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南方航空的搜尋結果,共436筆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近日,中國多家航空公司發佈年報,其中國航、東航及南方航空等三大龍頭企業在今年上半年合計虧損超過125億元(人民幣,下同)。此外,與航空運輸相關的外國人赴華旅遊業務也出現蕭條跡象。
中國南方航空與中國東方航空今日宣布,9月下旬恢復武漢、鄭州及寧波的航班。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10日宣布將美國納入第三批中國公民組團出境遊的名單,罕見對美釋出善意後,美國政府11日立刻回應,宣布自9月起增加來往美中兩國的載客航班數量。由目前每周12班增至18班,並自10月29日起增至每周24班。
陸股上市七大航企14日晚集體發表2023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在疫後旅遊潮帶動下,七公司上半年預計合計淨虧損人民幣(下同)123億~164億元,較2022年同期合計淨虧損約666億元的規模,預計大幅減少虧損逾500億元。
大陸暑假出行旺季到來,航空客運需求也快速回升。據大陸民航局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航空運輸市場延續平穩恢復態勢,中國國航、南方航空和中國東航三家國有航空公司的運力投入,已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水準。
國泰航空日前因歧視不諳英語乘客,引發輿論軒然大波,類似事件於中國南方航空重演。一名乘客因與南航駐新加坡櫃台人員爭吵調換至安全通道的座位要不要額外收費,遭辱罵是「狗」、「做人都不會做」。經投訴後,南航已要求停止該人員服務資格。
美國運輸部今天表示,美國將允許中國航空業者增加往返美國班次,從原先每週8趟往返航班增加至12趟,這與北京當局允許美國航空業者營運的班次數量相等。
面對疫後繁忙的空中旅行,中國大陸航空業者出現3年多以來,最大一波招募熱潮。
中國南方航空台灣分公司計畫從3月31日復航台北-深圳,每周飛航6班;4月1日起復航台北-廣州航線,每天1班,均用寬體機執飛。
據新華社報導,深圳市高度重視兩岸直航航點恢復工作,相關部門正通力合作,為復航創造便利條件。深圳官方14日考察現場時,中華航空表示,已把深圳機場作為首批復航點並將全力以赴盡快復航。立榮航空、深圳航空、南方航空也表示將於近期盡快復航。
恒指13日開低1.32%,午後雖曾一度翻紅,但收盤前又轉而下挫。恒生指數13日收跌0.12%,報21,164.42點。國企指數漲0.26%,報7,144.45點。紅籌指數漲0.73%,報3,994.46點。
時隔3年,大陸昨日起恢復全國旅行社及線上旅遊企業經營出境旅行團旅遊和「機票+酒店」業務,首團當日凌晨由廣州出發。由於預期往返大陸的需求增加,航空公司蓄勢待發,正逐步增加中國航線。同日,港澳與大陸恢復全面通關,7天內無外國旅居史的港澳入境旅客可免除核酸檢測。
大陸觀察者網報導,中國東方航空、南方航空1月13日晚,相繼發布公告稱,擬將美國存託股份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此前,在2022年8月,已有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鋁業、中國人壽、上海石化等大陸企業發布公告,宣布將美國存託股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
儘管中美監管部門2022年底在香港就中概股底稿審計取得進展,但兩國關係依舊緊張、中概股退市壓力仍在的氣氛下,中國南方航空、東方航空13日晚間表示,擬將旗下美國存託憑證(ADR)從紐交所退市。未來兩家公司或遵循其他退市的中概股「前輩」,回歸陸港股市。
南方航空發公告,計劃將其美國存托股份ADR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已就上述事項向紐交所發出通知,擬於美東時間1月23日或之後向美國證交會提交一份25表格,退市預計在25表格提交10日後生效,故南方航空ADR在紐交所最後交易日期預計為2月2日或之後。
新冠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以來,民航市場重回往日繁忙景象,目前大陸國內客運航班量已突破日均1萬架次。在此背景下,因疫情而擱置許久的航空公司人員招聘,也於近期密集啟動。據界面新聞報導,從2022年底至今,已有海南航空、廈門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首都航空、福州航空等多家航司宣佈「招兵買馬」。
在美中兩國交惡下,北京政府拒買美國波音製造的飛機,反而讓歐洲空中巴士(空巴)今年陸續拿下大陸逾1.6兆元訂單。波音近期痛失中國大陸市場後,只好回頭找自家人力挺,外媒報導,美國聯合航空(美聯航)將採購數十架波音787客機,最快可能在本月完成交易。
大陸堅持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入境強制隔離措施何時放寬或鬆綁備受關注。外媒20日披露大陸官方正在考慮縮短入境旅客的隔離期,消息一出,離岸人民幣當日一度大幅反彈超過400基點,在岸人民幣轉升至7.22附近,機場、旅遊及航空類股表現搶眼,多檔旅遊股更以漲停作收。
自10月以來,包括東方航空、南方航空及海南航空等大陸多家航空公司正在制定航班恢復方案,並宣布陸續恢復及增班多條國際航線,航點橫跨亞歐美。陸媒指出,這是為盡快落實大陸國務院的相關要求所做出的調整。大陸官方表示,這是為了便利外企人員往來,以及考慮海外留學生回國等國際人員之需求。
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大陸持續實施嚴格的邊境措施,近月以來始得放寬。