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升值對的搜尋結果,共613筆
新台幣再度強勁升值,熱錢湧入台股,惟八大公股行庫扯台股後腿,再加上外資部分資金大舉鎖碼反向ETF,拖累台股大盤連三個交易日僅上漲80點,對照同一時間新台幣對美元累計大幅升值2.52角,台股表現平淡無奇並無激情演出。
美國財政部在當地時間7日公布半年期匯率報告,將中國續列為匯率操縱國一般觀察名單。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8日強調,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基本穩定,對非美元貨幣有所升值,大陸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以巴衝突升溫,金融市場震盪加大,但隨美國聯準會(Fed)官員發表鴿派言論,美債殖利率回落,美元指數應聲跌破106價位,非美幣別集體反彈,11日台北股匯雙漲,新台幣盤中一度升逾1.2角,終場收在32.122元、升值8.5分,匯價創逾兩周新高,總成交量15.915億美元。
迎戰強勢美元巨浪的代價有多大?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今(4)日將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業務報告,書面報告昨日提前出爐,統計從去年7月至今年6月,為阻貶新台幣所砸下的銀彈,就高達56.3億美元,以6月30日收盤價31.135元換算,約為新台幣1752.9億元,逼近全年度繳交國庫金額,即便所費不貲,央行仍強調「維持新台幣匯率相對穩定有其必要性」。
美國利率可能維持在高水平更長時間,成為投資人難以接受的殘酷現實。其中美國公債價格崩跌、包括蘋果在內的七大科技巨頭股票表現黯然失色,新興市場也因美元升值蒙受極大衝擊。
本周是超級央行周,壽險業嚴正以待。由於美國今年仍有升息可能,台美利差恐再擴大,壽險業將可能出現三大不利,包含傳統避險成本攀升、債券難實現資本利得,亦憂心再推升美元保單解約潮。
美國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略高於預期但核心CPI續降,美元對最新通膨數據反應冷淡,加上台股大漲逾200點,帶動新台幣14日開盤即走升,上演股匯雙漲行情,並隨外資匯入加碼台股,一度升值逾1角,終場收在31.91元兌1美元的逾一周新高,升值5.8分,但因市場偏觀望,總成交量縮小至僅11.95億美元。
澎湃新聞17日報導,中國人民銀行在最新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喊話稱「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行」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於在岸和離岸市場走高。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拉升超300點。
7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掃第二季以來的頹勢,結束了月度連跌,當月在岸價升值1.59%。
超級央行周落幕,國際美元指數雖對升息已「無感」,但因第二季經濟成長率亮眼,美元持續獲支撐,主要亞幣28日齊走貶。匯銀主管表示,短線仍以經濟數據影響匯市為主,但市場解讀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不夠鷹派,預期美國升息已告終,美元走弱是大勢所趨,亞幣伺機轉強、9月底應可慢慢看到反轉訊號。
日本股市從七月初開始盤整,市場關注日本央行最新的貨幣政策與日本和美國經濟基本面狀況,隨著財報陸續開出,日本市場未來的走勢也備受關注。值得留意,日本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連10個月達3%以上。TAROBO大拇哥投顧認為,日本股市是近幾年備受關注的市場,隨著企業經歷長期的轉型與改革,加上海內外經濟體的溫和復甦,目前日本企業的基本面已經具備一定的成長性,可以逢低布局,但同樣還是需留意匯率波動風險。
今年表現一度在全球主要貨幣墊底的日圓,7月鹹魚翻身兌美元強勢升值,隨著美日兩國央行貨幣政策可能轉向,日圓可望進一步反彈。
去(2022)年3月以來,美國聯準會(Fed)已升息20碼(5個百分點),市場對美國利率的看法從今(2023)年第二季初認為年底前將降息4碼(1個百分點),現已上修至持平於5%~5.25%水準。
美元大幅升值,外幣保單今年以來買氣低迷,預估前四個月新契約保費不到新台幣千億元,與去年同期的2,100億元相比,直接就是「腰斬」,但6年期以上的長天期傳統型外幣保單,前四個月卻逆勢增長2成,預期在2026年接軌IFRS 17之前,外幣保單將由長天期撐場。
美國聯準會(Fed)及歐洲央行(ECB)相繼升息後,市場持續消化、轉趨觀望,整體成交量大幅萎縮,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幅受限,終場以30.641元、升2.5分作收,已連三升,並創近9個交易日以來最高收盤價,總成交量僅11.16億美元,成交量創4月10日以來新低。新台幣本周升值9.9分或0.32%,周線收紅。
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公布的3月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新台幣REER小幅下降至98.62,但韓元REER降更多至94.79,使得差距擴大為3.83,新台幣REER已連23個月高於韓元REER,代表台灣出口價格競爭力連續近兩年都輸給韓國。
經濟數據分析: 美國聯準會(Fed)在褐皮書中表示,最近幾周美國經濟成長陷入停滯,招聘和通膨放緩,取得授信管道限縮,在不確定性增加和對流動性的疑慮加劇之際,銀行緊縮放款標準。在報告期間,總體物價價位微增,但上漲幅度似正放緩,這份報告的措辭,比起3月初矽谷銀行倒閉前發布的報告要更為悲觀一些,上一次報告指出經濟仍具韌性,只是對今年接下來的疑慮增強,這份褐皮書或許可以強化Fed 5月升息後暫停升息的可能性,還會加重對經濟衰退的疑慮,美國下半年經濟恐蒙塵。 經濟部外銷訂單統計,3月外銷訂單為465.8億美元,月增10.6%、年減25.7%,為連七黑,面對第二季,預期在全球經濟受通膨及升息壓力影響,終端需求仍顯低迷,客戶持續消化庫存,國際原物料價格低於去年同期下,經濟部看法保守,第二季恐持續維持年減。
受匯損衝擊,三商美邦人壽21日公布自行結算今年第一季財報,單季稅後虧損29.2億元、每股虧損0.7元,在現金增資、資產重分類、和出售投信之後,第一季底淨值達384億元,單季淨值增加96億元、淨值比拉升至2.89%,但未達到法規要求的3%門檻。
儘管全球銀行業存在不確定性,但亞太貨幣兌美元最近幾周仍溫和上漲。自3月9日矽谷銀行(SVB)相關問題浮現以來,亞太貨幣兌美元平均上漲接近2%,G10國家貨幣更平均升值3%左右。美元在這段時間沒有呈現強勢是不尋常的,特別是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初期相比。一般來說,當避險需求增加,美元都會走強。
受益美元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上漲,大陸外匯存底回升。中國人民銀行7日公布,3月底中國外匯存底31,838.7億美元,較2月底升507.2億美元,升幅為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