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南方澳鯖魚的搜尋結果,共43筆
全國鯖魚產量最多的宜蘭南方澳第一漁港啟用迄今滿百周年,將於9月2日至10月10日舉辦「南方澳漁港啟用百年系列活動」,有鯖魚節、創意鯖魚踩街嘉年華、南方澳歷史場域漁港巡跡走讀等活動;今(30日)縣長林姿妙在宣傳會場體驗摸魚、索套繫船柱等趣味活動,並邀大家共襄盛舉,一起拚出宜蘭好文化、好漁業。
「2023宜蘭情人節」19日至22日於南方澳第三漁港「鯖浪奇緣、情定蘭陽」,首次在跨港大橋舉辦活動,裝飾成浪漫的七夕鵲橋、由「噶瑪蘭公主」與「龜將軍」點綴的裝置藝術門、藝術光雕、音樂會、美食市集及互動遊戲等,以推廣宜蘭夜經濟活動、行銷在地特色,有效提升宜蘭留宿人次,帶動觀光產業發展。
宜蘭南方澳跨港大橋重建工程歷經2年5個月,終於要通車了!敲定12月18日上午9時,蘇澳港13號碼頭舉辦通車祈福典禮,下午便開放通車;新橋以結構安全為考量,同時融入鯖魚意象造型設計,將成為南方澳新地標,帶動其周邊觀光發展。
宜蘭縣斥資8000萬打造「豆腐岬帆船訓練基地」和「南方澳討海文化館」29日啟用,縣長林姿妙揭牌時表示,盼藉由兼具運動與文教的優質場域,繼續扎根帆船運動,推廣水上休閒活動、保存南方澳文化。
宜蘭縣斥資8000萬打造「豆腐岬帆船訓練基地」和「南方澳討海文化館」今(29日)啟用,上午由縣長林姿妙正式揭牌,期望藉由兼具運動與文教的優質場域,繼續扎根帆船運動,推廣水上休閒活動、保存南方澳文化,共同拚出宜蘭健康好生活。
邁入第26屆的「2022南方澳鯖魚節」,10月1、2日在南方澳第3漁港西岸廣場盛大登場,再度結合「鯖魚祭」遶境踩街儀式,祈求漁民出海豐收、滿載而歸。宜蘭縣長林姿妙邀請全國朋友一起來體驗鯖魚美味及參加趣味闖關活動,感受傳承數百年的鯖魚文化。
邁入第26屆的2022南方澳鯖魚節將於10月1、2日,在南方澳第三漁港西岸廣場舉辦,此次再度結合「鯖魚祭」遶境踩街儀式,祈求漁民出海豐收、滿載而歸。宜蘭縣長林姿妙今(26日)上午出席鯖魚節記者會,邀請全國朋友一起前往體驗鯖魚美味及參加趣味闖關活動,感受傳承數百年的鯖魚文化。
宜蘭南方澳鯖魚產量占全台近沿海高達九成,因而有「鯖魚的故鄉」之稱,蘇澳區漁會舉辦的「2021南方澳鯖魚節」7日上午正式啟動,宜蘭縣長林姿妙也前往出席,今年的鯖魚節在開幕儀式後以線上活動方式舉行,並連結20多家的在地商家整合為線上商店街市集,希望透過網路力量將南方澳鯖魚行銷至國際。
兩年前南方澳大橋發生斷橋事故,中央指示由蘇花改工程處負責設計、興建新的南方澳大橋,至今工程進度已達到71.65%,進度持續超前,以明年9月18日為通車目標時間,比原訂的明年10月11日通車時間進度超前將近1個月。
2019年10月1日南方澳大橋意外斷裂,造成6死、13傷重大意外;近日高雄因連日豪雨,7日中午高雄桃源區明霸克露橋被沖斷。不過,南方澳大橋斷裂時無風無雨,明霸克露橋卻是溪水暴漲、水流湍急而斷。橋梁專家表示,每座橋的所在地天然環境不一樣,監測重點也跟著不同,都要量身訂做,因橋而異。
