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協議文本的搜尋結果,共291筆
以色列與周遭阿拉伯國家的關係近年獲得改善,2020年在時任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斡旋下,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摩洛哥達成關係正常化的《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而蘇丹將成為25年來第5個與以色列建立這類關係的阿拉伯國家。與此同時,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正訪問法國,試圖透過「打烏克蘭牌」,換得歐洲國家對伊朗展現更強硬的態度。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次實體談判會議於17日落幕,行政院政委、經貿辦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表示,會上除聚焦在關務及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反貪腐跟中小企業外,還新增「服務業國內規章」,總計五大議題,雙方對大部分條文已有共識,剩下會在未來幾周用視訊方式,盡快談完並簽署「早收協議」,而我方對年底簽署台美BTA(雙邊貿易協定)是終極目標,有強烈企圖心。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次實體談判會議,14日起台北登場。行政院政委、經貿辦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表示,雙方對四項優先議題意見一致,文本草案已出爐;知情官員透露,文本草案出爐展現雙方決心,代表離簽「早收協議」更近一步。
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首次部長級會議9月舉行,美方敲定了4項合作目標,但印度拒絕簽署部分數位經濟、貿易協定,理由是為了保護國內民族產業。印度向大國說不,不是第一次。
美國今天承諾提供無人機等更多軍援給烏克蘭,也正研議是否提供戰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滿5個月,雙方烏東持續激戰,但仍達成穀物出口協議有助緩解全球糧食危機。
30個北約成員國5日簽署一項協議,同意瑞典與芬蘭參加北約,但還要經過各國國會批准,才能享有北約共同防禦條款的保護。值得注意的是,瑞芬兩國加入北約幕後的外交角力充滿權謀算計與交換關係,令人嘆為觀止。
針對索羅門群島與中國簽署安全協議,美國國務院官員今天痛批,這項協議缺乏透明度。索羅門總理蘇嘉瓦瑞則保證,這項協議不會危害區域和平。
《路透》昨日獨家報導稱索羅門將開展與中國軍事合作,今日又在社交體上傳出一份蓋軍事合作內容的中索安全協議草案副本,該協議草案指出索羅門將允許中國在該建立海軍艦艇基地。雖然這份文件仍未能證實其真實性,但中索軍事合作已引發澳大利亞的高度憂慮。
世界幾大國家對伊朗核協議似出現重大共識。中國外長王毅15日與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通電話,雙方聚焦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阿卜杜拉希揚表示伊方願盡早重返談判,王毅說願推動伊核問題解決。俄羅斯方面則稱,已收到美國的書面保證,即西方對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制裁,不會影響2015年核協議框架內與伊朗的合作關係。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入第20天,局勢呈現膠著狀態。烏克蘭總統顧問表示,烏俄最快可望在1至2周內簽署和平協議,否則,最晚熬到5月初,一旦俄國耗盡資源,戰爭也可能結束。為展現對烏克蘭的強力支持,波蘭、捷克與斯洛維尼亞等3個歐盟成員國總理15日不畏戰火,搭火車前往遭圍困的烏首都基輔。美國總統拜登也可能在下周親訪歐洲,與北約領導人討論俄烏局勢。
俄烏談判有果!當地時間12日,俄烏談判的烏國代表團成員、烏總統辦公室主任顧問波多利亞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雙邊進行第三輪談判後,雙方以視訊方式展開了一系列溝通並成立了工作組。
南韓外長鄭義溶昨首度透露,韓美實際已就韓戰終戰宣言的文本達成協議。被問及是否從中國了解到北韓對終戰宣言的態度,鄭義溶表示,中方並未向南韓轉達北韓的相關立場,北韓雖對提議做出了一系列迅速而積極的反應,但希望北韓做出更加具體回應。
針對全球國企業都面臨的減碳問題,野寶董事長林柏維表示,「不應再拿環境的成本,來降低工廠的生產成本」,減碳確實需要盡快的進行,但具體作法上,他認為,品牌廠與政府帶頭做。
距離2022年元旦只剩幾個工作天,受到高度矚目的兩個重大貿易協議,即將跨過一死一生的門檻:今年12月31日到期的第一階段中美貿易協議,已經確認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兩年前川普總統與習近平主席所主導,轟轟烈烈的雙邊貿易協定最終只是一場空;另一方面,耗時八年談判、由亞太15個國家共同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將在1月1日正式生效,全球經濟規模最大、涉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上路。
大陸澎湃新聞26日報導,德國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紅綠燈」聯合政府將於12月初正式成立,對中國強硬表態的組閣協議文本出爐。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歐洲研究」特色研究生班負責人胡春春表示,這份組閣協議的對華表態,非常明顯地體現綠黨和自民黨色彩,而不是社民黨色彩。」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指出,這體現出新執政聯盟「為革新而革新」,但仍希望保持中德關係在比較穩定的架構內運行。他說,新的三黨政府如何在部門利益分歧和黨派政見差異的雙重矛盾中,體現相對一致、統一、平衡的對華政策,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世界兩大經濟體——歐盟和中國就市場准入完成艱辛談判並可望簽訂協定後,被認為是中美戰略對抗氣氛下的一股清流,但預計在明年初簽訂的進程現在卻在歐盟議會中遭遇越來越大的阻力。反對此一協定的歐盟議員認為,他們批評中國人權問題就遭北京制裁,如此歐盟議會沒有可能批准該協定。
德國之聲中文網2日報導,「歐中投資協定」文本中,規定非政府組織(NGO)在中國的高級主管應由中國公民擔任,這一限制一旦成為現實,將對歐洲NGO在中國的營運造成極大影響。
在中美角力白熱化之際,中國爭取聯手歐洲、抗衡圍堵或有新進展。路透引述歐洲官員說法表示,中國與歐盟可能於30日周三達成投資協議,這將讓歐盟公司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改善競爭環境,並保護歐盟在中國的投資。
歷經數月艱辛談判,英國與歐盟24日達成歷史性的脫歐貿易協議,不僅為雙方未來關係定調、解除英國無協議脫歐失序危機,更讓為期四年半的脫歐大戲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