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升格準直轄市的搜尋結果,共17筆
民進黨在四大公投完勝後,從中央到地方、從行政院到國會,都展現了更強勢的權力企圖心與侵略性的布局。以蔡英文為核心的民進黨威權體制,囊括五院,掌控司法、情治、媒體乃至網軍,又自恃有美國老大哥強力撐腰,堪稱「號令台灣,莫敢不從;小英一出,誰與爭鋒。」但台灣的民意容忍度真是如此之高,可以任憑民進黨這樣呼風喚雨嗎?
蔡英文總統在臉書呼籲儘速修法讓新竹縣市合併升格,點燃新竹縣市首長戰火。新竹縣長楊文科親自在蔡臉書留言,痛批修法強渡關山「難道我們新竹縣市民眾是二等公民嗎?」新竹市長林智堅也留言槓上楊文科「大新竹合併升格,刻不容緩!希望大家一起支持修法」。
民進黨挾公投結果之勢,準備對《地方制度法》進行修法並強推「竹竹併」,引起各界關注、討論。總統蔡英文昨(22)日在臉書發文,說「考量時間,我認為先讓相關法案儘速通過」,讓新竹縣長楊文科終於忍不住,直接留言問「真的有這麼急嗎?」並嗆聲「難道我們新竹縣市民眾是二等公民嗎?」
大新竹合併成近日熱門議題,蔡英文總統晚間在臉書上貼文,指出地方制度法修法要盡速通過,使新竹縣市合併升格,新竹縣長楊文科晚間10點也回應,認為先前縣市合併升格,都是在凝聚民意共識、由下而上方式進行,質疑「為何新竹縣市不能和其他直轄市一樣,適用相同的民主升格方式呢?」
針對民進黨新竹市議員劉康彥評論竹竹升格,批評朱立倫主席「最沒資格提量身訂做」,認為新北市的升格正是為朱立倫量身打造,新北市議員陳儀君、蔡淑君共同指出,這種說法顯然對於新北市發展的沿革,升格的歷史毫無了解,簡直就是「竹篙湊菜刀」,為了柯建銘、林智堅的個人利益而胡說八道!
桃園市長鄭文燦6日上《寶島全世界》接受鄭弘儀專訪,表態贊成竹竹合併,直言科技競賽一天都不能落後,沒道理「科技首都」不能升格直轄市,認為民意支持、修法來得及,就該升格,不用考慮誰選,應該考慮提高城市競爭力、行政效率,科技產業和生活圈營造。
國民黨新北市長初選首場集會式政見會23日登場,周錫瑋以「不忘初衷、實現夢想」為主題,說明若當選新北市長後將延續其擔任台北縣長時期推動的河川整治、汙水下水道等政策,並喊出每年20億幼托經費、4年50億醫療長照經費,「讓新北贏台北!」
桃園經發局祭出自治條例,要嚴加管理位居交通要道、學校和醫院附近的市集,卻被議員批評是「擺爛」,無法根本解決四處可見的早市、夜市問題,最後確立落日條款,只要在2011年升格準直轄市前已存在且眾所周知的攤集區,可望經輔導就地合法。
銓敘部統計,五都改制後,人事費暴增九十九億,台中市新增八十六個機關最多,人事費多三十七億元,也增加最多。對此,副市長黃國榮表示,縣市合併,台中市範圍變大,機關員額總數增加,因為過去太少,尤其台中市人口比台北市多兩萬,員額只有台北市的六成,人力不足,台中公務員工作量比其他四都重。(寇世菁報導)
桃園縣明年正式升格直轄市,一日縣長吳志揚率近五十位首長到台北市政府參訪,台北市長郝龍斌親自接待,郝說,兩縣市兄弟同心、齊力斷金,一同做好機場捷運等。吳說,盼台北市可協助桃園規畫路線。
行政院會今日將討論公共債務法修正草案,財政部長張盛和昨日強調,公債法修法案是因應五都升格及與國際接軌,不是為了擴大舉債。雖然五都都希望提高舉債空間,但在債限不能調高的原則下,台北市原舉債空間一定要下降,債限計算基礎由國民生產毛額(GNP),改為國內生產毛額(GDP)。
桃園縣警局新任局長黎文明(見圖右一,甘嘉雯攝)十九日到任。黎文明在桃園縣升格準直轄市前即為縣警局長,因前局長劉勤章病逝而回鍋,他表示,將以「治安平穩、交通順暢及服務熱心」為桃園縣打拚。
鄉鎮市代會是地方最基層的民意機關,代表會主席更是「有才者任」,對準六都直轄市的桃園縣來說,發生首例罷免平鎮市正副主席提案,姑且不論箇中政治動機為何,卻也凸顯正式升格後基層民代出路茶壺內的風暴。
桃園縣素來分南、北區,各以中壢、桃園市為中心,長年閩、客心結,加上地方派系的發展,讓「南北之爭」形成藩籬或發展障礙。在政治,傳統上有「南北輪政」默契,直到近年才被打破;在市民光榮感上,兩邊居民互不相讓,甚至連桃園縣升格後的名稱,都能紛擾許久。
桃園縣府預計今年夏天將改制計畫書呈交內政部,雖然升格直轄市何時底定尚不可知,但部分鄉鎮市預期改制後,公所包括機要職、約聘雇人員等非正式公務員工作不保,人心浮動。
桃園縣一年兩個月前成為「準直轄市」,縣府最近打算加快腳步,朝升格直轄市的目標挺進。桃園縣府在急什麼?又作好升格的準備嗎?
桃園市、蘆竹鄉南崁交流道地區所屬的經國特區重劃開發計畫,縣府將適度開發容積獎勵,改善舊有風貌,盼一年內讓民眾有煥然一新的市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