2019年10月1日宜蘭縣蘇澳鎮南方澳大橋意外斷裂,造成6死、13傷重大意外;公路總局10日說明,大橋原址重建工程去年7月16日開工,預計明年10月完工,總經費約9.79億元,工程總長796.53公尺,其中橋梁595公尺、引道201.53公尺。目前進度52.51%,比預定進度超前1.04%,西岸橋梁第1、2單元施工順利。
宜蘭南方澳大橋斷橋發生一年後,終於重建有望。今天上午蔡英文總統與行政院長蘇貞昌,將前往蘇澳港第13號碼頭,主持南方澳新橋原地重建動土典禮,未來的新橋將以南方澳著名的「鯖魚」為意象設計,以鯖魚的魚頭、魚身及魚尾納入設計意象,採懸臂工法混凝土建造,施工期2年,預計2022年10月前竣工通車。
宜蘭縣南方澳跨港大橋去年10月1日崩塌,重建工程由公路總局蘇花改工程處接手,歷經新橋改線等爭論後,21日蘇花改工程處舉辦說明會,會中新橋造型亮相,蘇改處預計,9月下旬完成舊橋拆除作業,10月初大橋重建工程施工,2022年10月完工。
宜蘭是個充滿許多小港的地方,而位在蘇澳的南方澳漁港可以說是台灣非常重要的漁港之一。也是鯖魚的故鄉,這次小編帶大家深入南方澳尋找最新鮮的海鮮創意料理。
南方澳跨港大橋發生斷橋事件後,舊橋已全部拆除完畢,交通部公路總局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處受託負責代辦跨港大橋重建工程,蘇花改工程處14日公布新跨港大橋設計圖,新橋的造型景觀搭配在地特產「鯖魚」為主要造型意象,充分展現地方產業特色,並以懸臂工法混凝土方式施工,預定在3年內完成,施工中也不會影響漁船的進出。
蘇澳區漁會為搶中秋節商機,每年中秋節前都會推出海鮮集錦禮盒,今年除了有各式海鮮的集錦禮盒外,還加碼推出南方澳盛產的白腹鯖魚禮盒,要讓消費者品嘗優質又實惠的魚貨。
黑潮帶給台灣東海岸豐富的漁獲,但連年不停的捕撈也引發對海洋永續的疑慮。南方澳文史工作者廖大偉表示,全台灣有95%的鯖魚從南方澳而來,然而鯖魚長度卻因過度捕撈連年縮減,不只經濟價值下降,也陷入生態危機。
在近日播映的紀錄片《海鯖廻家》中,8人挑戰划獨木舟橫渡黑潮到日本,考驗滑手的體力與精神力,其中年紀最長的划手便是今年56歲的廖大偉。雖然是南方澳在地居民,但廖大偉從小在鐵工廠長大,家族中沒有人討海維生,自然也沒下過水,一起倡議的哥哥廖大慶更是天生就會暈船,讓廖大偉忍不住笑說,「有時覺得是上天注定,要讓我來划這趟獨木舟。」
黑潮帶給台灣東海岸豐富的漁獲,但連年不停的捕撈也引發對海洋永續的疑慮。南方澳文史工作者廖大偉表示,全台灣有95%的鯖魚從南方澳而來,然而鯖魚長度卻因過度捕撈連年縮減,不只經濟價值下降,也陷入生態危機。為了倡議保育鯖魚,廖大偉、陳嘉豐等8人去年透過接力的方式,划獨木舟橫渡黑潮,「如果朝著太陽的方向划100個小時,黑潮會帶我們到哪裡?我們要走走看鯖魚走的路。」
宜蘭縣南方澳盛產鯖魚,舉辦「鯖魚節」已邁向第13年,今年是9月28日到10月7日舉辦,今天(4日)縣府宣布,今年鯖魚節首度結合便利商店及電子商務平台合作販賣鯖魚大餐餐券,縣府還會加碼贈送600元的鯖魚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