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協定文本的搜尋結果,共60筆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14日至17日在台北舉行第二次實體談判,此次是該倡議宣布以來首度在台談判,今上午8時30分,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助理貿易代表麥卡廷率逾隊前往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為談判揭開序幕。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政務委員政委鄧振中自信表示我方準備充分,倡議發展到此階段已有觀念性的討論,目前文本草案都出來了,後續將逐一進行。
大陸觀察者網25日報導,德國社民黨將與綠黨及自民黨組建新的聯邦執政聯盟。由蕭茲(Olaf Scholz)新任德國總理。香港《南華早報》報導,聯合政府一些職位將由在涉華議題和外交政策上強硬派人士擔任。而在執政黨聯盟協定文本中,更是十多次提及中國,還首次提到了涉台、涉港、涉疆的中國問題。有專家認為,這是德國有史以來涉華部分措辭最強硬一份聯盟協議,三黨如此大剌剌地提及中國的「紅線問題」,是想更公開談論與中國的分歧,並加重在對華關係上競爭和對抗的分量。
英國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經歷兩周馬拉松會議,在13日延長賽中終於通過《格拉斯哥氣候協定》,同意將全球升溫幅度限制在攝氏1.5度內。不過印度在最後一刻反對使用「逐步淘汰」(phase out)煤電,堅持使用「逐步減少」(phase down),瑞士等多個國家對此表達不滿但最終仍妥協。大會主席夏瑪坦言通過公約只是「脆弱的勝利」,強忍淚水,哽咽致歉。
澳洲和紐西蘭3日相繼宣布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批准程序,澳洲表示,如此一來,協定生效的條件已經達成,明年(2022年)1月1日協定便可以上路,一個GDP占全球30%的大型經濟圈就此誕生。
歐盟高級貿易官員4日表示,鑒於歐中雙方在互相制裁之後外交關係惡化,歐盟已暫停批准中歐全面投資協定。
世界兩大經濟體——歐盟和中國就市場准入完成艱辛談判並可望簽訂協定後,被認為是中美戰略對抗氣氛下的一股清流,但預計在明年初簽訂的進程現在卻在歐盟議會中遭遇越來越大的阻力。反對此一協定的歐盟議員認為,他們批評中國人權問題就遭北京制裁,如此歐盟議會沒有可能批准該協定。
德國之聲中文網2日報導,「歐中投資協定」文本中,規定非政府組織(NGO)在中國的高級主管應由中國公民擔任,這一限制一旦成為現實,將對歐洲NGO在中國的營運造成極大影響。
RCEP成為全球僅次於WTO協定下最大的貿易協定,其2019年經濟規模(以GDP計)為25.6兆美元,約占全球GDP的29.4%,且區域內的人口數22.7億人,占全球總人口的30.6%。
歐盟前副首席談判代表、現任貿易部委員會主席韋安德(Sabine Weyand)15日表示,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文本將會在下周發布。他並表示,歐盟視中國為合作夥伴、系統性對手(Systemic rival)及經濟競爭對手。
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大陸經濟勉力通過嚴重疫情考驗,使其GDP(國內生產總值)難得獲致正增長,且全年GDP數值超越了人民幣1百兆元大關,是大陸經濟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如此「百兆元級GDP」,誠然值得大陸官民自豪,但陸方主政者仍須注意到,它也會帶來一些新的考驗或壓力;主要是,它可能導致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中」勢力益形坐大,而更深刻地干擾大陸經濟發展。這種負面的後續影響,大陸主政者有必要妥適因應,以求趨吉避凶。
歷經7年談判,中國與歐盟雙方領導人30日共同宣布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中國商務部31日表示,這項協定將鞏固中國在經濟全球化中的話語權,並強調中歐投資協定是一項平衡、高水準且互利共贏的協定,未來將推動協定盡快完成簽署。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晚間8時與德、法及歐盟領導人舉行視訊會議,會後雙方共同宣布如期完成歷時七年、經歷35輪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根據德媒提前獲得的歐盟聲明顯示,中國不僅在協定中承諾大幅度擴大市場准入,更首次承諾中國國企補貼將全面透明。
歷時7年籌備的中歐貿易協定,30日晚間經由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與德國、法國和歐盟領導人舉行視訊會晤後,正式宣布完成談判。
中歐投資協定水到渠成,歐盟領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計於30日晚間舉行視訊會談,宣告談判完成。外媒獲歐盟委員會的聲明,內容曝光中歐投資協定部分內容,其中包括中國國企補貼全面透明。
歷時七年共35輪談判的中歐投資協定傳出即將達成共識。歐洲官員28日透露,中國和歐盟可能在30日確定達成協定,且歐盟27國代表均未出聲反對,預計中國將向歐盟企業大幅開放市場,範圍涵蓋製造業、建築、廣告、航空運輸、海事服務、電訊以及雲端計算等。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剛出現「變天」局面,然全球經貿格局已起了變化。昔日川普總統以「脫鉤中國」為基調的單邊保護主義正在退潮,因此東西方各國經貿關係可望向「多邊合作共享」境界復歸,不再受美國去中因素影響而鬧路線分裂。本月15日,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終於簽署,是全球經貿體系「分而復合」重要信號。台灣面對如此重大新形勢,必須妥適因應,其中宜揚棄經貿「排中」政策,俾為台灣參與國際經合減少障礙。
大陸積極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簽定,近期在青島舉行的中韓經貿聯委會上,雙方同意推動年內如期簽署RCEP。實際上,在7月6至8日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對日本的第14次貿易政策審議會議上,日本外務省官員也表示,日本將爭取在年底前簽署RCEP,表達了日本對參與和簽署協定的決心。
大陸國務院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24日在兩會記者會上表示,要加快中日韓自貿談判,力爭年內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深化經濟融合。
美國總統川普29日簽署取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美墨加協定》(USMCA),使其正式成為美國法律。川普在簽署儀式中,誇耀這是自己在經濟上的重大成就,不過這項協定必須等加拿大國會表決過關後才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