項傳統技藝,新竹縣政府與文化部合作推出為期半年的傳習計畫,以師徒教學模式,修復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10號建築的屋頂,近期順利完工,並舉辦結業式與傳承儀式,由傅明光交予11名學員特製的菱形灰匙,象徵匠藝精神永續傳承。
國寶級瓦作匠師傅明光以不鋪防水層的傳統鋪瓦工法見長,2016年被文化部認定為重要土水修造技術(瓦作)保存者,為傳承這項傳統技藝,新竹縣府與文化部合作推出為期半年的傳習計畫,以師徒教學模式,修復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10號建築的屋頂,近期順利完工,並舉辦結業式與傳承儀式,由傅明光交予11名學員特製的菱形灰匙,象徵匠藝精神永續傳承。
為培養古蹟與傳統建築修復專業人才,金門縣政府去年底特別辦理「金門傳統匠師推廣教育班」,日前共有基礎班18名、進階班15名學員完成培訓,由副縣長李文良頒發證書,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批「生力軍」能為金門傳統建築修復領域提高修復量能。
為培養古蹟與傳統建築修復之專業人才,金門縣政府特別辦理「2022年度金門傳統匠師推廣教育班」,日前結訓典禮由副縣長李文良為學員頒發證書,李文良表示,推廣教育班目的為注入金門傳統建築修復的年輕新血,同時進行基礎班及進階班課程,共計基礎班18名學員及進階班15名學員完成培訓,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為金門傳統建築修復領域提高修復量能。
鹿港天后宮,創建於明末1591年,創建迄今已逾四百餘年,是台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媽祖神尊的廟宇,現被列為國定古蹟。由於坐落在早期貿易興盛、文化薈萃的鹿港,故寺廟建築,一樑一柱、木雕、石雕、彩繪皆出自於名匠之手。華美至極,處處盡顯其豐富的歷史人文風采。
北埔大坪國小育英樓1969年建成,根據地方田調考證,發現是兩大大木司系統的匠師共同合作興建,一派是承襲漢式廟宇的大木司,一派則是受過日據時期訓練的大木司。過去大坪國小曾希望育英樓取得文資身分,但未能通過,此次由地方文史工作者提案,22日中午文化局現勘後隨即辦理審議會,最終同意登錄為歷史建築,讓提報人激動不已。
【愛傳媒樂風專欄】在寸土寸金的西門町裡,有間外表不起眼的廟宇,此廟名喚臺北天后宮(可別和清朝官建的臺北大天后宮搞混了)。
新竹縣文化局在竹北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辦理「國寶級瓦作匠師傅明光傳習計畫」,3日舉行始業式、開工儀式及新書發表會,文化部文資局長陳濟民和縣府文化局長李安妤為傅明光司阜授綵、簪花,學員奉茶拜師,表達對重要傳習技術保存者的尊榮。
新竹縣文化局在竹北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辦理「國寶級瓦作匠師傅明光傳習計畫」,3日進行始業式、開工儀式及新書發表會,文化部文資局長陳濟民和縣府文化局長李安妤為傅明光師傅授綵、簪花,學員奉茶拜師,表達對重要傳習技術保存者的尊榮。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邀請在地的國寶級匠師傅明光辦理統建築瓦作傳習計畫,在新瓦屋採實地教學模式,全程循古禮舉辦拜師、開工、上梁、竣工等儀式,並配合施工進度舉辦修復工地展、導覽解說,活化保存客家文化。這也是首次由中央、地方、傳統匠師3方合作結合建築實體修復工程,藉由傳習讓有興趣的民眾親眼觀察傳統建築屋頂修復工法和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